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润东方•毛泽东与人民健康】㉓构建卫生健康体系•护佑人民群众安康

  大众卫生报   2021-06-25 09:35:57

百年沧桑,苦难辉煌。循着历史的长河,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健康水平大幅度跃升,平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加到了1978年的68岁(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初生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约250‰下降到1981年的低于50‰。毛泽东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消灭血吸虫病、麻风病、疟疾、鼠疫、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人民战争,取得疫病防治的历史性成就。旧中国“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景象,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些卫生健康领域的人间奇迹,得益于毛泽东创造性构建的强大卫生健康体系;离不开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精心指导、部署和推动。他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作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宗旨,提出卫生工作要“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了卫生事业的人民性、社会性和公益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最好的体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始终把卫生工作当作党的事业,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他明确指出:“卫生工作是一件关系着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大事,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把它管好。”正是在这个论断,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阐明了卫生健康工作的极其重要性。

毛泽东推动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队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式初级卫生保健模式,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效的合作医疗体系;毛泽东倡导一种不同于西方医学“以治疗为本”的思路,即通过全民预防、群防群控、大规模的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把群众运动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这种思路的核心在于用社会组织的手段来替代专业性的高成本、高技术投入,实践证明是久久为功、行之有效的;毛泽东将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高度,推动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有效的、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公共卫生体系。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毛泽东始终强调努力发掘中国古代医学遗产,加以继续利用,主张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成为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毛泽东对贫困农村缺医少药感同身受,革命战争时期,更是因药品短缺受尽困扰,对药品的重要性认识深刻。毛泽东主导建立了高效的医药供应体系。不管在井冈山根据地,还是在闽赣苏区、延安,他都非常重视药品的生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张医药生产也要坚持“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

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降低,人民健康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打响健康扶贫脱贫攻坚战,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起全世界规模最大、全面覆盖14亿人民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而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标志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迈向新征程。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汤江峰

责编:涂诗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