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长沙人

  潇湘晨报   2020-10-11 10:14:42

黄翼升。

黄翼升

黄逸梵

张爱玲

" 我外婆是农家女,嫁给将门之子作妾——他父亲是湘军水师,她大概是他们原籍湖南长沙附近的人。他们俩都只活到二十几岁,孩子是嫡母带大的。" ——张爱玲《对照记》

张爱玲谢世前一年,图文对照的《对照记》首次出版,她用对 " 幸存的老照片 " 的保存和阐释,来与喜爱她作品的海内外广大读者告别。在书里,张爱玲对一些家庭老照片做了一些或长或短的标注,用她自己的话说 " 以上照片收集在这里……也许在乱纹中,可以依稀看得出一个自画像来 "。

张爱玲自画像里的 " 将门 ",说的就是她的外曾祖父——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这个将门给张爱玲带来的是身世的荣耀,也是灵魂的孤独。每每说起家族往事,张爱玲就会为母亲黄逸梵愤愤不平,黄逸梵出生虽显赫,却没有享受家庭的爱与温暖,封建门第观念结合的婚姻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她内心浓重的阴影一直影响了张爱玲的个性。

9 月 30 日是张爱玲诞辰 100 周年。稍稍了解过黄翼升的人生经历,便能理解黄家的一切选择,也会更加理解张爱玲。撰文 / 本报记者储文静

从大河港放牛娃到湘军协标队小队长

关于黄翼升,《湖南家族源流》里曾这样记载:" 始祖遐公,唐中叶自婺州金华迁江西丰城,为沇江一世祖。传十三世至天爵,生子六,三曰均美,四曰均慈。……均慈,字执爱,自幼以明经学道为念,杜门著述,有《自好斋全集》行世,有子四:益先、廷柏、松汉、祐和。益先……明洪武五年由江西南昌丰城县瓦子街迁居湖南长沙锦绣都二甲大河港。松汉公长子冠益公则明正统间偕弟凤益迁居长沙梨镇。……同治元年合建祠于春华山。……该族名人黄翼升(1818 — 1894),字昌岐,历任江南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等职。" 他们的家谱,叫《长沙春华山黄氏重修族谱》,今仍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等地方。

彼时的大河港只是一个小村子,几个篱笆栅栏围成的院落上空,终年弥漫着一种硝烟的气息——那是鞭炮独有的奇特香气。大河港上,东一个院落西一个院落,多半是鞭炮作坊。当年的黄翼升还被叫作邓翼升,他是个苦孩子,1818 年出生,5 岁时父母双亡,本姓黄的他被邓氏收养改姓为邓,邓翼升每天要放牛,干各种活儿,生活得潦倒困苦。

至今,长沙鹅羊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邓翼升的传闻。2016 年,长沙文史研究者杨锡贵为开福区编辑文史资料时曾到鹅羊山实地考察,就曾听过当地居民流传的小故事:邓翼升家里很穷,很小就要去放牛,放不好,牛还经常丢失。邓翼升舅舅家里条件不错,舅舅家有个表妹很关心这个表哥,邓翼升就常常去跟表妹玩,也顺便到舅舅家蹭饭吃。但舅舅对邓翼升特别不待见,每次见他来都要骂他,表妹却经常偷偷拿东西给邓翼升吃。有一次邓翼升到舅舅家去,刚想上到表妹住的楼上去,一只大黄狗拦住他,邓翼升一蹦,就蹦到吃饭的桌子上头坐着。表妹见状,呵呵直笑,说看他这个老虎姿势,以后一定会发达。后来,表妹给了邓翼升一些细软,让他投军,他就真的当兵去了。

类似的传说,还有另外的版本。也有说邓翼升从小就会做鞭炮,虽然家里没有鞭炮坊,但他会将别人散落的小鞭炮收集起来,合在一起再卷筒成一个大花炮,那个震天响的大花炮,长沙人称之为雷公,他做雷公的手艺令人惊叹,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长大了可了不得,无师自通竟然会做雷公,如果让他参了军,他一定会造枪造炮。后来,邓翼升长大了些就去鞭炮坊当学徒做鞭炮。有一次他捆扎的鞭炮掉在了地上炸开了,引爆了整个屋子的鞭炮,邓翼升吓到了,不肯再做鞭炮。

可能是命运的召唤,几天后长沙镇街头贴出告示,曾国藩创办湘军,招募乡勇进入协标队。邓翼升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进入协标队,还当上了小队长,他的另一种人生开始了。

屡建奇功的水师提督

邓翼升或许天生就属于军营。湖南人血液中那种霸蛮、拼搏的闯劲,让他在湘军中拼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清咸丰元年(1851),邓翼升随军征广西,曾国藩创水师时,他调任哨长。不得不说,黄翼升行军打仗有一套,成为曾国藩倚重的左臂右膀之一。沿长江水系一路打下来,从湖南岳州一直打到江苏苏州,大大小小的战事不知打过多少。每一次邓翼升都亲自上阵,出生入死,为朝廷平定太平军和捻军,屡建奇功。后来,曾国藩组建淮扬水师、长江水师,黄翼升战功卓著,官职自然也 " 芝麻开花——节节高 "。

