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富小山城,茶农笑开颜——“十大精准脱贫先进县(市)”古丈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04 15:17:15

文/张笛

“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这个声音来自武陵山脉深处,距离长沙400余公里。

这是个“袖珍”小城,名为古丈。人口不到15万,是湖南人口最少的县,也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现代公路、铁路或许能从空间上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但要彻底改变乡村贫穷闭塞的现状,缩短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还需一个撬得动“贫困帽”的“硬”产业。

茶,于古丈,是独一份的“天赋”,是绕不开的情结。

古丈县会溪茶园

为此,古丈县立足自然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来抓,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全县总产量2930吨,实现产值8.28亿元。

如今看来,是穷山恶水还是金山银山,所有改变就在一“叶”之间。

一叶蓝图;小山城大产业,老茶乡新面貌

如果你不曾踏足此地,请一定喝一杯古丈毛尖。一碗茶汤,浓缩了山山水水日月精华,凝练了苗、土人家的千年风情。

古丈毛尖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古丈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C左右,温和湿润,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相对丰富的土壤养分,为古丈毛尖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古丈毛尖就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古丈毛尖系列产品先后在莱比锡、“中茶杯”等评比中获得“茶业奥斯卡”等38项国内国外金奖。蜚声国内外的古丈毛尖能否助力古丈摘掉“贫困帽”?

古丈县委县政府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近年来,着力扩基地、树品牌、抓营销、增效益,致力推动古丈由人口小县向产业大县发展,由茶业大县向茶业强县升级。

满山茶园,采茶女倩影

8月,惠风和畅。在红石林杜家坡茶叶基地,放眼望去,满目皆是错落有致的茶园。坐龙峡村村支书王本宏指着满山满岭的茶树介绍者说:“整个基地种植的茶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生态茶。”

推进茶园有机化、生产有机生态茶已成为古丈县共同认识。

据统计,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7.5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面积4.8万亩,14家企业通过有机茶认证,其中英妹子公司、古阳河公司、有机茶公司、春秋有机茶业公司等4家公司获得双标(欧盟色瑞斯、中农质量)有机认证,38家企业正处于有机茶认证转换期,基地绿色有机化率达26%,位居全国前列。

古丈人深知,未来的发展看质量,质量的关键在科技。近年来,古丈在大力发展茶园面积的同时,瞄准产业提质,推进科技兴茶。

以科技兴人才——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聘请了陈宗懋院士、刘仲华院士为古丈茶叶产业化建设顾问,“陈宗懋院士团队新技术推广站”、“刘仲华教授团队科研工作站”成功落户古丈,为古丈毛尖插上“腾飞的翅膀。”每年选派30余名爱茶人士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茶学知识。目前,全县共培养茶叶技术骨干1800余人。

以科技强标准——建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红、绿茶地方标准体系,古丈毛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产品分级、质量安全有据可依。全县规模茶叶加工企业达40余家,建成标准化绿茶生产线8条、年生加工能力4000吨,标准化红茶生产线5条、年生产加工能力1000吨,标准化黑茶生产线4条、年生产加工能力4000吨。

古丈毛尖系列产品

一叶“名片”:高山好茶,名为“古丈”

如果说,“湖南十大名茶”是古丈毛尖的“前世”,那么“今生”,古丈毛尖又将凭借什么“笑傲江湖”?

