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用机制创新提升乡镇应急能力

  人民论坛网   2021-05-14 12:08:38

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乡镇应急能力是实现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效能目标的重要举措。湖南省益阳市对标上级要求,立足县乡实际,着重从五个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湖南省应急厅在全省推介了其做法。

一、舞好改革的“龙头”

益阳市针对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特别是乡镇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不明晰等问题,自下而上推进改革,全面理顺体制机制。机构设置求规范。去年11月,在赫山区沧水铺镇召开全市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现场推进会,自此,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园区)相继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应急办。同时撤销乡镇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机构设置上得到有效规范。职能合并求精准。在区县(市)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下,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统筹协调应急救援资源,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习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基地建设和物资储备,落实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职能清晰完善。救援指挥求高效。应急管理委员会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第一主任,乡镇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其余班子成员任副主任,部门站所负责人为成员。战时,设立应急指挥部,下设若干分指挥部,乡镇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确保了指挥高效畅通。今年4月12日,桃江县武潭镇发生一起因村民切坡建房导致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事故,事故发生后,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反应迅速、技术单位支撑服务到位、应急处置科学高效,得到了省应急专家组的认可。

二、看严值守的“阵地”

全市围绕事故“处早、处小、处准”原则,加强应急值守,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值守人员不缺位。各乡镇将原来的安全生产、防汛、防森林火灾等各类值守任务进行整合,由党政办统一值守。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制度,村(社区)均配备1-2名灾情信息员,明确各村民小组长为该小组灾情收集、上报负责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在本辖区内广泛宣传乡镇应急救援电话。目前全市5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611个水库、5万余座塘坝等均明确了责任人,乡村组三级做到严密防范、严防死守。值守工作不间断。要求值班干部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把握风险隐患,熟悉应急预案,清楚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布局,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按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要求准确协调调度应急资源。同时做好值班记录,建立健全并妥善保管值班记录档案。值守纪律不空档。健全和实行应急值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应急值守工作中认真负责、预案掌握熟练、信息报告及时、甘于吃苦奉献的值守干部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对于值守出现漏岗、缺岗、脱岗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020年在实地督查、视频调度、现场考核中对值守不到位的情况通报批评8人次。今年3月16日,安化县平口镇发生一起祖孙三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3月16日早上8点,安化县平口镇完小116班班主任苏玉娟老师例行到校检查时,一名从不迟到的学生没来引起苏玉娟老师的高度注意,苏老师联系学生家长无果后,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并带人立即赶赴学生家中,发现惊险一幕:祖孙三人因烧炭除湿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深度昏迷。苏玉娟老师赶紧叫来120急救车将三人送往医院,祖孙三人平安获救。正是因为老师强有力的责任担当,坚守岗位安全阵地,才避免了一起惨痛事故的发生。

三、练强救援的“尖兵”

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先锋力量。该市结合辖区灾害实际,狠抓救援队伍建设。队伍注重多样化。乡镇统一挂牌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下设民兵、防汛、森林灭火、医疗、通信、工程机械、电力等若干应急分队,每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应急救援志愿者队。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共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08支,应急分队1200余支,村(社区)志愿队2100余支,队伍多、力量足,基本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演练注重实战化。各乡镇结合灾害特点、灾害频率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演练。2020年,湖区乡镇开展水上救援、防汛抗旱等培训演练100余场,山区乡镇开展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培训演练30余场,灰山港镇常年开展矿山救援和消防演练等,通过一场场实战练兵,提升战斗力。备勤注重全时化。乡镇实行24小时备勤值守。今年1-3月,沧水铺镇出警45次,大福镇出警34次,沧水铺镇、灰山港镇、奎溪镇等出勤时长一般都在五到十分钟,仅一季度,依靠乡镇应急救援力量救出被困人员15人,挽救财产损失5000余万元,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例如灰山港镇,山多矿多,事故救援、消防和森林灭火任务十分繁重。去年主动承担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省级试点任务,率先组建了镇综合应急救援队。综合救援队下设9个分队,配备专职队员6名,兼职队员10人,义务志愿者280人,实行24小时待岗值守,5分钟响应出勤。成立以来,综合救援队出勤156次,成功救援处置山火31起、企业和民房火灾94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60余万元,其中从大火中抢救出向阳花村群众10万元现金、滩口上村群众万余斤粮食等受到老百姓交口称赞,被誉为“灰山港的快速反应部队”。

