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记“组合拳” 有效推进乡村善治——平江县梅仙镇创新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25 13:42:38

文|廖剑波 祝林书

加强村民自治,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为探索以乡风文明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近日,湖南省民政厅基政处调研组深入平江县梅仙镇进行了体验式调研。我们深感,梅仙镇创新打好 “村规民约、家风建设、移风易俗”三记 基层治理 “组合拳”,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形成了乡村文明新气象,实现了群众信访、矛盾纠纷、阻工事件、违法犯罪等大幅减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许多创新思路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抓实村规民约,创新村民自治

梅仙镇面积 205.3平方公里,人口7.0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55户9327人,社情民情历来较为复杂。特别是随着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社会不良风气有所抬头,矛盾纠纷频繁发生,群众信访居高不下,建设环境长期较差,严重制约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基层治理困局?梅仙镇党委书记曾要军说: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只有将村规立起来,将民风净化好,才能从根本上祛恶扬善、清源洁流、强基固本。”2019年以来,该镇全面启动村民公约制定工作,将乡风建设导向深深扎根在土壤、植根于民心。

过去,大部分村规民约通常由村委会直接制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即予以发布和实施,群众参与度、认可度、知晓度普遍不高,最终导致村规民约成了摆设,实际效果不好。 2019年以来,该镇紧紧抓住村民公约(村规民约)的制定、处罚和执行三个环节,抓实村规民约,推进了乡村的有效治理。

村规民约村民定。所有村以组以片或以屋场为单位,分别召开村民户主会、家庭主妇会,由村民对公约内容逐条逐项进行讨论和表决。凡没有得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条款,一律不进入公约;凡写入公约的条款,必须是绝大多数群众认可、赞同的条款,既充分发扬民主、增进共识,提高了村民定约履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凝聚群众智慧,确保了公约入脑入心、落地落细。调查中发现,该镇各村各组公约版本不同、各有特色。同是三里村,靠近峰岭菁华水果园的全和组、虎形组有 “禁止盗采水果”条款,小型养殖场较多的塘坎组有“禁止随意丢弃病死家禽”规定,而其他组则无类似表述,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招贤村的村民公约入选湖南省优秀村规民约,并由湖南经视“湘‘约’我的村”拍成专题片播出。

村规民约村民守。在组织村民自发宣讲和讨论,引导村民了解村民公约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奖罚措施的同时,组织村民签订遵守村民公约公开承诺书,村(居) “两委”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带头签字、带头承诺、带头遵守,强化“我制定、我知晓、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使村民公约逐步成为村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家风建设与村民公约深度融合,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规守法、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爱护环境”等内容以公约方式固定下来,确保“约”出好习惯,“约”出好家风。

村规民约村民督。各村分组分片分屋场,挑选 2~3名德高望重、责任心强、善做群众工作、敢于较真碰硬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家族主事人,组成村规民约监督执行理事会。理事会依照村民公约规定,动员群众自主相互监督,第一时间发现、劝导和制止各种违约行为,对违约群众落实处罚措施并进行帮教,通过正面倡导和处罚督促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家风建设“严”起来、“顺”起来、“实”起来。

梅仙镇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转变为权益表达的平台、凝聚共识的纽带和基层自治的阵地,让订村规、行村规、守村规成为村民自己想做、该做、能做的分内事,推动村规民约工作走实、走远、走细。

抓好家风建设,夯实治理根基

2020年以来,该镇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同时,在全镇范围创新开展“优良家风建设年”活动,以科学合理、实在有效的评比、奖惩和帮教机制为保障,将家风建设 “虚功”“实做”,让村民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而达到 全面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基层治理。

细化量化树标尺。 “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规守法、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爱护环境”六大内容予以细化量化,经组级讨论、村级申报、镇级评议后,将村民家风情况分别划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年度评定“优良家风”家庭比例不得超过全村总户数的3%,必须符合评比参考标准,获得当地群众公认。反之,只要出现严重违法,严重盗采砂石、矿石资源,严重失信,严重缠访闹访和其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行为的家庭,将评定为“家风不合格”家庭。连续2年被评为“家风基本合格家庭”的,也将直接认定为“家风不合格”家庭。2019年至2020年,该镇评定“家风优良”家庭997户,“家风基本合格”家庭426户、“家风不合格”家庭160户,真正评出了民主、评出了“辣味”、评出了实效。