咸丰九年(1859),已过不惑之年的邓翼升迎来了人生又一个转折。那一年的六月二十二日,曾国藩代他提交了奏请复姓归宗的奏折。

在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 · 奏稿》中还收纳着这篇《邓翼升归宗片》:" 臣接据水师右营营官总兵衔直隶河间协副将邓翼升禀称:该副将原系黄姓,湖南长沙人,曾祖黄世兴,祖黄寿山,父黄楚武均故。自幼孤苦,随母改适邓氏,遂从邓姓。积功保至今职,例应复姓归宗,禀请奏明更正,姓复黄氏,名仍翼升等情。臣复查无异,除咨明礼、兵二部外,所有黄翼升复姓归宗缘由,理合附片奏闻。伏乞饬部查照施行。谨奏。"

七月十一日奉到朱批," 该部知道。钦此。"

至此,黄翼升凭一己之力,认祖归宗,赢回了自己的姓氏。1860 年,曾国藩上奏设淮扬水师,清廷诏他 " 于所部将领中,简其才略素著、谋勇兼全者,酌保数员 "。当时黄翼升合围安庆成功,获授江南淮扬镇总兵,几年后又获授代理江南水师提督。

后来在《诰授光禄黄翼升画像大夫建威将军长江水师提督黄公墓表》这样记载:" 公讳翼升,字昌岐,湖南长沙人,形质硕伟,年少自负,考入长沙协标,充队长,始从向忠武公荣剿贼广西,既而曾文正公檄回湘中管带水师右营,广信、九江、湖口、若菱湖、若太平、芜湖、东关运漕、金柱关、东西梁山等隘大都陷阵,儿前无所于避,凡七年由把总累迁至淮扬总兵管带、淮扬水师擢江南水师提督,又拜总统淞沪水陆军之命,西克金陵,东取苏州,始终皆兴其役,又奏平捻指绩,天子念公功高,水师关系重大,曾文正公方立持久章程,即以公补实,又虑长江广远,非一人之耳目所能周察也,后迁杨彭二公互相巡阅,杨公辄称病免,惟彭公独任焉,公与彭公性颇殊,彭公性刚梗,有犯必绳以法,群下惮之如火,公性宽容,有事辄以情谕,群下望之若云,居久之意若不相悦者会因旧上触发请开缺调理,得旨允从凝终老金陵,游豫章事外而已。"

1869 年,黄翼升被曾国藩推荐为长江水师的最高指挥官——长江水师提督。

与曾国藩交情甚笃

比曾国藩小 7 岁的黄翼升与曾国藩交情甚笃。黄翼升一生与曾国藩并肩作战,是曾国藩的心腹爱将和沙场勇将,他一生获得的所有功劳也均为曾国藩奏请。

历史学者张宏杰在《既清又浑的总督曾国藩》转引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的回忆录,黄翼升的夫人要拜欧阳夫人为义母:" 文正在署中无敢以苞苴进者,故太夫人无珍玩之饰。余所忆者,为黄提督翼升之夫人坚欲奉太夫人为义母,献翡翠钏一双,明珠一粒;某年太夫人生辰,又献纺绸帐一铺。此帐吾母留作余嫁奁之用,余至今用之未坏也。"

曾国藩素有 " 清廉 " 美名,他长期担任总督级别的封疆大吏,经常有下属登门拜谒。下属每次前来,不会两手空空,必定带上几样礼物。对于这些礼物,他大部分 " 完璧归赵 ",只留下一两样不值钱的 " 意思意思 ",免得让下属面子上挂不住。当然,对于黄翼升这样真正至亲至近之人,曾国藩欧阳夫人也大大方方收下了一双翡翠钏、一粒大珍珠和一架纺绸帐。这架纺绸帐的质量似乎很好,欧阳夫人作为嫁妆送给曾纪芬,用了许多年还没坏。

黄翼升 " 素性宽和 ",受将士拥戴,也有识人用人的慧眼。夔州人鲍超夫妇来到长沙,贫穷而又找不到谋生的门路,时间一长,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只剩数百个铜钱。鲍超是一个刚烈汉子,用这些钱到市场上买了酒菜,在里面放入毒药,准备与夫人饱餐之后死去。邻居老太婆知道了,跑去报告了黄翼升。黄翼升急忙赶来敲门,发现门已闩住了。黄翼升破门而入,见鲍超夫妇对坐在桌边正要举筷子。黄翼升问鲍超为什么寻死,鲍超说出实情。黄翼升说:" 壮士为何学匹夫匹妇寻短见?" 鲍超说:" 断了粮了,有什么办法 !" 黄翼升说:" 你到我的营中当兵,不但可以不死,还有希望进取。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鲍超流着泪向黄翼升叩头,黄翼升于是将他带回兵营交给曾国藩。