四、拧紧联动的“链条”

全市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注重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进一步厘清乡镇部门站所之间权利和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救援工作,营造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工作氛围。乡镇运转流畅。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方针,出台乡镇应急管理党政领导责任清单和成员单位责任清单等,在应急委全体会议上对责任清单进行学习,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部门站所之间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推诿扯皮的情况少了,齐心协力抓安全情况多了。上下调度及时。乡镇加强与上级的联系沟通,遇到突发情况,依靠自身力量主动出击的同时,及时报告事故情况,赢得上级应急、消防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村(社区)的调度,根据就近原则,及时调用村(社区)人员、装备、物资参与救援。横向支援有力。打破地域限制,乡镇与乡镇之间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和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协调推进区域合作,在森林防灭火、防汛救灾等工作中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提升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今年以来,周边乡镇参与救援5次,推动了区域协同应急合作工作格局的构建。社会救援广泛。该市积极引导辖区内志愿者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抢险救援工作,积极邀请矿山、危化等行业领域专家予以支持,资阳区长春工业园、安化县冷市镇等重点地区实行政企合作,实现救援人员、装备、物资共享,不断推进“大应急”格局。今年2月8日上午8时许,赫山区笔架山乡民兵渠发生惊险一幕:一辆小轿车失控冲入水渠“四脚朝天”翻在水里,车内两名人员被困,情况十分危急!笔架山派出所值班民警王维东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第一个跳入冰冷刺骨河水展开救援,乡应急办紧急联系水性良好的中塘村应急救援志愿者欧阳波参与救援,闻讯而来的群众越来越多,村民刘玉成、王泽国相继跳入河中合力施救,一刻钟左右,小车被推到岸边,被困人员成功获救,警民联手救援在当地传为佳话。

五、筑牢保障的“基石”

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长期发展。该市从“四个纳入”入手,建立乡镇应急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纳入“财政预算”进行保障。2021年市财政安排30万元应急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经费,将在第二批乡镇建设任务完成后对全市乡镇进行“等级管理”,评出10%的乡镇作为“优秀乡镇”予以表彰奖励。以后每年进行考核评比,每年财政预算安全专项经费以奖代投。纳入“标准管理”促进保障。将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创造可复制的“863”模式,即乡镇通过“八个一”规定动作,达到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六有”要求,实现统一指挥、统一值守、统一救援“三统一”目标;村(社区)开展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通过全方位的动员部署,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全领域的演练培训,提升了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群众参与的实效性。今年元月21日,独处家中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清琳家客厅突发火灾,当她发现时熊熊大火吞噬了逃生通道,小刘同学被困火场临危不惧,迅速关闭卧室门将烟火挡在门外,躺在靠阳台角落不停呼救。刘清琳同学“关门挡火+窗边呼救”成功等到了消防员叔叔,而她“教科书式的自救”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视频网络点击率超十万次,成为“自救网红”。纳入“部门帮扶”强化保障。为切实缓解基层建设压力,市安委会明确由有关成员单位帮扶建设乡镇,每个省级试点安排两个单位开展结对帮扶,重点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各区县(市)安排相应单位对试点单位外的乡镇(街道)开展指导帮扶。2020年,部门帮扶资金达200余万元。纳入“年度考核”督促保障。从2021起,该市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乡镇安全生产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落实快、成效好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的予以通报约谈、督促帮扶,真正从大安全、大应急的角度审视、评判、考核乡镇应急管理工作。

(作者:祁辉,系湖南省益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编:蒋茜

来源:人民论坛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