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风物丨“湘西王”陈渠珍与保靖酱油

  湘西网   2020-06-08 10:33:27

1958年前后保靖酱油的商标。其中的“原汁酱油”四字出自保靖县书法家刘传纲之手。 宋陆军 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保靖酱油生产鼎盛期,年产酱油高达一百多万吨,有6500多口大缸用于制酱油坯子。图为壮观的制酱场景。 舒 冰 摄

彭图湘 彭秀莲

保靖酱油,保靖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2008年7月10日,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靖酱油制作技艺名列传统技艺名录。

保靖酱油与陈渠珍

保靖酱油,早先是一些家庭常备的自产自销的佐餐品。农历七八月间,选几斤当年的黄豆煮了,伺候着发酵成功,盛入小瓦缸,掺适当的盐水,日晒夜露,任其慢慢采日月之精华,纳苍天灵气大地甘霖,春秋轮回,便可提取红褐色鲜亮之酱汤,誉名:“酱油”。其口味鲜美,酱香醇厚,更有恒久不变之本质。

悠悠馥馨若干年,保靖酱油欣逢贵人陈渠珍。

1920年冬,陈渠珍接任“统领湘西巡防各军兼永保龙桑绥古庸各县剿匪司令,镇乾绥永保古各绿营指挥”后,即将统领部从麻阳移到十县中心、水路便利的保靖。他坐镇保靖,管辖凤凰、乾城、麻阳、永顺、保靖、龙山、桑植、永绥、古丈、大庸十个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湘西统治者,军政各界黎民百姓都尊称他“陈统领”或“陈老统”。

陈渠珍深知湘西土瘠民贫,偏僻落后,百业待兴。他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之精神,循“保境息民”方针,矢志不渝治理湘西。

他重视民情调查,移防保靖下车伊始,便由县知事胡履新等人陪同,深入坊间,视察店铺作坊、团防队、私塾学校和乡公所……他明确了“发展实业,振兴地方经济”的方向,签署湘西十县乡自治实业案章程,实业案说明和实业案实施等文件。

陈渠珍派人去浙江、山西等地考察,学习取经,又先后请来数百名长沙等地的教育专家、实业技师和工人,迅速办起了十县联合单级教授研究所、十县联合师范讲习所、十县联合中学、十县联合女子职业学校、十县联合模范学校,还先后开办了军工厂、皮革厂、纺织厂、印刷厂,以及小作坊、小工厂……弹丸之地保靖呈现出引领湘西的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南腔北调共唱湘西振兴之歌。

陈渠珍在保靖铸就了一段奇迹。

据说,陈渠珍刚到保靖调查民情期间,曾发现户外露天一口酱钵,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醇香。他仔细观望钵内褐色酱坯中隐约的豆瓣,陪同的胡知事忙介绍这是民间自制调味品,提取出来的酱汁,名酱油。胡知事末了还忙说,此乃雕虫小技。不久,陈渠珍尝到了这保靖酱油,赞不绝口,谓左右曰:“这东西好呀,可以多做一些,雕虫小技也是生财之道啊!”

陈渠珍的这些话,虽然没有写进年轻的沈从文埋头抄写的湘西十县乡自治实业案,但是民间行动立竿见影。有条件的保靖人纷纷购置瓦缸、黄豆、盐巴等材料,制作酱坯。外来人也瞅准商机,潜心学习保靖酱油传统制作技艺,并在迁陵镇扎下根来。1925年夏,陈渠珍离开保靖县,保靖酱油生产已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当地近万人的需求,还通过水运销往酉水沿岸城乡,下至沅陵、常德……

保靖酱油专业户俗称酱园,1956年该县城迁陵镇已有10余家,声名鹊起的有谦太益、馥馨、玉成、罗孝记、罗勋记、刘尊三、王洪顺、余鉴梅、黄庆春、陈振记、周学泮等。其间,“谦太益”莫姓业主和周姓徒弟,来自江西;“罗孝记”是湖南桃源罗姓的产业。这些外来人落户保靖,与保靖酱油有密切关系,更绕不开陈渠珍对保靖酱油的提携。

保靖酱油与刘传纲

1958年秋,长年在外地工作的一位保靖人回到保靖,迫不及待取出他路经北京,特意购买的礼物赠送亲友。他说:“都讲我们保靖酱油好,看着,比得过京城酱油不?”

看见他手里那瓶酱油,大家忍不住笑起来。让他仔细看看那商标:巨龙牌,湖南省保靖县酱油厂制。那老乡顿时尴尬无语,很不自在。

保靖酱油厂开始是“公私合营”的产物。1956年保靖县城谦太益、馥馨、罗孝记、玉成、刘尊三等出名的10余家酱园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整合了保靖酱油的生产资源,再创辉煌。不久,保靖县酱油厂改成国营性质的保靖县副食品厂,酱油生产只是其中一个车间。该车间有500口大缸生产规模,坚持传统的保靖酱油生产技艺,杜绝使用色素和添加剂,年产不同级别的酱油三十万斤,开创了保靖酱油生产新局面。

当时,产品有不同级别,统称保靖酱油无法区分优劣亦不利销售。厂方决定,特级酱油应该重新冠名一个品牌。大家想出不少命名,又都觉得欠妥,蓦然想起制酱油的重要水源,不是从几千米外引进来的断龙山的山泉嘛?那可是龙液啊!没有这好山泉,怎么能产出来好酱油?就名“巨龙”牌吧。又顺理成章想好了“巨龙”牌应该配上腾龙图案和“原汁酱油”四个醒目的字,题写之事不费吹灰之力。请来本厂职工刘尊三,刘尊三就在办公桌上铺纸挥毫泼墨。

1958年湖南省酱油评比,保靖“巨龙”牌酱油荣获第二名金奖,一跃成为湘西州副食品的“金名片”。

可是,鲜有人知这“巨龙”牌商标上“原汁酱油”四字,可是保靖县知名书法家刘传纲的墨宝啊!

《保靖县志》(1985年版)“人物”篇,有刘传纲辞条。“刘传纲,字尊三,汉族,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岀生于保靖县昂洞乡咱科峒。年轻时毕业于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法政。因丧母回国,定居县城。”1921年至1925年,陈渠珍坐镇保靖治理湘西,全面贯彻“保境息民”方针,关注慈善,刘传纲便担任保靖县慈善会长,一干多年。“1940年刘传纲与彭司琰、彭勇伟组织中国文化服务社保靖分社,自任经理。”而自任慈善会长之日起,刘传纲便在家经营酱油制作,他的“尊三酱园”,名扬遐迩。“新中国成立后,他衷心拥戴共产党和政府领导”,1965年积极响应“公私合营”运动,投入尊三酱园家业,成为保靖县酱油厂员工,料理外派的酱油批发部。

“刘传纲,幼习欧,柳字体,稍长,又习汉碑,魏碑。他求学外地,喜观摩历代名家书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故其书法虽宗欧柳而独具风格,民间有‘典雅古朴,工整遒劲,寓雄健于俊秀之中’的评说。1950年他精心书写‘人民靠山’一大横匾,悬挂于保靖县人民政府礼堂。数十年来,刘传纲为人朴实宽厚,乐于书法交友,每逢春节,求书对联者盈门,而他不论贫富,一律不收谢礼,有求必应。当时,保靖县城各机关单位的牌匾都是他的作品,书写的其他如墓碑、寿屏、条幅等更不计其数。1964年,刘传纲于病故,享年68岁。”

刘传纲在酱油厂工作期间,保靖酱油近销湘西各县,远销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并进入长沙、北京等地的商场。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湘西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