奖罚兑现树威信。 针对家风不同等级,制定相应奖罚措施。对评定为 “家风优良”的家庭,公开表彰,授牌嘉奖,全家免费体检一次。对评定为“家风基本合格”的家庭,进行全面帮教,帮助整改转变。对评定为“家风不合格”的家庭,全村公示“亮丑”,一年之后,三年之内,经“本人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级公示”后方可“摘帽”,如仍未“摘帽”,则将考察期延长。凡“家风不合格”家庭,其成员在相关资格审查(如政审,将在政审材料中注明:该家庭某年度被评为家风不合格家庭,且至今没有摘帽)、银行授信评估(主要是诚实守信不合格家庭)、照顾性政策支持等方面将受到一定限制和影响。由于尺度清晰,奖罚分明,全镇家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惩前毖后重帮教。惩罚警示只是手段,教育转化才是目的。对 “家风不合格”“家风基本合格”家庭,梅仙镇坚持镇领导带头结对子,学校对相关学生和家长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以片、组或屋场为单位,组织当地老党员、老村干部和宗族负责人、离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等成立家风建设帮教小组,对“家风基本合格”和“家风不合格”家庭开展集中帮扶,全方位帮助他们端正态度、转变家风,尽早实现“摘帽”。去年以来,先后有251户“家风基本合格”家庭转变为“合格家庭”,绝大部分“家风不合格”家庭发生了积极变化,其中有53户摘除了“家风不合格家庭”帽子。

抓牢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振兴

2017年以来,该镇在全岳阳市率先开展“治陋习、树新风”工作,经过驰而不息的长期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是抓队伍建设,促力量增强。进一步完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机构,由党委书记亲自抓,专门设立移风易俗工作办公室,并根据工作需要,完成了几支队伍的人员更换。从镇域范围内选出德高望重的的退休老干部,补充进镇级文明劝导队,分片区指导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和攻克难点。抽调干部充实文明创建执法大队,对违规坟墓和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情况依法进行规范整治。从 30个村(居)委会中推选出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并且又有时间精力的老村干部、老党员、家族主事人,更换了一批村级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专门负责村级移风易俗工作。

二是抓机制完善,促常态运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开展。一是村级管理制度。完善 “周报备、月总结”制度,由各村每周摸排上报本周拟操办的各类红白事宜,并安排做好事先劝导工作,每月召集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集中办公,总结当月工作和商议部署下月工作。 二是常态工作机制。实行 “事前介入、事中劝导、事后反馈”的工作模式,由各村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村民酒席事宜,做好劝导工作,确保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建立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微信交流群,要求各村红白理事会按规定填报操办婚丧事宜报告表,并在宴席操办当天即时在微信群中上传现场照片和情况说明。 三是殡葬管理制度。实行 “建、拆、禁、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镇 30个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全面实行殡葬改革,结合生态岗位设立 “三沿六区”治葬专业巡查员,每天在禁葬范围进行巡查,对新建违规坟墓零容忍,对乱埋乱葬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三是抓关键重点,促责任落实。通过抓关键人群、抓关键节点,将责任压力传递到 “神经末梢”。 一是抓关键人群。下发《关于明确全镇公职人员、 “两代表一委员”、村级干部、党员在重点工作推进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要求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等文件,要求全体公职人员、支村两委、党员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关键人群,对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进行严格规定,并监管到位、压实责任,发挥关键人群的促进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支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二是抓关键节点。在春节、端午、中秋、劳动节、国庆节及暑期升学等关键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巡查监督,对婚丧两事提前介入劝导;对全镇升学学生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倡导不办升学宴、谢师宴,狠刹过屋酒、满月酒等不正之风,营造了良好氛围,确保关键时节内风清气正,传递移风易俗正能量。

四是抓督查考核,促成效提升。镇督查室和移风易俗办实行明查暗访,结合微信群信息,采取查台账、听情况、看现场等方式,对全镇红白事宜操办情况进行督查,逐月进行通报。按季度召开移风易俗总结表彰大会,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村级红白理事会,给予表彰和现金奖励,向依规操办红白事宜的家庭进行通报表彰,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村级和个人进行通报。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严格兑现考核。

多年以来,通过 “抓实村规民约、推进家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三记“组合拳”,梅仙镇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稳定隐患由 “多”变“少”。 目前,该镇所有长石私人作坊已全部拆除,矿石、砂石盗采现象同比下降 69.7 %;近两年未发生一起强行阻工事件,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比增长 19 %;全镇无一人辍学。 2019年全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6.2 %,2020年无1例缠访闹访现象发生。二是村容村貌由 “乱”变“美”。 如今的梅仙镇面貌一新,乱捕滥捞、乱占乱建、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社会 “乱象”明显减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它事不办”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2020年,全镇共规范简办婚丧事宜550多例,劝导不办其他事宜330多起,为群众节约开支1000万元以上。2020年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升到了全县第三名。曾因采矿满目疮痍的山体重披绿装。 三是公益事业由 “冷”变“热”。 镇里建立了教育基金,近两年全镇干部群众及寓外乡友累计认捐资金 1000万元,去年共发放奖教助学资金63.8万元,全镇高考生二本上线率再攀新高。

梅仙镇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物质富裕,还要注重精神富有。打好自治、法治、德治 “组合拳”,推进“三治”融合发展,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湖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

责编:刘双昀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