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女性设计师们!

  iWeekly周末画报   2020-07-13 17:33:26

《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档30岁以上已出道女艺人的选秀节目,是这个夏天最有话题的综艺。姐姐们有趣的互动当然是话题的一部分,但更多的,还在于她们不惧年龄、直面自我、追逐事业新征程。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女性主义,让我们看到了成熟女性独立、勇敢、自强的一面。在时装界,也有这么一群女设计师,也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书写下女性主义的篇章。

Elsa Schiaparelli

出身高贵知识分子家庭的Elsa Schiaparelli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忠于自我。1911年,她出版了诗集《Arethusa》,当保守的父母得知后,将她送入了修道院。然而她以绝食抗争,父母只好妥协。

家中的安逸生活也不是Schiaparelli所期望的。1913年,一位朋友询问是否想去英国乡村照看孩子,她借此机会逃离了家乡。在伦敦,1914年某天,她参加了神学会,当天讲师为Count Wilhelm Wendt de Kerlor伯爵。他们一见钟情,在见面的第二天,不顾父母反对迅速结了婚。

不如人愿的是,他们婚后生活并不稳定,主要依靠Schiaparelli的嫁妆和家庭资助维持生活。夫妻俩先后辗转欧洲多地,最终在1916年春天,坐上了开往纽约的轮船。举目无亲的二人在纽约生活也不顺遂。1920年6月15日,女儿Yvonne出生,那时Schiaparelli的经济收入不稳定,丈夫也没尽到抚养的义务,她必须得独自承担压力。更不幸的是,女儿在十八个月大时患上了嵴髓灰质炎。在照顾女儿、养家煳口、丈夫不忠的重压下,她勇敢地离婚了,并将女儿改成了自己的姓。

考虑到当时欧洲有先进的治疗方法,1922年,一贫如洗的Schiaparelli在友人帮助下回到巴黎。虽然家庭仍然给予支持,但她认为经济独立是为最重要的。她白天上班,晚上积极拓展人脉。某一天, Schiaparelli陪同好友到Paul Poiret时装屋时装,她随即被这些设计吸引。Poiret建议她购买,但她囊中羞涩,于是前者大方地赠送了一件,并鼓励她设计衣服。这件事成了Schiaparelli的人生转折点。

二十年代中期,Schiaparelli成了一名自由时装设计师,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但她意识到,为了充分表达设计理念,必须开展自己的时装屋。1927年,她在巴黎大学路创立了同名时装屋,由此开启了“令人震惊的生活”(Shocking Life)。

Coco Chanel

Coco Chanel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十二岁那年,母亲因肺结核去世,父亲也离开了她和兄弟姐妹们。之后她进入了修道院,在那里学会了缝纫技术。由于幼年的贫寒经历,加上对“美好时代”的女性夸张着装的反感,她经常通过穿着舒适、男性化的服装,作为自身对社会的反抗。

在与情人的交往过程中,Chanel一方面获得了爱情,还从男士的衣橱中觅得灵感。在其一生挚爱Arthur Capel衣橱中,她首次接触到了平纹针织面料,这种面料通常用于制作男士内衣和袜子,在当时并不入时装设计师之眼。但Chanel预见了它的革命性。她首先将平纹针织面料用于制作女性上衣,还借鉴了西装裤轮廓,在其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更为修身的高腰宽裤。

Chanel争取女性拥有男性一样的自由,希望女装不是从取悦男性的⻆度出发,而是为了自己。这种 一上一下的搭配打破了传统女性繁重裙装的样式,改变了受束缚的女性身体形象,她让她们行动自如,体态自然,这种全新的现代优雅的方式,终于让真正的女性气质回归了。

除了用设计给予女性自由和自我价值,Chanel还强烈建议女性应该使用“mademoiselle”这样的称号,而不是具有依附男性色彩的“madame”。

Madeleine Vionnet

“斜裁大师”Madeleine Vionnet的前半段人生并不幸运。她于1876年出生在法国一个穷苦家庭,三岁时母亲去世,她十一岁开始成为鞋匠学徒。18岁那年,Vionnet经历了短暂的婚姻,孩子也在生下不久后夭折。她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必须先从现状中脱身。

