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写信的他,被学生亲切的称呼为“郭爸爸”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20-11-11 17:31:42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那时候信件隔着千山万水之遥寄过来,下笔之前字字斟酌,人说,字如其人,自然,见字如面。

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话、微信、视频通话漫天飞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赋予了时代讯息。

你,多久没有写过信了?


在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郭华林热衷于用书信与学生交流,被学生亲切的称呼为喜欢写信的“郭爸爸”。

在工作中,郭华林保持严谨细致的风格,认真的专研教材。

文/图 湖南日报记者 上官智慧 向韬

人物名片

郭华林,1968年2月出生,1990年8月进入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从教30年,先后担任12届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2017年9月被评为张家界市“模范班主任”,2020年10月被评为首届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最美班主任”。

11月4日上午,郭华林(右一)带领学生跑步。

“左右左,左右左,信心百倍,斗志昂扬……”11月4日上午,记者刚走进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门口,就听见学校内洪亮的口号声和整齐划一的跑步声。

远远望去,正在参与课间跑操活动的学生,形成红青两色的身影犹如条条绸带,整齐且壮观。走近看,一名50多岁的老师跑在学生侧边,步伐矫健,神情却显严肃,他就是计算机116班的班主任郭华林。

“班主任凶吗?”跑操结束后,记者问学生们。话毕,眼前的七八个学生纷纷笑着摇头。一个名叫熊潘的学生主动说:“他看上去很凶,但其实很慈祥,就像爸爸一样,所以我们都叫他‘郭爸爸’!”

清晨,上课铃响起,郭华林开始检查宿舍内务。他说:“只有抓好学生内务整理,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水桶摆放凌乱,容易造成意外摔倒,下次班会时重点提出,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习惯。郭华林一边记录一边说。

牙刷牙膏摆放整齐。郭华林不仅仅只是记录需要改正的习惯,还将学生们好的生活习惯也记录下来。

为什么叫“郭爸爸”?有说他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和学生聊家常、谈理想,甚至主动帮学生解困……但郭华林说,能当上“爸爸”,是他年复一年爱的坚守。

进入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他发现中职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们不一样,他们大多是留守少年。

“要帮助他们,必须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在长达数夜的思考后,郭华林决定用书信和学生交流。于是,“书信教学法”成为郭华林与他每一届学生的“必修课”。

检查完内务后,郭华林都会帮学生们整理毛巾、被子。

学生写给郭华林的部分回信。

书信写什么呢?郭华林说,要通过学生们的书信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人生理想等,他也会对每一封来信给予回复。在一来一往的书信里,郭华林坚持了30年,他先后给学生写了500余封信件,也收到了学生写给他的500余封回信。

“有不敢当面说的话,也有今后的打算,反正写了很多很多。”提及写给“郭爸爸”的第一封信,熊潘腼腆地笑了。她说,老师的回信里有肯定,有鼓励,更多的是意见和指导,“他就像父亲一样指引着我,坚定了我想上湖师大的信心。”

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聊梦想、侃人生是郭华林(中)常做的事情。

有了书信交流,“郭爸爸”的称呼似乎应运而生。郭华林回忆,大概是2008年,那时他为人父已10年之久,深知父母的乐与愁,孩子的喜与忧。“从那以后,我更成熟地告诉学生们,在学校,我首先是父亲,其次才是老师。”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喊他“郭爸爸”,“郭爸爸”也为孩子们解决了一件又一件大小事。

郭华林与学生在食堂用餐,了解其家庭情况。

周末,郭华林(左二)在学生家走访。

在长达30年的坚守里,郭华林的“书信教学法”惠及了上千名学子,有计算机专业的小珊、小康、小唐,还有文秘专业的小云等。如今,他独特的教学法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并推广。

“这个方法超厉害,解决了我不少难题。”商务2班的班主任邓淑媛是个90后,她说,在学校班主任培训会上,郭华林老师分享的“书信教学法”一致得到老师们的厚爱并“效仿”。

上课时,郭华林总是尽心尽力的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遍一遍的问学生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带班有方,治班有道。”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书记陈家辉告诉记者。

(文章内,除了熊潘,其余学生的名字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是他填补了孩子们缺失的“父爱”采访时,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放在郭华林抽屉里一个个纸盒子。里面堆满了写满祝福、却早已褪色的纸条,还有一张停留在2009年的生日光盘。我不禁问:“收到这些,除了感动,还有什么?”郭华林说,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和不平凡。平凡的是,他用父亲的爱来爱这些孩子;不平凡的是,孩子们竟以如此纯粹的方式来给予回报,用爱来延续更多的爱。回首这三十载,郭华林不辞园丁苦,但求桃李香。在面对一群易敏感的中职学生时,他不慌不忙,一人分饰多重角色,有严厉的老师,慈祥的父亲,还有亲密无间的朋友。更多的是,他用切身的父亲经验来引导孩子,帮他们解疑答惑,帮他们坚定信心,更帮他们体悟爱的延续和升华。未曾见过父亲,也未曾得到父爱的小海说,是郭老师填补了他缺失的“父爱”,让他感受爱的伟大。是啊,这30年来,郭华林用执着与“父爱”,给无数个山里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