品牌是产业的名片,打响了品牌,产业才有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对此,古丈深谙其道。

古丈县坚持把树立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大品牌创建申报力度,先后成功获评“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世界生态古丈茶”、“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工程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园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县”等品牌,在全省、全州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

古丈毛尖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十大名茶”、“湖南十大农业品牌”称号、“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中华文化名茶”、“世界绿茶评比最高金奖”、“中茶杯特等奖”、“潇湘杯金奖”等荣誉称号。

古丈毛尖系列产品

古丈县大力扶持茶叶企业和营销大户到国内大中城市开店设窗进行直销,带着“古丈毛尖”的名片,他们走出大山,“安家”北京、上海、长沙、山东等城市,开设“古丈毛尖”形象店16家,销售网点300余个。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或许很难相信,在这样一个湘西小城,建成了大湘西乃武陵山地区唯一一条集茶叶交易、茶艺表演、茶文化研究、茶馆休闲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

城区以外,沿S229公路,牛角山茶厂、神土地公司、小背篓公司、县有机茶业公司、默戎苗寨、夯吾苗寨等多个旅游接待销售网点正静候客人的到来。

一叶兴农:茶城飘香,茶农致富

把梦想种进茶园,以汗水浇灌希望,用勤劳收获成果——这是古丈茶人最朴素的愿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来自党中央的关怀,更坚定了古丈人脱贫致富的信念。

走进古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是茶丛茶垛。“介绍古丈茶产业,离不开‘789’三个数字,县内90%的自然村种茶叶,80%的人从事茶行业,7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古丈县副县长周大钊自豪地告诉我们,2020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7.5万亩,人均突破1.2亩茶,人均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村民在茶叶加工厂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3月,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来到翁草村拍摄。节目播出后,翁草村迅速成为全国“网红”,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这里的“原汁原味”,更青睐古丈毛尖的唇齿留香。

“风景”与“茶叶”是古丈最有名的两张图片。古丈县委县政府思路清晰,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

围绕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等核心景区开发和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高标准打造了竹溪湾、牛角山、梳头溪、青竹山、杜家坡、高望山等6个茶旅示范基地,使茶产品与乡村茶旅融合发展,直接带动周边460多户贫困群众就业,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

牛角山茶业分红,阿婆乐得合不拢嘴

“打个早工就有800多元钱的收入……”一大早,古丈县牛角山茶园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年近60的龙老汉干起活来一点不输年轻人。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做条、提毫……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制茶厂,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茶农张新凤,对制茶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熟悉。她告诉我们,做出的茶叶品质越好,收益越多,通常一亩茶叶,收入就有5000至6000元。

从茶叶中获益的不仅仅是张新凤。牛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龙献文介绍,牛角山村有313户1306人,10年前,全村人平均收入只有791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8年村里成立湘西牛角山公司等6家村企业,通过发展茶叶、乡村旅游当家产业,如今,全村人平均收入近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

茶旅一体,苗寨迎来八方客

“茶旅一体,将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来了。长远来讲,若为茶旅一体再赋予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茶文化、民族文化,将有利于为古丈毛尖塑造更鲜活的形象,提升对外吸引力。”周大钊说。

早从2008年起,古丈就开展了万人品评会、茶歌会等一系列创意推介活动;

从2000年至2017年,古丈县“茶王被”斗茶大赛已持续举办了10届,从斗茶大赛中诞生的“金茶王”不仅是古丈毛尖手工茶艺的“代言人”,更是古丈毛尖脱贫致富带头人。

“七八十岁的阿婆婆采茶一年都有七八千元收入呢。”虽过了采茶期,但毛坪村村民龙光兴每天都要去茶园转转。他告诉我们,自从加入了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后,他家的年收入从几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了三四万元,彻底脱了贫。

像龙光兴这样靠一片茶叶脱贫的故事,在古丈屡见不鲜。不难发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探索通过发展茶叶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古丈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目前,全县茶叶平均每亩产值5000元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元,全县近5万余名茶农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贫困农民通过入股分红、获取劳动报酬等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华灯初上,古丈县的村村寨寨重回宁静。此刻,在竹溪湾茶文化主题公园,极目远眺,只见万亩茶山美如画,城市喧闹尽在脚下。

一座小城,没有因为地理位置偏远而被世界遗忘。

一群百姓,没有因为大山阻隔而被贫穷的宿命“桎梏”。

名茶之乡古丈,未来可期!

责编:肖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