Vionnet首先前往伦敦,一边在医院做裁缝,一边在Kate Reilly手下学习制衣技术。她深信时装行业有良好前景,于是1900年回到巴黎,在着名的Callot Soeurs时装屋工作。在那里,她开始从古典作品中找寻灵感,抛弃了高领和紧身胸衣。尽管工作期间受益良多,但由于自身审美与时装屋相左, 她决定离开,到Jacques Doucet手下工作。在此期间,Vionnet曾推出一个没有紧身胸衣、模特赤脚 展示的系列,但遭到Doucet和顾客的反对。

于是在1912年,她在Rivoli街222号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屋。1920年,她首创斜裁法,最大可能地释放了面料的伸缩性和柔韧性。用斜裁法设计的时装不仅更贴合人体,能勾勒出穿着者的曼妙身形,也因为轻盈的特点,便于运动。

由于Vionnet曾有过困难的生活经历和条件不佳的工作环境,她对雇员们非常有同理心。她不仅为员工提供带椅背的椅子、有补贴的食堂、儿童日托中心,还设立诊所和临时病房、提供带薪休假和产假。她的员工福利,比法国法律规定早了很多年。

此外,Vionnet还是行业内反抄袭的先锋。1921年,她成立了反抄袭协会,并对每件作品进行命名和标号,每件衣服也都有她独特的签名的指纹。随着她的行动,其他设计师也实施了反抄袭手段。

Olga Berluti

Olga Berluti是Berluti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杰出的女性制鞋师。由于制鞋是个力气活,而女性通常力量欠缺,所以经常被行业排除在外,曾经的Olga亦是如此。

1959年2月,她来到Berluti工坊学习,在学徒期间,身为女性的她并不被允许接触制鞋,她只好专注于皮革、足部诊断、⻣科研究等方面。但在1962年,一位浅金色头发、戴着眼镜的男子走了进来, 他拿着一张绘制好的草图前来订购一双鞋履。这位男子,正是着名的Andy Warhol。

草图中的鞋履略带方形,看起来并不能实现,但Olga还是设法拿到了它,不顾家人的反对意见开始制作。私人定制鞋履费时费力,在制作过程中,她发现了皮革上有一道印记明显的划痕,但当时为时已晚。第二年Andy Warhol前来提货,Olga特地指出了这道划痕,并解释说,“皮革取自的这头母牛很有攻击性,喜欢在铁丝网上摩擦。”独一无二的痕迹正好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加上鞋履非常舒适美观,Warhol随即回应,“以后我非倔强的牛皮制成的鞋履不穿”。

这双鞋履开启了Olga的制鞋生涯,后来Warhol还多次拿来店铺维护,而它也被称为Andy乐福鞋,成为至今都在销售的品牌经典鞋履。Olga用她女性的思维,在男性主宰的行业寻得一席之地。在1980 年代,她发明的Venezia皮革和Patina古法染色技艺,成为了品牌的两项标志性工艺。

Ann Demeulemeester

Ann Demeulemeester的设计宽松舒适,沉静内敛,为女装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暗黑浪漫的风格。而她经常使用的黑白两色,也体现女性独立思考的一面。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Demeulemeester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学生,时常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某一次上课时,一位古板的老教授认为一件衣服上不应该出现黑白两色,教授说道,“Ann,你不能用白色,白色不时髦”,她们就此引发了争论。主持学院时装系的优秀教育人士Mary Prijot也曾提及,某一天Demeulemeester对她说,“你总是这么吹毛求疵”,她对此回应,“对,但这是我的工作。”

不只在学校,进入时装行业的Demeulemeester一直忠于自我选择。她的寓所是柯布西耶在比利时留存的唯一建筑项目Maison Guiette,她和丈夫Patrick Robyn保留了房间最初的颜色,为之配备了简 约的灯具和黑色瓷砖地板,还建造了一个带围墙的小花园。为了兼顾家庭与工作,她还在房子边建 了一间工作室。

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节奏发展着品牌,她曾说:“我从不去看他人在做什么,因为着并不会给我什么帮助。”Demeulemeester也承认,不少大品牌都接触过她,但为了保持独立性都一一回绝了。2013 年,她更是毫无征兆的通过一份PDF声明退出了个人品牌,从此远离了时装界。

责编:王铭俊

来源:iWeekly周末画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