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谢玉光:读书使人明志 国学助人解惑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01 10:52:15

新湖南客户端12月1日讯(通讯员 贺雁婷 李静)日前,一部名为《我从山中来》的自传体长篇励志小说出版,引发了社会关注。书中以平实直白的文笔讲述了主人公阿难——一个山坳里的穷孤儿,如何忍饥挨饿、半工半读,最终高中全县状元的故事。这本“贫寒学子历经艰难的高考夺魁记”,被四大名校的语文名师联名推荐,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该书作者谢玉光现任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国学指导老师,自2001年开始从事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推广。近二十年中,谢玉光创办了“潭州夜话”、国学读书会等活动,为长理校园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气息。他致力于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将传统国学融入新时代课堂,帮助青年学生解答人生疑惑,而他自己也从未在探索知识学问的道路上停下脚步。近日,笔者与谢玉光进行了一次对话。



(图为谢玉光在校对书稿)

“自强精神正当其时”

不管哪个时代的人都会遇到困境,都会有心灵迷茫的时候,关键的是如何走出来。正如谢玉光《我从山中来》一书中的主人公阿难一样,儿时命途多舛,但是却有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勇气,终于他走出山坳,成就精彩人生。“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以自己的经历让我的孩子在低谷时获得动力,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去感染他,让他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同时我也想告诉青年读者们,尽管时代不同、困境不同,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正当其时,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引导我们走出困境和迷茫。”谢玉光谈到。

“苦难是人生的导师”

谢玉光生活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对他而言,那时最大的挫折是生存和读书问题,而后又因一系列的家庭变故而倍感艰难。谈起年轻时的苦难,他笑着说“苦难是人生的导师,经历过后才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更自信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人们心里的信念很其实模糊,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他却一路立志求学,“立志是第一动力。那时候没什么出路选择,我坚定要读大学,如愿后我摸索作家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不断和优秀作家对话的过程中,我选择投身国学研究。”诚然,人的价值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追求生命和人格的完善。在物质条件如此丰富的年代,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更加充裕,在珍惜来之不易美好生活的同时,更要将志向与时代结合,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国学教育宜早不宜迟”

与国学结缘,是偶然中的必然,更是长期的积淀。谢玉光在孩子的教育中逐渐发现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非常重要,便也借这个机缘从2001年开始推广国学教育。“我是热爱国学的,那时,摸索国学就是从背《庄子·逍遥游》开始,现在大学生整体人文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厚度。在没有人文基础支撑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思想动摇,难以前进。我做国学推广工作,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熏陶,增进知识、培养美感、涵养品格。但我仍认为在国学之前,先学好文学才是第一步。”将国学教育融入课堂,打破人们对国学的刻板印象,谢玉光一直在探索和努力,他表明自己还要写几部有趣好读的文学作品去感染读者。“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写好三部酝酿已久的长篇,都同“国”字有关:国医、国学、国画。此外,我想逐步把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入课堂教学,这是我目前很看重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他们养成一颗通透的心灵,塑造出端正、成熟的三观,国学教育宜早不宜迟。”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