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岳州瓷

  岳阳日报   2020-08-29 11:58:40

文丨梅 实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大家都应该知道,英文中,中国与瓷器为同一个单词:china。这说明,西方国家了解中国,就是从瓷器开始的。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现已发现位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的原始青瓷,产于4200年前。中国人的制瓷技术,要比欧洲人早出1000多年。有人说岳阳历史上有青瓷,我丝毫也不怀疑。



说到岳阳青瓷,我们首先得感谢唐代茶圣陆羽,是他老人家率先提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并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 岳州上,寿州次、洪州次。”以上说的六种瓷器,即后人所说的中国唐代六大名瓷。所谓“岳州上”,就是说岳州瓷出类拔萃。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在谈到岳州窑的时候,总会有人叹息和质疑,问岳州窑为何在宋代的时候突然没有了?也曾在不少地方看到或听到过答案,诸如战乱、水灾等等。在下认为,任何一样物件或事物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甚至消亡,固然有战乱、天灾等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关。像我们岳州窑,它有这么四条:第一它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第二,它在我国瓷器烧制中最早使用匣钵艺术。第三,它是我国最早的御用瓷。第四,它最早使用了釉下点彩工艺。岳阳人了不起吧。依我看,问题就出在第三条上。且说我国的宋代,在鼎盛时期那是相当的了不起的。据说它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个欧洲还多。可它仍然逃脱不了衰败灭亡的命运,皇帝爷都被人虏走了,谁还去品尝你的御用瓷。当然,也有自身的原因。专家考证,当时的六大名瓷,普遍存在“重釉轻胎”的倾向。过多追求那种“青绿如玉似水”的感觉,不重胎质,也不重装饰。先天不足的胎质自然支撑不了长时间的使用,这一缺陷,也势必加速它的灭亡。

还有一点,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岳州瓷,在岳阳历代州府、县志上竟然没有一点记述。黄军建先生曾把它列入了岳阳历史上100道未解之谜之一。

应该说,岳州瓷也是有幸的。自宋以后,岳州瓷一直在沉睡,几乎被人遗忘。直至1953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清理长沙郊区建设工地挖掘的唐代墓葬中,发现了半瓷半陶的绿色釉器物,他们当时就提出,这出自岳州窑,从而拉开了岳州窑的考古序幕;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湘阴县城西南约20公里远的樟树镇百梅村,发掘出面积达1.5万平米的百梅窑址,最厚的文化堆积在2.5米以上;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湘阴县静河乡青湖村发现青竹寿窑,在出土的一块方格线残片上,刻有“汉安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字样;1997年夏,湘阴县政府机关宿舍改建,马王勘窑址的发现,即刻在全国老古界引起轰动。其中的八个文化层涵盖唐、隋、南朝、东晋、西晋、东吴等六个时段,前后延续500余年。出土的西晋“匣钵烧造法”又将已经公认的岳州窑首创“匣钵烧造法”向前推进了几百年。

自此,曾经览尽了汉唐风光的岳州窑被激活了,一批有识之士,走上了仰慕她、收藏她、研发她,让她重放异彩的艰难之旅!

首先得说岳阳瓷厂,它当年就在螺丝港边上。且说1976年,省轻工业厅向岳阳瓷厂下达了恢复岳州青瓷的任务,瓷厂上下,激情澎湃,集中了厂里的技术尖子,日夜攻关,还去醴陵景德镇学习取经,一年后,据说试制成功了,产品拿到北京交易会上,被老外抢购一空。1982年,市瓷厂再度吹响集结号,几个秀才拼死拼活,弄出了青螺茶具、竹节壶、竹节杯等几样产品。后因瓷厂倒闭,青瓷研发被迫中断。

其实,青瓷研发并没有中断。我有个老朋友,周国防。原岳阳瓷厂技术员,现为省级雕塑工艺大师(岳阳唯一一位)。君山湘妃祠娥皇女英的雕塑你见过吧?岳州文庙里的孔子和四亚圣的雕塑你见过吧?都出自周大师之手。退休之后,他自己掏钱,成立了岳阳市岳州古窑青瓷研发中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到里面。周国防如今出了不少成果,你到他家里看看,成品奖杯一大堆。

现在说王友良。这人很有意思,他的父亲是岳阳县当地有名的烧窑师傅,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烧窑,对陶瓷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可王友良上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毕业后分到乡镇府,后来又开办医馆、餐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刘衍清。刘衍清何许人也,鼎鼎有名的“岳州八怪”之一。王友良听了刘衍清的鼓动,于2014年成立了岳阳市岳州宋瓷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且与湖南理工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王友良还从原岳阳瓷厂请来了几位资深的技师,与学校师生一起搞研发,既秉承传统,又致力创新……

在岳阳,还有岳州府陶瓷有限公司,湘阴县陶制茶具厂,岳阳县窑岭村陶器茶具厂、岳阳巴陵青陶厂,汨罗徐氏万福日用陶器厂等等一批有识之士,同样为了恢复传承岳州青瓷,长期坚持默默的奉献。

责编:廖慧文

来源:岳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