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写华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4-18 12:44:00

践行初心写华章

官学荣

庚子年的一场新冠病毒阻挡了所有人出行的路,历时两个多月,人们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终于迎来了云散月明。四月的一天,我随岳阳市社科联、文联、作协的领导和文艺家们,深入到革命老区——君山区许市镇凉亭村走访采风,所到之处,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热土传承红色基因、筑梦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目睹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可喜变化。

传承红色基因

中华民族每当承受巨大苦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们是思想解放的先驱、是革命胜利的火种、是视死如归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只是流星般转瞬即逝,然而,他们的精神却在万千人的心头永远闪烁着巨星一样的光芒。

铜仁,与湖南一衣带水。这座位于贵州高原东部的小城,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东山从城东南突起,发源于梵净山麓的大小两江汇合铜岩成为锦江之水,由西转南绕城而过,之后便一路向东,在湖南境内汇成沅水,注入洞庭湖。

1898年7月23日,周逸群就是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城关的一个“小康”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世代从事油漆匾对生产,多有积蓄和田产,即使到了其父亲手上,虽然家境每况愈下,但全家仍然衣食无忧。

周逸群,年轻的时候就从这座小城出发,怀揣着真理和革命理想,为祖国叹息,替民族悲鸣,一生追随中国共产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宣传家、活动家,贺龙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他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三大革命根据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1931年5月20日,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周逸群短暂的年华,却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被誉为“洪湖苏区正确路线的代表”,“党的地方领袖”,受到湘鄂西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他的丰功伟绩、高尚品德一直铭记在长江汉水流域、洞庭湖畔、洪湖和湘鄂西人民心中。

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青山不老,英名永存,近一个世纪以来,烈士的精神象灯塔照亮着凉亭人民前进的步伐;象母亲守护着凉亭人民梦的摇篮。

“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在神州大地,红色永不褪色;在我们心中,红色始终激荡。”红色文化之旅”不仅仅是凉亭村红色旅游的全新IP,更是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重要IP。为了诠释周逸群这一鲜活的历史教材,弘扬光大优秀革命传统,建设美丽凉亭,激发全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凉亭村党总支在周逸群当年牺牲的地方——吴王家岭屋场,建起了一个小微公园,红色元素成为这个公园的鲜明主题。他们是要让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心灵净化功能和文旅融合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凉亭村党总支书记徐光华的陪同下,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同来到周逸群烈士墓前,敬献花篮,躹躬默哀,缅怀先烈。

随后,我们参观了毗邻的吴王家岭屋场。美丽乡村建设让所有人目不暇接刮目相看。昔日农村的泥泞小路已经拓宽改造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白色线道黑色路面泾渭分明干净整洁。池塘的尖尖小荷,已有青蜓栖息在上。调皮的鸟儿忽起忽落,仿佛沉醉不知归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前有庭院,后有菜园、果园。墙上的彩色画图,浸润了红色的记忆,展示了美好的愿景。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在吴王家岭屋场前的坪地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志性建筑耀眼显目。周逸群率领湘鄂西军民奋勇前进的雕塑维妙维肖。雕塑前整齐地种植着四季盛开的鲜花。

徐光华向我们介绍说:“打造红色旅游全新品牌,既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对红色文化的弘扬,更是对红色精神的歌颂,是新时代讲好周逸群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的一大举措,我们会不遗余力,最大限度发挥其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春风十里不如你。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许只有不远处的洞庭湖水仍如当年浩浩荡荡,而眼前的乡村面貌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沧海桑田。竹篱围园,炊烟袅云;墙白瓦红,人和景丽。对此感受最深的凉亭本地人无不感慨万千。走访中,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凉亭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几年。”在他们的眼中,家乡已不再是起步晚、基础差、生态环境脆弱的老区。凉亭不仅是许多河西人回得去的家乡,更是吸引无数人前来干事创业接受教育的热土。

是的,乡村振兴,没有固定模式,各地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然后做大做强。

筑梦绿色发展

凉亭村依山傍水,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北靠巍巍天井山,南濒浩浩洞庭湖,山塘水库湖泊占了将近“半壁江山”;交通发达便捷,铁路、公路、还有杭瑞高速在这里交织成枢纽。过去因为没有找准发展路径,走了一些弯路,误了一些时间,影响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湖泊精养就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山上乱开乱采破坏了生态环境,农户的家禽家畜自然放养影响了村容村貌。

