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2)//亏好吃,盐好吃

    2020-04-11 14:06:30

│刘念国


老贺的米粉店开在韶山中路与新塘冲巷交口处,也就是俗称的 “桔园小区口子上”。

老贺没有强迫症,却总喜欢和我强调他开的是 “米粉店”,而不是长沙人习惯简称的“粉店”。

他指指隔壁的 “兰州拉面馆”,压低嗓门,故作神秘说:在大西北更要注意,不要把“去吃米粉”说成“去吃粉”,那搞不好缉毒警察就会请你先去喝茶。

老贺是湘乡人。

因为那位晚清 “中兴第一名臣”,湘乡人以前最傲娇的姓氏,是曾姓。

现如今除了曾氏一门,姓贺的脸上也流光溢彩 ——同样因为一位原京畿重要阁臣。

老贺和我熟稔后,就多次傲娇地说过,某年某月某日,该重要阁臣的某位亲属,和他一起吃过饭聊过天, “不扯卵谈,我们都是贺家祠堂的,没出五服”。

出没出五服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祖籍宁乡花明楼,出过一位更显赫的原京畿重要阁臣,我和这位重要阁臣尽管出了五十服,我也照样宣称 “没出五服”。

跑题了,扯回来。

湘乡贺家,除了那位原京畿重要阁臣足够引以为豪,还可以撸一发大的。

那就是遍布长沙的米粉店。

长沙当然也是有本地的米粉知名品牌,譬如滥觞于民国年间的 “和记”、“黄春和”等。

但把米粉市场搅得风生水起,把生硬的 “呷(湘方言‘吃’之意)粉”,升级成生动的“唆粉”,甚至把原本主要是早餐的米粉,升级成臭豆腐之外的长沙小吃的另一张名片,湘乡米粉居功至伟,最起码应该是股肱之臣之一。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湘乡贺家的 “无名粉店”——和湘乡米粉一时瑜亮的,是常德米粉,本文囿于篇幅,只说前者。

十四年前,我在某报为稻粱谋,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同事大赞豫地烩面如何牛逼,另一位长沙土著同事表示不服,带我们去了彼时已声名鹊起、位于长沙市公安局隔壁落星田街的 “无名粉店”。

晚饭时分吃米粉,居然人头攒动,等座位等了半小时。

那一碗粉已经面目模糊,但店堂内高悬的伪红木匾额上的两句话,倒是记忆犹新。

“它(湘乡米粉)源于乾隆下江南年间作为乾隆的御用食品……”

好吧,餐饮文化也是抱大腿文化,把一件乡土气息浓厚的事物,注入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哪怕生拉硬拽,也容易引来啧啧称赞 ——事实上,乾隆六次南巡,路线基本一致,大都通过京杭大运河南下,主要经行山东、江苏、浙江,并未过境湖南。

“二十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来到长沙开疆辟土(大意)……”

这句更让我哑然,脑补了一发 “两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搭乘‘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开疆辟土”的美剧台词。

我曾问老贺是否与扛把子的 “无名粉店”贺家有瓜葛,老贺总是神秘地三缄其口,这反倒透露出些许“哥也是威虎山下来的人”的况味。

不过老贺在长沙开了三十几年粉店,早已经发家致富,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置下的好几处房产,足够他当包租公安享晚年,仅仅因为“做惯了,闲不下来”。

老贺喜欢和我这个 “文化人”扯闲谈,譬如吐槽“原先吃粉的总喜欢喊,‘老板,双油(两份猪油)’,‘老板,重挑(多煮一些)’;现在变成了‘少油’、‘轻挑’。真是日子过好了。”

再譬如, “我爷爷和我说过,‘世上两样东西好吃,一是亏好吃,二是盐好吃’。现在的人却动不动吐槽,‘老板你打翻了盐船么(太咸了)’?”

我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亏好吃还真是至理名言,不过盐好吃却是悖论,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有关,合理饮食的食盐摄入每天应该控制在 2到5克,你一碗酱汁肉粉的盐就有这么多。

老贺表示强烈不服,说他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红军战士吃少了盐,枪都扛不动,没劲打白匪。

我扒拉扒拉所剩无几的酱汁肉粉,叹口气说,老贺你一把年纪了,第一,不要矫枉过正;第二,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第三,不管盐多盐少,总归你今天舀的肉太少了,快给我添一勺!

(本文系“难忘家乡那碗粉”征文活动投稿作品,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赐稿,我们将择优刊登。来稿请投115624755@qq.com,并请附上作者简介及相关图片。联系人:达庆玙 联系电话:18974857466)

责编:周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