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鹰嘴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1-25 08:49:13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 谭凤香

      人一旦对一个地方有了记忆,便是心心念念终身难忘!我家门前有一座大山,俗称 “鹰嘴崖”,又名“望夫岭!” “鹰嘴崖”绵亘几十里,山势磅礴,远远望去整座山像极了一只搏击长空的老鹰,山的最顶端有一个断裂的切面,酷似老鹰的嘴,尖锐略带弯弓,因而得名“鹰嘴崖”。

      鹰嘴崖上一年四季树木葱茏,绿树成荫,奇花异草铺满山间,一条渠道把整座大山拦腰分为上下两半,渠道修建于五十年代初,便于沿途各个村庄的农田灌溉。四五月间,每逢大暴雨,积攒在渠道里的水直泻而下,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从天而降,晶莹剔透,珠玑四溅。小的时候我常常端坐家门前,痴痴地望着这冰清玉洁的瀑布,沉浸在这纯净、洁白的雨雾间,琢磨着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山脚下,一条蜿蜒的小路,一直绵延到山顶。七八十年代,山里面还有几个小屋场,一个林场,林场是我们学校的劳动基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上去劳动两次,主要任务是上山捡柴,虽然那时我们年纪小,或许也累,也有危险,但却是最值得我们欢心期待的时刻。

      童年的记忆里,这里可是一个巨大的 “宝库”。小的时候,我们每到周末便会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山顶上去捡柴,附近山上因为捡柴的人多早已很所剩无几,但只要我们能上到“鹰嘴崖”,那里的干柴应有尽有,遍山遍地的枯枝树筋、松球……每当我们挑着一担担干柴往回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便是劳动收获和快乐!有的时候还能因为劳动任务完成得好可以吃到母亲奖励的一个荷包蛋,那就更来劲了。母亲常常是天不亮就上山,一砍柴就是八大捆、十大捆,然后一担一担往下挪,亦或是先把柴砍倒在山上晒几天再去把它“盘”下来,那辛苦自是不言而喻的!多半的时候都是带剩饭到山上吃,因为上山一趟来回要几个小时,娘说怕耽误工夫。那个时候,我总是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望着妈妈回来的方向痴痴地等待,一等就是大半天,有时甚至要等到太阳落山或是更晚!后来长大一点了,也跟着娘上山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捡柴、打毛栗栗、寻水木耳、毛草菌或者摘些鸡秧子……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上山“打毛栗子”,早早上山,一担箩筐一把剪刀,多半时候都要等到栗子炸开的时节,母亲用剪刀把带刺的毛栗子球球往箩筐剪,我们就在旁边捡掉在地上栗子的往嘴里送,又甜又脆,在山上可以吃个饱,可打回来的毛栗子母亲会藏到阁楼上,留到冬天或过年才会拿出来吃。如果运气好的话,有的时候摸到一窝鸟蛋也不是没有可能,捡得最多最好吃的就数“毛草菌”和“野木耳”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来自大山的珍品不知带给了我们多少的惊喜和愉悦!只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物质生活丰富,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对家乡的留恋,对大山的喜爱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世事本无常,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十四岁那年的夏天,一夜之间便改变了我的人生,疼我、爱我苦苦拉扯我们兄妹四个的父亲说走就走了,甚至都没来得及跟我们说句话、叮嘱一声,父亲的突然病故带给我无尽的伤痛!两年后我去师范读书,母亲改嫁他乡,父亲没了,家也没了,童年的美好嘎然而止!现实生活的痛我总是把它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只是每每回到老家时,我都会深情凝望眼前的这座大山,也想着有朝一日再次登上 “鹰崖嘴”,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只是每次都未遂我愿,要么是来去匆匆,要么说现在早已没路了,野兽多了,怕不安全,只好每每作罢。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决定只身前往,一定要登上 “鹰嘴崖”,找寻童年的记忆。还在山脚下,远远就能望见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夹杂着黄澄澄的老虎花,还有大片大片的绿植作背景,红、黄、绿三色交织在一起,渲染成一幅不用修改不用润色的山水画,吸引着我步步前行。一路上荆蕀密布,刚开始那条小路还依稀可见,可越到上面就越难走了,幸亏我带了把砍柴刀开路,心情迫切,越往上走,越想登顶。满眼的绿,满山的花,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清逸透亮,香气迷人。累了,我就闭上眼睛深深呼吸,渴了,就找到流动的水沟,喝上几口,清甜可口,沁人心脾,这就是大自然的迷人之处,真的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换不来这清新的空气,金山银山换不来这如画的景致,金山银山换不来这遍地的宝藏。

      不知道流了多少汗,走走停停,停停歇歇,终于到达山顶。 “年近五十的我”毕竟不是当年的野孩子,站在山顶上,四面八方尽收眼底,登顶的惬意早已驱赶了此刻的疲劳,前面的“石田水库”如同一颗碧玉镶嵌在绵延的大山中,后面大云山的“鸡子石”高高的屹立在云端……眼前清晰明丽,绿的发亮,远处烟雾迷蒙,层峦叠嶂。

      时隔 31年后的今天再次登上“鹰嘴崖”,却有着与童年时代截然不同的感受。远远眺望山脚下的那个小屋场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田间小路修成了宽阔的公路,昔日的茅草矮屋已建成了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唯一没变的就是我对大山的喜爱之情,唯一没变的就是我对家乡眷恋的心。现在,我年近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就在此处安享晚年,再也不用也不能来这大山深处劳作,“上山砍柴、打毛栗子、扯猪草”早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童年中最美的回忆,只是这一转眼就是三十一年!可人的一辈子又有几个三十一年啊,这期间藏着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泪!人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我想这个“苦”字除了饱含着历近生活的艰难困苦外,似乎还有一种对时光飞逝的无可奈何吧!

责编:丁会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