思路决定出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探索中,他们终于找准了用红色基因点亮绿色发展的正确路径。近年来,凉亭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与生态建设,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田园、新村加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凉亭村风光的新常态;荷田、茶园、苗圃、中药材种植、旅游、文化广场是人们休闲康养的理想胜地。凉亭村人在做好“红色”大文章的同时,注重把当地的绿水青山融合起来,推进红色山水全域旅游。尤其是在浪漫的春天,慕名前来体验红色山水旅游的客人开始络绎不绝。人们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还能饱览凉亭村的山水风光,体验红色凉亭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红色山水旅游,正在催生当地的农家乐等下游产业。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老区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村民彭嗲,也是村上的一名老党员,每天一大早就要到镇上的市场采购。“我儿子媳妇开了一家农家乐,早上起床,我就忙着帮买菜、洗菜、备菜,打扫卫生。”彭嗲说:“马上'五一'了,旅游旺季开始了,客人也越来越多。如今,生意越做越好,手中的积蓄也多了起来。”谈起在家就地生财,彭嗲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日子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依托生态,引来八方游客。山有山色,水有水韵;村有村情,民有民风。凉亭村巧打“红、绿”双色旅游牌,村民们也都忙碌起来,有的开餐馆,有的种植香莲,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徐光华说:“凉亭村红绿资源优势明显,我们正在打造一个集运动、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

天井山下,片片茶园,乡间小路,蜿蜒其间。把黄茶种到山上,是凉亭村融合发展的一大举措。不但绿了荒山,而且富了百姓。目前,全村已经拥有高标准黄茶基地近五百亩。村级集体经济因为荒山秃岭得到流转产生效益的同时,农民因为就近务工也增加了收入。共产党员、茶叶合作社负责人江泽勋给我算了一笔帐:他的茶,目前采春秋两季,用工时间前后60天,每个采茶的劳动力一天可以拿到170元到400元工资,每天采茶人数在80到180人之间。也就是说,一个采茶的农民通过采茶年内可以拿到一万到两万元的收入。“小身材挑大梁”,一片小小的茶叶撑起了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脱贫攻坚的一方新天地。

“军黄嘴”,曾几何时,这个湖嘴上住着两个生产队50多户人家200多号人口,由于经常遭遇水灾,收成不保,日子艰难,贫穷就成了它的代名词。也成了凉亭村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黄小平,今年45岁,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吃过不少苦,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沿海打拼。小有成就的他,致富不忘过去,致富不忘乡亲。2016年3月,带着浓浓的乡愁,他毅然踏上了返乡创业的路。

目睹家乡面貌依旧,黄小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借自己平时对花卉苗圃的了解,又经过市场调查和与村上衔接签约,将军黄嘴的荒山秃岭承包下来,开发搞苗圃。几个月下来,近三百亩昔日的不毛之地,全部变成了标准的花卉苗木基地。

黄小平兴奋地说:“我的基地从承包到开发到现在的打理,得到了村里和附近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一万六千多株苗木长势喜人。”大家不由得放眼望去,军黄嘴绿了、美了,榉树、朴树等国家二级植物和各一百亩的樱花园、海棠园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大开眼界。这里茶花绽放、红松苍翠;这里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村里扶持能人,能人引领宣人,再让富人帮扶穷人,这是凉亭村近年来,在精准扶贫中探索出来的好办法。 黄小平的基地需要有人经心打理,他总是优先安排年龄偏大不能外出务工又尚未脱贫的村民到基地做事。

一个叫熊嗲的村民说:“我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孤身一人,外出务工已经无人接受。是黄小平真心扶持帮助了我,让我长年在他的基地做事,有稳定可观的收入,衣食无忧。”类似熊嗲这样的贫困对象还有上十人,他们都说出了同样的心声。平时他们在基地上做一天事就可以拿到一百五十元的报酬。

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黄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本人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经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黄小平说:“我将随时接受党的考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如今,黄小平看到乡亲们积极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他踌躇满志,正规划着如何利用凉亭村的红色文化基因和他自身基地附近的明代官窑遗址,以及村里退出精养基本闲着的湖泊,准备添加打造水上休闲旅游项目,继续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我们大都读过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茱萸到底长什么样,我平生还是在这次采访中第一次看到。原来,凉亭村去年还真引进了一种名叫“吴茱萸”的中药材。这是该村在互联网上捕捉到的一个精准扶贫的信息。

通过村支两委通气商量,他们立即前往湖北取经学习,引来种苗,又将村里以前栽种意大利杨树砍伐后荒芜的几十亩田土翻耕过来,按照每个扶贫对象四分田的标准,免费提供种苗,组织村上年轻党员帮助栽上吴茱萸。平时由村委会成员、共产党员胡德良负责技术传授等事项,对村上五十五户扶贫对象实施了精准扶贫。听说这种中药材,一年下来亩平收入可达万元。

