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一片“金”叶绘就小康蓝图 ——“十大精准脱贫先进县(市)”花垣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07 09:41:15

文/张笛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边城》原型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该县高举精准扶贫“首倡地”旗帜,以首倡之地应有首倡之为的责任担当一路披荆斩棘,2020年2月29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花垣县退出贫困县,从此脱贫“摘帽”。

然而,脱贫难,稳定脱贫成果难上加难。对于花垣县这个苗族人口占比77.3%的深度贫困县来说,如何确保稳定脱贫成果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

首倡之地当建首倡之功。2018年5月以来,按照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花垣县将茶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造血”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打造。

花垣县标准化茶园基地连绵成片

春风化雨,一年又一年,一片片绿叶变“金”叶,勾勒出花垣县产业发展的壮丽奇景;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7.5万亩,培育茶叶种植经营主体125家,带动茶农1.5万多户,其中扶持3832户贫困农户种植茶叶面积4800亩,通过免费提供茶苗、肥料、地膜以及劳务补贴等累计投入帮扶金额1440万元,经营主体与茶农签订了利益联结帮扶协议,消除了茶农后顾之忧……

规划先行,全县茶产业“一盘棋”

“相比其他县,花垣的茶叶是后来开发的,我们要用好后发优势,从建茶园基地起,就要高标准发展茶叶产业,化肥不能用,除草剂不能用……”花垣县县委书记罗明表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花垣从发展之初就着力解决茶叶产业盲目发展、培管粗放、产销脱节等问题。

花垣县委书记罗明接受媒体采访,推介十八洞黄金茶

无疑,“思路清晰”“全盘规划”让花垣县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悉,花垣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花垣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花垣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古村落历史文化,将全县茶区分为高海拨、中低海拨两个茶区,形成了麻栗场镇以上的高岭梯田优质茶旅园,麻栗场镇以下的生态观光体验茶旅园。

同时,按照“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把农户的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或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把各自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起来,走“抱团发展”之路,在土壤适宜、气候符合的茶叶生长的地方加快推进规模化茶叶种植,做大茶园规模化之量。目前,全县完成茶叶定植面积7.5万亩,12个乡镇茶叶产业呈现全面推进、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

茶园基地里,茶农采茶忙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起花垣,人们自然会想到“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一矿独大”成为外人对花垣的直观印象。但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显然与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为此,花垣县委县政府支持县内工矿企业“退二进一”,从“挖金属矿”转向“挖绿色生态农业矿”,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带动群众发展茶叶产业。

位于石栏镇龙门村的五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是第一个“站”出来转型的。公司累计完成投资7800多万元,开发黄金茶种植基地1.02万亩,协助97个村经济联合社建设茶园4.52万亩,通过“保底收益+股份合作”等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1795户6245人,累计实现分红771万元。

“发展茶叶产业,不仅能带着父老乡亲实现脱贫和稳定增收,还能让自己的矿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对于未来,龙清泉信心满满,他表示,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还计划通过联合、承包、收购等方式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到12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把茶叶打造成群众增收的长富久富产业。

补抽乡尖朵朵.吉战坡茶园 简彪 摄

盛夏好时光,站在尖朵朵•吉占坡千亩茶园,一垄一垄的地膜顺着茶园坡势把视野引向远方。补抽乡这片从来没有种过茶的偏远苗乡,是如何在短短两年间把茶园建设到6125亩的规模的?

原来,花垣县制定了《花垣县贫困村集体经济精准扶贫茶叶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233个村(社区)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实现所有村“百亩茶园”全覆盖。目前,全县已整合涉农资金2.3亿元,在12个乡镇118个村实施茶叶产业项目169个,发展茶叶面积5.58万亩,达产后,平均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可增收30万元以上。

同时,还鼓励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掌握种植和管护技能。全县已涌现28名能人大户,带动1246户群众种植茶叶8520亩。民乐镇麻拉村走出去的矿老板麻兴刚正是“能人”之一。他为了群众重回村里担任村支书,将麻拉、梳子山、两河三个村上万亩山地集中流转,带动584户群众大战三个月,定植黄金茶3600多亩。

品质兴茶,好山好水好“本味”

在拜访五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时,龙清泉的一句豪言壮语让我们印象颇深:让花垣的“名茶”香飘天下,让花垣的“茶名”远播四海。

做茶就要做好茶。事实上,龙清泉有这样的底气源自花垣县始终将茶叶品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十八洞黄金茶系列产品

——引“外援”。与省茶叶研究所签定了《花垣县茶叶产业开发技术服务协议书》,并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编印了《花垣县茶园建设及管理技术规程》《花垣县绿茶手工制作技术》等,统一全县种茶、制茶标准,并与州茶叶研究所联合在十八洞等村建设高标准茶叶示范园。

——树“标杆”。通过科学种植,精心培管,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千亩茶叶标准示范园、万亩茶叶标准示范园,打造全县、乃至全州茶叶种植“新标杆”。

——抓“有机”。坚持以推进有机茶园为抓手,充分发挥花垣县处于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间亚麻酸带“三带”地理优势,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地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行茶叶“三品一标”品牌认证、种植基地GA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产品QS(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加工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同时,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茶叶产品溯源机制和市场监管体系,确保企业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生产,把茶叶产业建成健康、绿色、环保的产业。

——育“良种”。花垣县带民致富的“金”叶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叶。一直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根正苗红”严把茶叶质量基础关,大力繁育本地黄金茶1号、2号等‘十八洞黄金茶’优质品种,全面保障全县茶叶基地建设优质茶苗供应。

——强培训。县茶办牵头举办技术培训526场次,培训茶农12327人次,提高种植、培管水平。投入1683万元购买湘西吉凤公司“穴盘苗定植”等保姆式服务,建设1万亩茶叶重点示范区。

补抽乡茶叶长势喜人 石林荣摄

沿着蜿蜒公路,我们驱车来到补抽乡大本村的一处盆地茶园。俯身四望,一行行嫩苗肆意吐绿,茶苗上几片新发的叶芽在风中颤巍巍摇摆,举目细看没有一株枯死的茶苗。

“全县统一标准严抓质量,确保茶叶成活率和品质,为此,我们在吉久村、懂哨村分别开展了两次现场培训会,请来县里的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在栽的过程中各村严格执行验收标准,才有了如今的成果。”补抽乡党委书记石艳飞介绍说。

品牌助销,“中国十八洞,世界黄金茶”

种好茶,制好茶,关键还要卖出去。

花垣,这个被贫困枷锁“困”了千年的神秘苗乡,如今,路通了,网络通了,如何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茶产业助力脱贫?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方向,实行全县共享‘十八洞黄金茶’品牌,致力打造‘中国十八洞,世界黄金茶’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市场份额。”罗明告诉我们,花垣县计划每年四月中旬举办十八洞黄金茶品牌推介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实,五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3月成功注册了“十八洞黄金茶”品牌。已经规划发展辐射省内外的专柜专店连锁营销网络,利用农村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大力推进网上茶城建设,布局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花垣县出台了《关于明确机关办公用茶定点采购的通知》,将十八洞黄金茶确定为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茶,依法依规按需采购使用十八洞黄金茶,并衔接衡阳、济南等对口帮扶城市,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助推全县茶叶产业加快发展。

美丽边城,风光无限。

曾经,这里的美带着“累累伤痕”,山水之下是老百姓贫穷的生活。

今天,这里的美裹着浓浓茶香,一片“金”叶描绘出小康蓝图。

责编:周听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