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丨怀念:那年我在水口山接待耿飚

赵四清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18 19:40:17

文丨赵四清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同志去世20年了。看着老朋友从水口山发到我手机上翻拍的同耿老的合影,依然思绪万千。

那是1991年10月,国庆节假期刚过,组织上通知当时在水口山矿务局团委工作的我,加入局接待组,接待已离开水口山达65年之久的耿飚同志。我对水口山矿工出身的耿老充满了崇敬和景仰,这次能亲自接待心目中的大英雄,非常激动。

10月8日下午,耿老乘坐的专车驶进了水口山矿务局招待所。下得车来,耿老抬头四盼,喃喃自语:“时间过得真快啊,好像一眨眼的功夫,竟然过了65年。”

看着这张合影,便回想起接待耿老的情景,更回想起耿老笑谈他在水口山的10年时光。

水口山是耿飚一生难忘的“宝山”

耿飚于1909年8月28日出生于湖南醴陵。1916年3月10日,7岁的耿飚随着一家子逃荒前来水口山投靠堂舅宋乔生。宋乔生连夜把自己住的草棚子房掀开一面,加长了一截,又用废旧铁皮,搭起一个厨房。当时,这个住的地方叫“半边街”,耿飚在这里度过了6年儿童时光。

宋乔生疾恶如仇的刚强性格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受到了早期的革命教育。1922年,年龄尚不足13岁的耿飚成了矿场的敲砂童工,同父亲一道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敲砂童工大都营养不良,很多人还患有佝偻病,脑袋很大,肚子也是鼓鼓的。他们一边敲砂一边“哇哇”喊叫,像稻田里的“麻拐”青蛙一样,因此被大人们叫做“敲砂麻拐”。耿飚体质好,脑子灵活,常常帮一些体质弱的童工完成任务,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1925年2月,虽然革命处于低潮,耿飚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他的新人生路。1926年8月,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了中共水口山特别支部,宋乔生被任命为特支委员。耿飚也参加了工人师范培训班,结业后,被分派到醴陵开展农运工作。

1916年到1926年,耿飚在水口山整整生活了10年。这10年,是耿飚参加革命的起点,也是他逐渐成长和坚定革命信念的10年。正如他自己说的,水口山是他一生难忘的“宝山”。

1991年10月8日,阔别65年之后,82岁高龄的耿飚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不辞辛劳地回到了水口山。

“水口山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1991年10月9日,秋高气爽。在水口山矿务局招待所用过早餐后,局长肖先金便陪着耿老上了专车,向耿老曾经生活过10个春秋的水口山铅锌矿驻地出发。坐在车上,耿老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观看十里矿区的惊人变化:原来的平房和茅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全是高楼大厦;原来运矿的挑篓和板车不见了,全换成了载重的大货车;原来的泥泞烂路不见了,全变成了宽敞的水泥马路……

“变化太大了,水口山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耿老一边观看,一边喃喃自语。

到了水口山铅锌矿驻地,耿老下车想寻找原来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脑海中留存的模样:原来破旧的厂房已变成机器轰鸣的现代化厂区,原来共过事的矿工要么已经老去,要么已调离了水口山,耿老的欢喜中也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怅。接着,耿老去看了水口山最古老的矿井,望着高高的井架,再俯首瞧着深达几百米的矿井,耿老默不作声,遥想当年……

10月10日,水口山矿务局在第六冶炼厂大礼堂举行一千多名干部职工代表大会,聆听耿老讲水口山故事。80多岁的老人,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三个多小时自己在水口山的10年经历,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这次大会上,耿老被授予“水口山矿务局功勋矿工”荣誉称号。

时间一转眼,又过去快30年了。看着与耿老的合影,对耿老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