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国文化

奉清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25 23:13:45

陈  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显然,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教学发展的需要、课程育人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一 

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其基本指向是在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有专业知识、有正确价值观和高度文化自信的主体。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这一语言工具层面,要注重对于“人”的塑造。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对文化接受与文化传播的交互性教学生态的重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张扬,能有效赋能大学生思维方式、民族意识和生命价值观念的正迁移。

在中国开放崛起的进程中,特别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让全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生命力。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我国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和文明的枢纽,对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肩负着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既能在文化传输中直接培养造就文化传播人才,又能通过课程教材、学习资料库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为全世界关注中国的人提供鲜活的中国影像。故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从人才培养、教学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向度,反映了教育的使命担当。

二 

当前,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高质量教学要求层面,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已经形成共识。

随着广大教师和学者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在不断走向深入,在课堂教育、学科内容中厚植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课程的“工具性”的同时,突出课程的“人文性”,许多高校开展了“中外文化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赏析”等讨论式专题教学。以主要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教材如《中国文化》(英文版)、《中华文明与地方文化英文导读》等相继问世。有众多语言文化专家参与研发的中国文化数据库,集中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了中国文化全景式的呈现。国际事务交流平台、红色文化基地建设等,成为了延伸的英语教学课堂。在网络化、云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大数据、云服务、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将更加高效、精准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基于现实需要、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改革趋势和新技术运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逐步出现多样化的标志性成果。

面向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素材选取、授课方式、技术运用等教学的供给侧方向进行系统设计。

在英语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性专业课程外,需要开设适当的中国文化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弥补现行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元素不足的短板。对于英语教材的建设,要改变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的教材结构,增大中国文化的比重。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对每个知识单元的内容,均从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两个维度对等安排。课后练习,要紧扣中国文化进行创新。教学素材的组织,需要聚焦反映中国文化精髓的元素,特别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一种自然语境中,牵引学生锤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课堂教学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引导和指导为主,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文化感染性和可接受性。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英语课堂变成区块相连的、情景体验的、线上线下全息交互的移动教学文化场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口语教材教法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编:谭思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