不出数年,鲍超由步兵开始,每战立功,升为浙江提督,封一等子爵,与黄翼升地位相当,都受封爵位。鲍超固然是人中豪杰,黄翼升也是巨眼识英雄。

黄翼升的短处也在于 " 过于宽厚 ",难免 " 驭军不严 ",在他出任长江水师提督后短短三五年间,长江水师风气日渐败坏,军纪不严、操练松懈。部分官兵甚至公然为盗,为害一方。一时间,引得朝野议论、弹劾不断。

曾国藩病逝后,朝廷立即启动整顿长江水师的各项事宜。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黄翼升。

为此,朝廷召彭玉麟为钦差大臣,对长江水师进行巡视。彭玉麟在巡视中发现了长江水师存在的各种弊病,提出了 " 将才宜慎选、积习宜力除、军政宜实讲、体制宜复旧 " 等整顿之策,认为长江水师不宜兼习弓箭,同时建议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申请开缺回籍养病,推荐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继任。

于是,黄翼升不得不以伤病为由,奏请开缺," 诏斥驭军不严,滥收候补将弁二百馀人之多,念前功,从宽免议,许其开缺回籍养疴 "。

1885 年,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亲政。这时候,朝廷又想起了黄翼升,认为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将他的画像陈列在紫光阁。1888 年,黄翼升被朝廷起用,仍然授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奉命进京觐见光绪皇帝时,赐紫禁城骑马。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翼升由岳州奔赴江宁(今南京)筹备长江防备,病逝于军中,享年 77 岁。

" 她憎恨我们家 "

在战场上战功赫赫的黄翼升,个人家庭却并不兴旺发达。

黄翼升原配是陈氏,继配是余氏,婚后的黄翼升一直没有育子,两个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叫黄宗炎。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中说:" 直到灭了太平天国次年,他已经四十七岁,夫人才生下独子——我们的外祖父黄宗炎。" 这对父子一模一样,黄宗炎结婚后原配也一直不曾生育。一直到 1894 年黄翼升去世时,黄宗炎 30 岁,虽有一妻一妾,但膝下仍无一儿半女。黄宗炎的原配夫人看着心里着急,亲自回到长沙为黄宗炎买了一个姨太太,这位买来的农家女,就是张爱玲的外婆。

黄翼升去世时黄宗炎 30 岁,袭了一个官职:广西盐道,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阔差事,他很开心,带着新娶的姨太太走马上任了。可是因为水土不服,到任不久就染瘴疠去世,姨太太只好扶柩回到南京朱状元巷的黄府。这时候黄府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因为黄翼升一生做官,在金陵留下了大量房产和金银财宝。那时候黄宗炎还没有子女,只有二姨太有孕,眼看要绝后。当时,遗孀们和女人是不能分财产的,族人把黄家围住,要分黄府的家产。眼看二姨太生了,是个女孩。张爱玲在《小团圆》中,把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写成:家里一个女仆挎着篮子出去,买了一个男婴回来,冒充龙凤胎。

历史的另一个版本则是:听说二姨太生的是女婴,外间的族人们喜笑颜开,冲进来向大太太要账本,房里顿时乱作一团。小丫鬟听到产妇孤身一人在产房里惨叫,进来一看,惊呆了,二姨太又生下一个婴儿在红漆踏板上,那婴儿的哭声洪亮,她尖声高叫:" 又生了一个,是男的。" 这男娃就是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女娃就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后来黄素琼觉得名字不够浪漫,出洋时自己就改为黄逸梵。

大家族为了家族势力的延续,常常通过儿女亲家结成利益链。黄翼升与李鸿章两家就有三宗姻亲:一宗是黄翼升的四女儿嫁给了李鸿章之弟李凤章的八子李经湖;第二宗是黄宗炎一房太太为合肥张绍棠的女儿,而张绍棠迎娶的正是李鸿章的妹妹;第三宗则是黄翼升孙女儿黄逸梵嫁给李鸿章外孙张志沂。这枝枝蔓蔓的姻缘把他们紧紧缠绕在一起,无法剥离,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裙带关系。

黄逸梵与张志沂结婚时 22 岁,是大家眼中的 " 金童玉女 ",同是名门之后,门当户对,才貌般配。但黄逸梵虽出身在传统官宦世家,思想上却因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气氛的渲染而极为开化,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新女性。张志沂却染上烟瘾、娶姨太太,与她格格不入。

1924 年,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要出国留学了,黄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国留学需要监护人为由,一同出洋。那一年,黄素琼已 28 岁,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四岁的女儿张爱玲,一个三岁的儿子张子静,一去就是四年。从这一天起,黄素琼逐渐地失去自己的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儿女,四年后她回国与张志沂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再次出国,开始了她一生的漂泊……

后来,张爱玲在书中写道:我母亲有时候讲她自己家从前的事,但是她憎恨我们家,当初说媒的时候都是为了门第葬送了她一生。

参考文献:

《长沙市志 · 第 16 卷》,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白话清朝野史大观》,许蓉生、林成西编译

《曾国藩全集 · 奏稿》,曾国藩著 , 岳麓出版社

《张爱玲的闺房》,陶方宣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责编:姚茜琼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