湖南实现“无创”治疗肥心病丨患者:“治疗就像做了个CT检查”

  大众卫生报   2021-06-16 18:10:0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6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赵晓华) “治疗就像做CT检查,躺在仪器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6月16日,说到自己两个多月前的治疗经历,71岁的周先生(化名)仍觉得很神奇。周先生因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接受无创精准放射手术。经过近80天随访,周先生自身症状及心脏B超和心脏MR(核磁共振)结果均显示其病症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了解,采用该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简称肥心病)尚属首例,这意味着该病的“无创”治疗新时代来临。

早在30多年前,周先生就常常发生突然晕厥的情况,最近两个月来晕厥更加频繁,而且还伴有胸痛的情况,来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周先生的心脏室间隔厚度达23毫米,超出了正常人的两三倍,而其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达41毫米汞柱,周先生被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如果延误治疗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针对周先生的情况,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胜华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在肿瘤科、影像中心、心内科超声室等多个科室的全力配合支持下,为周先生制定了详细精准的肥厚室间隔“放疗消融”方案:首先是通过心脏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心脏梗阻部位;其次由心内科专家和放疗科专家共同决策,标测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梗阻部位,画定治疗靶区;随后,放疗科制定放疗计划,包括放射剂量、治疗时间、治疗次数等,计划制定好后传送到放疗设备上。

3月31日,周胜华教授率领的心脏团队与肿瘤科、放射科等MDT团队密切配合,成功开展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实施无创精准放射手术。整个疗程耗时不到1小时,周先生只需躺在一个定制模具上,治疗方式与做CT检查的情况类似,全程不开刀,无任何痛苦不适。目前随访有近80天,周先生再也没有发作胸痛和晕厥,心脏B超和心脏MR均有显著改变,尤其是最能反映心脏压力变化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

“传统方式治疗肥心病可造成多种并发症且死亡率可高达50%。”周胜华教授介绍,肥心病传统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开胸切除肥厚心肌组织、介入途径无水酒精消融、微创经心尖射频消融等,这些治疗方式均未脱离“有创性”局限且治疗风险极高。因此,两年多前周胜华教授团队开始着力专研体外无创精准放射治疗肥心病。通过反复进行动物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常规心脏CT、MR及介入影像研究,团队攻克了心率、呼吸、体型等影响心脏放疗精准定位的一道道技术难关,成功解决了心脏室间隔精准照射的方法学并成功建立放射消融模型,从而为临床实施无创精准放射消融手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无痛、无创,但周胜华教授表示,该治疗是一项全新技术,经验有限,目前主要用于不愿意选择有创治疗的患者,因该治疗具有“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的特点,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有明显优势。也期待该治疗技术能有更好的前景,能解决更多患者的病痛。

>>>健康小贴士: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患者心室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该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报道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为1/500,儿童发病率尚不明确。有调查显示我国的患病率为180/10万。

根据肥厚部位分型可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心尖肥厚、右心室肥厚和孤立性乳头肌肥厚。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VOTG),可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为阻塞性、非梗阻性、隐匿梗阻性。

家族中直系亲属有肥厚型心肌病史或猝死史者,应警惕肥厚型心肌病。平时运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排查。


责编:王璐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