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 2021-03-19 14:03:54
文/陈集亮
还是旧历春节前夕的时候,我收到了彭文杰从长沙发过来的快递:一本独特的打印稿《美食方》。厚厚的一本,像古城墙的一块青砖。我知道彭文杰多年来浸淫于湘菜餐饮广告的策划和湘菜文化的研究,还被聘为湘菜文化代言人、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却没料到他和老同学小说作家周云林一起鼓捣出一部洋洋近50万言关于湘菜的书来。
这是一部记载改革开放特别是近30年中国湘菜发展的长篇纪实文学,也可视为一部湘菜的断代史。它记载了湘菜人为湘菜发展为之拼搏的艰苦历程,歌颂了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创业精神,书写了湘菜的个性特质,厘清了湘菜文化和湖湘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湘菜革故鼎新和湘菜人开疆拓土历程的著作。以我有限的阅读来判断,很可能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美食的长篇纪实文学。其中的龙争虎斗与你追我赶,其间的幕后策划与前台风云,可谓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颇有电视剧《琅琊榜》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况味。
独特的人物形象,是这部书最大的焦点。纪实文学作为一种介于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的文体,真实性无疑是其生命。在主体真实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文学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是绕不过的门槛。书中主要刻画了豪放洒脱一壶创意走天下的柏鹏、收放有度颇具大家闺秀风范的柏鸽、改革先锋刘国初、集美丽与智慧于一体为菜霸蛮的胡艳萍、霸气侧漏的菜痴龙国里、精于团队打造的汪峥嵘、对吃货钻研之深的匠人尚刚、隐忍不发伺机而动的徐国华等一系列餐饮企业家;刻画了为人通达技惊四座的王墨泉、烹饪界杰出代表许菊云、有“御厨”之称的聂厚忠、用“优选法”做面点的张力行等一系列中国烹饪大师;还刻画了睿智多才的策划人闻达等10多个主要湘菜人物形象,涉及其他各类人物将近100人。 各类人物在振兴湘菜及湘菜出湘的大背景下次第登场各显身手,演出了故事曲折有趣、命运起落沉浮的商战大戏。比如主角之一的柏鹏,本来是一个浪漫的画家,却一脚踏进了餐饮界的丛林。他创意的巴西烤肉、秦朝瓦罐等都曾经红极一时,山寨的困扰与资本的冷酷又让他血本无归,最后立足家乡长沙创立秦皇食府,以战国七雄菜肴为卖点,把一条原本冷冷清清的湘江沿江大道炒得热气腾腾。而后瞄准产业延伸,设立绿色蔬菜基地,在湘菜阵营里卷起绿色食材狂潮。可惜的是这个创意天才天不假年,在湘菜出国的途中陨落。但他大气的做人风格,出众的求异思维,大胆的开拓精神,都无不在湘菜人中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菜痴龙国里,为了寻求最好的食材,不惜踏破芒鞋,为寻找海参奔赴东北,为寻找帝王蟹到了俄罗斯白令海峡之畔。性格如此执着,目标如此明确,又怎能不在湘菜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诸如此类,每一个在书中出现的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言行,在书中有着精彩的亮相。
缤纷的美食呈现,是这部书最大的沸点。《美食方》从四个角度来书写美食。一是以湘菜为主,通过“湘菜出湘”来缘及鲁、苏、浙、闽、粤、川、徽七大菜系,既有各个菜系的代表菜,也有特色宴席,可谓是“中华全宴”。二是以餐饮企业为视角,通过对民间家藏的“私房菜”、古代的“食谱”以及烹饪大师和餐饮企业的领军人物创新的“美食密码”,开发出的市场大众喜爱的“爆品”,讲述美食的传承与创新。三是在各种不同的场景,巧妙地将餐饮历史和文化穿插其中,在菜品创新、民间传说、民俗民风中写餐饮历史和文化,通过人物的表现,事件的发展以及美食的展现,来写历史、文化与哲学。“美食方”实则是美食烹调之方,企业治理之方,人生修为之方,哲学思辨之方。四是透过美食,创造了诸如“筷意江湖”、“爆炒竹简”、“慢煨品牌”、“清蒸思维”等独有的文学语言,以美食之俗,来煨文学之雅。并通过“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主客观交融之视角”来审视美食,既有做菜之法,又有品菜之法,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觉,既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心灵上的品味。
精彩的商战故事,是这部书最大的燃点。作品完整地演绎了湘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整体创新发展的三次大洗牌,是业内人士披露的平常难得一见的真实资料,是一部叫人怎样做餐饮乃至作商业的MBA准教材。作品以中国十佳湘菜名店的评选和泰山会盟为线索,写出了餐饮湘军从无序竞争到互相融合的过程。作品通过“爆品战”、“广告战”、“人才战”、“管理战”、“品牌规模战”、“绿色基地战”、“学习修身战”等商战,在美食秘方的发掘、争夺、破解、独创、融合、建立中,展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书写了湘菜人群体奏响的异军突起高潮不断的现代商业传奇!
