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清明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4-02 21:00:10

心中的清明花

熊业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将至,人们为远去的先辈、亲人扫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尘埃,至今仍然清晰的萦绕在我们心中。但乡俗不同,祭拜方式不尽相同,时间也不一样。集体组织的悼念活动,一般选在清明节这天祭拜最为庄重,民家扫墓或早或迟,随乡入俗。

今年不比往年。恰逢过年,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其势汹汹,蔓延全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打好防疫防控战,取得了战疫的决定性胜利,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又到清明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先人的缅怀和对逝者的追思自古以来就绵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中,通过清明祭扫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寄托自己的怀念和祝愿。我们兄妹选择一个晴好的日子,加之天公作美,似乎花花太阳也懂人情世俗,若隐若现,气温适度,我们仍不忘佩戴口罩,各带一瓶“农夫山泉”。一驾三人,风驰电掣,一路风轻气爽,眺望窗外,无心恋景,心潮起伏。回想往年清明扫墓,乡间的小路被各色小车挤满,鸣笛声此起彼伏;纸房子、纸汽车甚至纸手机相应出现,五花八门,一片烟火缭绕,一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一些暴富人家的墓园造价惊人,墓价胜过房价,楼台亭阁富丽堂皇,奢侈至极。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祭扫还是作秀? 还好,今年却没有了,还了大自然的一片蓝天净土,生态文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是的,百善孝为先,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体现,但是竞相比拼祭品、大量焚烧纸钱的行为反而失去了“孝”的应有之义。国家提倡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正式基于一种对传统孝义的回归。古语有云,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祭祀先人不仅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先辈,更是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对于离开工作岗位、步入老年生活的老人来说,对于子女的所有期待和要求,也不过就是能“常回家看看”,让他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抓紧当下的时光,让尽孝成为行动,才是对“孝”最好的诠释。

来到墓地,只有草惊风,未闻故人声。周围油菜花开花落,露出了一排排尖尖嫩绿的籽夹。成片齐人深的油菜夹杂在坟地之间,密不透缝,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难寻父母的坟冢,幸有一碑在立,虽字已掉色模糊,但仍能辨识。按传统习俗,我们先清理了坟头上的枯草杂物,然后在坟顶上插上清明球,又在碑石前倒上一杯矿泉水,以水代酒;另外还扯上一大把洁白细嫩的地米菜花在地上摆成一个圆圈,中间立上一束清明条以示战地黄花,星星点点的小花象征无数的革命先烈和这次抗疫一线献身的英雄们;自然回想起我那参加抗日、解放、抗美援朝三战的岳父,戎马一生,弹痕遍体,他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我们敬上三杯,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我虔诚告慰英灵: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一阵清香扑鼻,面对远去的父母,我们伫立墓前,眼泪夺眶而出,总觉得对不起父母,心生愧疚,生前没有尽到孝道,小时候调皮让父母生气,少年时叛逆令父母忧心,成家后忙于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常回家看看。而我的父母总是关心体贴儿女,生怕拖累我们,穿舍不得穿,吃舍不得吃,即使到了晚年也能生活自理。我们工作在镇上,而父母总是从乡下送菜、送米,送油给我们。有时天还冒亮就送菜上门,放下鲜菜又连忙赶了回去。我只能望着他的背影感叹:有父母多好啊!我记得父母老说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岁婆婆砍黄蒿,一天不死要柴烧。父母一直是这样做的。儿媳妇曾劝你们多休息一下,有你们吃的,有你们穿的,而你们总是说:“不要紧,世上只有病死人,没有累死人的。”父亲一生勤劳,爱做事也会做事,种田是老把式,样样农活捡得起,干得好;手艺活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大集体时盖茅屋在生产队乃至大队技术一流,人家盖不住漏的屋顶,只要我父亲一动手,那屋就滴水不漏了。乡邻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四老倌(俗称)生成是一块做事的料。不假,父亲的“窍门”也多,挖藕、捕鱼、捞虾样样在行,挣点小钱,总想让我们生活过得好一点。又怎能忘记母亲您一生善良贤惠,我最清楚母亲说的一句话:“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知恩图报,您总不亏待别人,您热情好客,乡邻来串门总要喝上一杯芝麻豆子茶,常来常喝。左邻右舍都说四婶几(方言)真的好贤惠。我母亲心灵手巧,那个坛子菜做得相当出色,酱豆什、豆瓣酱、卜豆角、卜辣椒、卜洋姜等,酸酸甜甜,色佳味美。尤其是穿针引线,缝缝补补,做布鞋那真是一手好艺。枕套绣花是母亲的一项绝活,绣出来的鸳鸯戏水、鱼水合欢、喜鹊闹梅活灵活现,新艳别致,令人羡慕。队上年轻妹子都求她绣枕头做嫁妆,我母亲从不打阻,有求必应。对父母的思念永不止这些,仅献上我心中那一束洁白无瑕的清明花,但愿远在天国的父母一切安好!

(作者系君山区人,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