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品古建 | 六月初六,杨氏官厅追忆南方杨家将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20-07-26 09:09:00

在湘西南及湘桂黔鄂渝五省市交汇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清明节和农历十二月初六,总会有大批苗、侗、土、瑶族民众,不约而同前往当地的“飞山庙”“飞山宫”“飞山亭”和城步县杨家将村的“杨家官厅”,以不同方式祭奠民族英雄、千古良将杨再思,以及历朝历代杨氏文臣武将。

明代朝廷为湘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杨氏设立官厅,即“杨氏官厅”,为全国四大官厅之一。官厅的设立,既是对中国南方城步苗族杨家将士能征善战、精忠报国的褒奖和器重厚爱,也是给城步杨氏宗族处理地方事务的授权。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城步“杨氏官厅”。

使苗、侗、土、瑶等各族先民由部落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共同体

城步杨姓始祖杨再思(860-954)生于唐末,身经五代十国,是中国南方杨家将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曾在靖州城西北5公里处的飞山建立了杨氏军事集团。五代十国之乱,群雄并起,争夺中原,整个北方狼烟滚滚,而杨再思统领下的湘西南兵民屯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60多年的安宁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飞山为中心的湘西南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集团——“飞山蛮”。

“飞山蛮”影响了湘桂黔鄂渝五省市毗邻区域,甚至影响到川滇、东南亚等地。杨再思有力促进了当时诚叙二州及其湘桂黔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使苗、侗、土、瑶等各族先民由部落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共同体,深受所属各地各族人民拥戴,也为唐王朝所倚重,他的治世之德、安邦之功得到王朝褒扬:四次封王、封公,五次封侯。

杨再思共有10个儿子,每个儿子掌管一个峒,其中次子杨正滔和三子杨正修及其后裔在城步苗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壮大,史有“城步地、杨半边”之称,人口发展到14万余人。

城步历代杨家将均是杨再思的后人,这些叱咤风云的杨家将在历史舞台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自宋代至清代,有六品以上文臣武将300多名,四品以上120多名,其中城步大竹坪村在明朝被授予将军、都司、侯、伯爵的就有23人。

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湖广监军监察御史杨乔然(正一品)回城步大竹坪祭祖,挂匾“派总关西”,根据明皇旨意更杨氏祠堂为“杨氏官厅”。

考证中国历史,由朝廷授予姓氏官厅的,全国仅有四处,既山西朔州“李氏官厅”,山东泰安“魏氏官厅”、河北怀来“刘氏官厅”与湘西南城步的“杨氏官厅”。

“杨氏官厅”载入史册绵延至今。

为典型的砖木祠堂结构,垫柱石刻有“信鸽传官书”图案

“杨氏官厅”位于“南楚极边”的“苗疆要区”城步县城北杨家将村(原大竹坪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六百余年,原为杨家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两厢房组成的四合院落,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厅内现塑有再思公、正滔、正修公之尊像。

“杨氏官厅”为典型的砖木祠堂结构,坐南朝北,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厢房构成一个四合院落,墙壁屋背,青灰砖瓦,飞檐翘角,屋脊坐有雄狮一对,两端有鳌头翘首,垫柱石刻有“只有当地官员众多且层出不穷,并经皇上或朝廷批准”才能雕刻的“信鸽传官书”图案,附近清溪村有保存完好的杨氏古民居、古官邸相映衬。

2008年ll月,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8位著名史学家、民俗学家多次亲赴城步,多方考证“杨氏官厅”等多处城步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实物证据后认为许多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落、古代文化实物,是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湘声报、楚风堂传媒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