通过集体组织实施与家庭自发栽种,六千多株吴茱萸已经在凉亭村安家落户。因病至贫的余义山,生活极其困难。通过他父母兄弟姐妹等人帮助,村上免费为其提供种苗,利用自家的自留山栽有八亩吴茱萸。看到长势良好的吴茱萸,一家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既扶了贫,又绿了山。 凉亭村正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村庄。

彰显乡村魅力

红色文化聚力量,文明乡风润人心。相对中部地区农村而言,凉亭是一个大村,四千多人口,几十个大小屋场,面积十余平方公里,有中共党员一百四十五人。近年来,红色文化的教化、引导、激励等功能正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不忘老区本色既是饮水思源的初心使命,也是决胜未来的战略决策。岳阳市堤防处、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慷慨解囊,他们为凉亭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雪中送炭排忧解难。这两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凉亭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在凉亭村,红色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清洁家园行动有党员引领,空心房整治有党员带头,畜禽退养有党员示范。小事情小问题小矛盾一般不出屋场就能解决。他们所建立的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贴心会制度,有效地在村支两委和群众中架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

在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和推进村庄清洁“两项攻坚”行动中,全村拆除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十七家,关闭石材加工企业七家,拆除“空心房”224栋41170平方米,复垦耕地面积达45.6亩。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由于思想工作做得细,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党员群众贴心会交流诚恳到位,很多矛盾和问题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追求屋场的诗意栖居。在农村,屋场就是一个小社区,平日鸡犬相闻,大家开门不见关门见,抬头不见低头见,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和谐屋场。在凉亭村的宋王家屋场,居民自我参与屋场管理,统一按规划建房,绿化美化自己筹资建设;在裴家屋场,居民自愿拿出田土拓宽进出道路,并将其绿化亮化,还将清洁家园行动制度化;在潘郑家屋场,“空心房”拆除全部清零,居民正自主出资建小微公园。在我采访的全过程,没有发现青壮年劳力游手好闲打牌赌博的,没有发现一处垃圾乱丢乱放的。

眼下,凉亭村正在参与“同心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面整治人居环境,实施垃圾分类,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秀美凉亭。

凉亭村党总支践行初心使命的行为感动了乡友,感动了村里的每一个人。共产党员刘放,学业有成之后在沿海创业多年并且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听说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内心十分激动,浓浓的乡情引发着他回报桑梓的拳拳之心。在捐款20万元的同时,又捐赠路灯101盏,并准备用三年时间,继续捐赠,将全村主干道全部装上路灯。刘放说:“我要让城市的灯火照亮偏远的家乡。”

共产党员李志华,组织成立了农机耕种合作社,经常帮助有困难群众的同时,将村上荒芜或因承包户无力耕种的田土2800余亩流转过来。一方面让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复耕,另一方面又就地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他的合作社所开出的务工人员工资就达40万元之多。

改造修缮,旧貌换了新颜。屋场农家,前庭后院,水泥路面,白墙红瓦,公共管理、日常便民、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走进方家老屋场,三十多户人家的住房沿蜿蜒的道路而建,从屋场东走到屋场西,近一公里的道路边,无论楼房别墅还是普通平房,门前全都打有水泥地坪,然后或是菜园或是小小鱼塘,全都清一色的竹片围墙,处处彰显诗情画意。韩德富,1979年应征入伍,部队复员后当过村委会主任,也到沿海发达地区务过工。作为一名老党员,该村民小组组长,说起方家老屋场的乡风文明建设,神情溢出几分自豪。他告诉我说:“如今的方家老屋场,一年365天,任何时候都是干净整洁不见一处垃圾,红白喜事没有大操大办燃放鞭炮的现象,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凉亭村利用印发倡议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等形式,努力营造文明节俭的浓厚氛围。同时,注重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教育群众。目前,全村34个自然村民小组全部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并健全了相应制度。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文明清风深入人心。

刘放的父亲去逝,亲朋好友觉得应该将丧事办得热闹体面,于是自发组织买来了3万余元烟花礼炮。面对亲友的深情好意,刘放苦口婆心做工作说:“村上对红白喜事怎么办是有规定的,我是一名党员,绝对不能带头坏了规矩。”最后,刘放说服亲友,将所有鞭炮退了,并且将返还的钱,按每户1000元,发放给了全村的精准扶贫对象。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藏有多少真情。红色,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更是坚守初心的党建底色。

如今的凉亭村正在积极组织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谈到未来凉亭村的发展与建设,徐光华信心满怀地说:“如何铸魂筑梦,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强基础增活力,两年上水平入佳境,三年具规模见实效。凝心聚力,笃定前行。我们将争取社会资本进行包装打造,并统一运营,让乡村旅游尽早驶入’快速通道’。争取早日建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核心,集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真正让凉亭村变得秀美开放文明、让全村人民过上富裕安定幸福的生活。”

图片作者:徐典波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