生动的文学表达,是这部书最大的亮点。作为一部纪实文学,纪实是骨骼与肌肉,文学手法与文学语言应该是欢畅的血液。尤其是这类专业性很强的题材,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部菜谱,或者是一本志书,那样就很难引发人们的无障碍阅读,更难说让人读得欢快畅达欲罢不能了。作者的这部书,从章节的题目构思开始,就可以看到浓烈的文人气息。作品分为四季:分别为筷意江湖、爆炒竹简、慢煨品牌、清蒸思维;每一季下面的章节,都是文气十足的标题,比如带刀侍卫、冰美人的火时代、滨江兵俑擎黄旗等等。在人物塑造中,则是充分运用细节描绘、心理描写、个性化的对话描写等等,让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充分呈现个性化色彩,有力而又自然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书中不时穿插的诗词歌赋,更是表现了主要人物之一的广告策划人闻达的惊人才华。比如闻达的一首无题藏头诗:悟得道学城头荒,酒美醉归㐲府恙。品食无方众难享,圆方画尽人间样,御领新诗入旧画,燕衔春泥问草堂。霞天氤氲客来晚,垓下古风酒酣畅。这种古色古香的诗歌,虽然没有严格按格律创作,却是诗意盎然气韵旷达,颇得唐人意趣。
比如《临江仙·美食》这首词:
昆仑山脉神仙水,莲花湖色天穹。悠悠千载軑侯宫,火锅料烧烤,琴瑟合编钟。
丞相烹调治国道,诗人叹咏星空。清茶浊酒两相逢。潇湘八景宴,筷乐不言中。
虽然用词还可以推敲,但按照严格的格律来说,是完全符合其格律的。更可贵的是,其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想象,那种恬淡逍遥的文人境界,实在令人神往。
比如《美食方之歌》:
澧阳平原,
八千年前稻花香;
星城侯府,
编钟乐舞美食坊。
诸子百家,
老聃孔丘著经典;
秦汉唐宋,
竹简活字记载详;
吕氏本味,
袁枚食单,
红楼诗宴,
缭绕成传说中的悠扬。
筷乐杯盏,
美食尽潇湘。
山高水长,
祭祖汨罗江。
八大菜系中华味,
揽尽九州美食方。
南岳为食,
洞庭做汤,
煮一篇湖湘文章。
逍遥为我,
天地炊烟享。
舌尖中国,
五味调和养。
一羹一脍不厌精,
小鲜大国意味长。
田野为琴,
阳光做弦,
奏一曲中华交响。
这样荡漾着古典诗意的歌词,与美食文化结合在一起,端的是让人浮想联翩而又心潮激荡!
通读本书,你还会发现不时有金句逶迤而来。比如“许多我们知道的,或许是将被遗忘的;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或许是将被铭记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美食的进化史”,比如“一道美食的艺术优雅与哲学意蕴,于不经意间,在手中流淌。我们一方面在创造美食,一方面又在品尝美味。我们生活在最世俗生活中,却又通过美食表达对文化和哲学的敬畏。我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如此”等等,这些浸透人生感悟的句子,是在说餐饮,也是再说人生。在闪烁哲理之光的同时,也飘逸出文学的芳香。
作者简介:陈集亮,知名文艺评论家。发表各类文学新闻作品共计400万字。出版有《会诊性心理》(主编)、杂文评论集《蛙鸣集》。
责编:刘瀚潞
来源:华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