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27 22:23:57

李艳红

医疗机构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所需、公众所盼,也考验着医疗机构的能力与智慧。近年来,医疗机构普遍重视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医疗机构在诚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当前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诚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在诚信文化建设方面重形式轻实效,通常过于追求精神方面的高大上,重口号而不注重医疗机构的内在特殊性和人文因素,因而也难以有效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丧失了医疗机构诚信文化的激励作用和凝聚功能。比如,有的医院表面上非常重视诚信文化,出台一些关于诚信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治理措施和约束机制等,但难以看到具体抓落实的效果,使得成文制度流于形式,沦为张贴墙上的点缀和文件柜里的叠加,根本起不到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和制度层面的规范作用,最终结果是违背了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的初衷,也会丧失诚信文化应有的凝聚力和生动性。

(二)功利主义尚有市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受唯利是图思潮侵蚀,使得本来救助服务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救助买卖的关系,违背了“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原则。有的医生过分渲染或夸大病情,诱使患者多检查、多买药,结果是小病当大病治,搞过度医疗;有的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结算服务,致使医保基金支出不合理;有的私下收费,违反医保对象凭证实名制管理要求,为冒名就医或住院提供服务,或是串换药品、诊疗项目、耗材、物品等骗取医保基金;有的医疗机构甚至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凡此种种有违诚信手段,严重伤害患者利益。这些行为的产生是功利主义思想作怪,源于诚信的缺失。

(三)医疗纠纷引发失信。近年来,一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不仅严重扰乱正常医疗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现有的医患关系不再如以前那么友好和谐,医患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患者及其家属辱骂、威胁的“医闹”事件,暴力殴打、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威胁着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立法滞后,是造成医疗机构诚信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尚未出台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医疗机构诚信行为、制裁其失信行为,加之有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大、处罚标准不统一,这就难以准确把握行政执法尺度、按照统一标准对医疗失信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自然谈不上对医疗机构失信者起到震慑或遏制作用。

二、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推进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当前,面对一系列影响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统筹规划引导,不断加强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

(一)增强医疗机构诚信建设实效。目前我国正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医疗保障能力,加大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解决长期以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行业诚信建设,正确引导医疗相关行业诚信自律,加强医疗行为长效监管,最终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和规范有序的药品市场秩序;要树立诚信经营、合理定价的思想理念,尤其要在涉医、涉药领域营造一种风清气正、公平规范的交易环境和流通秩序,积极开展行业整顿,促进行业规范和诚信自律,减少群众医疗负担,切实保障群众自身利益和医保基金安全,不断增强医疗机构诚信建设实效,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重塑医疗机构道德价值理念。诚信文化建设不仅离不开伦理道德教育,也依赖于道德价值理念的提升。道德教育是诚信建设的基础,而诚信又是道德的具体化。实践表明:诚实守信,不仅是医疗机构维系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支撑,也是医疗机构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道德是内在自律,而法治是外在约束,因而医疗机构诚信文化建设需注重德治和法治统筹兼顾,不断建立健全道德培育机制。一是加强诚信观念和意识培育,要让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不断内化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共同遵循和行为准则,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不断推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务人员诚信道德培育体系,加大医德教育宣传,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三是规范和整顿行风,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更高的道德站位和责任使命感。

(三)引入第三方医疗诚信评价机构。医疗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极高的服务,通常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信息极为不对称。基于此,需建立第三方的非营利性医疗诚信评价和管理机构。由于第三方医疗诚信评价机构获得授权,就能够对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负责的定期考核、评比、公示和评价等工作,有权代表社会公众按流程有序、系统地管理和监督医疗机构的诚信运作。同时,第三方医疗诚信评价机构拥有完备的医疗机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其旨在建立一个评价医疗机构诚信水平的标准,这就能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和有效地反映出医疗机构诚信的真实情况,从而用指标形式正义公正地考核和评价受评机构的诚信程度,尽可能减少因医疗纠纷引发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失信,真正发挥第三方的诚信评价管理的辅助作用,从而不断夯实医疗诚信建设的坚固基础。

(四)加快医疗机构信用立法进度。纵观医疗机构频发诚信失范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信用立法滞后。为此,需运用国家法律对卫生领域内的诚信失范进行威慑,同时对医疗机构信用进行有效地规范整顿和约束治理。为此,针对医疗机构诚信问题,要加快立法,亟需出台规章、条例、制度和政策文件,这就能对诚信失范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从而为依法打击严重失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对医疗机构失信主体要加强约束和惩戒,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强化社会道德谴责,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从而不断聚合社会震慑力,真正起到约束和惩戒失信和违法行为。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张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