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沟 今朝换新颜——衡阳市对口帮扶花垣县脱贫摘帽纪实

  湖南日报   2020-11-12 13:28:46

湖南日报记者 成俊峰

1994年起,衡阳市一大批优秀干部与专业人才,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相继来到花垣县开展对口帮扶。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后,更多能人志士奔赴花垣,接过衡阳对口帮扶花垣的“接力棒”。

26年以来,衡阳市累计向花垣投入帮扶资金10955万元,实施援建项目83个,互派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711人,社会捐赠款物累计折合1042万元,消费扶贫购物总额3863万元。如今,花垣县顺利实现国家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1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昔日穷山沟面貌一新,摆脱了多年来的绝对贫困。

26年里,衡阳与花垣人民心手相牵,交出了一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彩答卷。

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红艳艳的映山红,轻盈跳跃的飞鸟,水中嬉戏的游鱼……湘西七绣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苗乡生活美景跃然布上。

“绣坊始终坚持免费培训苗族女性同胞学习苗绣技艺,这样不仅能传承传统技艺,还能让在外地打工的妇女回家就业,方便他们照看家人。”湘西七绣坊创始人石佳说,衡阳老乡从资金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现在绣坊的苗绣产品很受市场欢迎,部分高端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欧美。

“我原来在浙江从事绣花职业,收入不多,离家也远。现在到绣坊上班,不仅能在家看孩子,每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花垣县石栏镇大老排村37岁的田景花大姐说。

同样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还有花垣县民乐镇的湘诚电子厂。

2019年,该车间被列为民乐镇易地搬迁扶贫车间建设重点合作扶持企业,得到衡阳市15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在搬迁区新建扶贫车间厂房近1000平方米,新增了3条生产线,能为搬迁安置区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妇女和老人照顾家庭与就近就业问题。

优势产业“嫁”入穷山沟

在花垣县民乐镇的200余亩油茶林丰产种植基地里,素洁的油茶花点缀在绿叶间,山风吹过,暗香浮动。

油茶是衡阳的传统农业产业,也是该市近年大力发展的富民产业,具有投入成本低、易管理维护和收益年限长等特点。

“油茶是绿色生态产业,不仅与我们湘西的自然生态相得益彰,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很感谢衡阳老乡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产业。”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油茶基地是今年初从衡阳“嫁接”过来的,由衡阳市林业局和当地油茶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基地负责人说,基地不仅链接了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周边村发展种植油茶2000亩,后期他们将引入智能滴灌设备,发展油茶精加工和销售服务,致力于打造湘西乃至全省一流的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

不仅有传统产业,衡阳市对口帮扶工作队还为当地引入首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兆科动力新能源公司。

“正式投产仅2个月,销售额就达到2100万元。”工作队队员、花垣县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肖方亮介绍,湖南兆科动力新能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达产后产值达3.5亿元以上。

除了已投产的兆科动力新能源公司,2018年以来,衡阳市对口帮扶工作队还为花垣引来了4家电子信息类企业,都已在今年落地,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

精英人才“扎”根结对子

“变了!变了!完全认不出来了!”10月27日上午,时隔20多年,衡阳市首批对口帮扶花垣的老干部汤正齐重返花垣县“衡阳路”,一路观看一路感叹。

他站在路边比划着说:“这条路长2.6公里,宽22米,双向四车道,水泥路面,在那时绝对算得上是高标准了!”

“衡阳路”,是衡阳帮扶花垣援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衡阳精英人才“扎”根花垣工作的成果之一,见证了衡阳行业精英扎根花垣扶贫建设的时光。

多年来,除了出资出物,衡阳市还积极探索帮扶新形式,积极引导党政部门、行业单位与花垣相关领域“结对子”。

在花垣县人民医院,活跃着一群从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来的医护人员。团队负责人介绍,2017年起,医院每隔半年便会派出8至10名医护专家赴花垣对口帮扶。

“以前有些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因无法确诊,需送往上级医院就诊。自从南华附一的专家们来了后,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治疗理念不断提升,现在周边县区的疑难杂症患者也赶来就医。”花垣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部部长何亮说。

责编:陈龙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