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好风日游人如织,民国岳麓山春游潮!

  大猛策湖南   2020-04-06 10:54:04

文字 | 任大猛

图片 | 廖美丽

主编 | 百度网


“邻船的女学生在吹口琴,在唱歌。船儿缓缓地在江面上随水波荡漾。水陆洲的绿杨,羞答答低垂了头。春天的长沙,满是诗意”。这是1937年4月3日长沙《力报》记者沙鸥笔下描述的长沙人春游渡湘江时的情景。1937年长沙这座城市的春天,异常美好。

夜晚,从3月18日开始,一直到4月8日,梅兰芳率领的梅剧团天天晚上都在小瀛洲长沙大剧院内大唱平剧(京戏),引得长沙“万人空巷看梅郎”,长沙“娱乐之都”的雏形似乎在民国时期就已孕育。


白天,从3月21日春分那天开始,湘江碧波之上、前往岳麓山前踏青寻春的人络绎不绝,由此掀起长沙春季踏青一波又一波游乐的高潮。

在3月29日先烈纪念日(纪念黄花岗起义)那天, 长沙《力报》记者沙鸥,从灵官渡坐船,想渡过湘江去湖大。他在灵官渡前,光等船,就用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坐上划子轻吁一口气,回头看岸上,“求渡的仕女还在络绎不绝而来”。


那时,岳麓山是长沙惟一的自然风景区。湘江岸边,除了灵官渡,从小西门轮渡,也可坐轮船过河抵达对岸溁湾镇,再转汽车前往岳麓山,小西门轮渡和麓山路上奔跑的汽车上,满满都是往岳麓山踏青的人们。大西门自古以来就设有义渡,坐船的人需要自己操桨划船,但为了到对河去踏青,人们划船的速度似乎也加快了。

长沙人太爱热闹,春天似乎也架不住这座城市人们的热情,3月29日那天,长沙天光放晴,天空是一片“碧落落的蓝”,这更引得全城青年男女,挤满湘江岸,等待过渡,到岳麓山踏青去。


其实,就在1937年,长沙已开始在湘江西湖桥段修筑湘江大钢桥,但不幸的是,这座桥梁因抗战爆发而被炸毁。整个民国时期,长沙人前往岳麓山踏青,只能凭借舟楫。直到如今,西湖桥的江面仍是一片令人怅恨的空阔。

在民国时期的长沙城,像1937年这样狂热的春游,除战争、饥荒等在长沙发生的年份外,几乎每年春天,岳麓山因人们的踏青而一片欢腾。


平日因生活在都市中“头有点昏,心境有点不舒畅,生活当然很烦闷”的人们,当他们跳到小舟,从清风荡漾的江上来到岳麓山,沉闷的肺部于是被绿色的空气清洗,心情马上清爽起来。

这时总有一些洒脱的长沙人,决定暂住岳麓山一段时期。民国时期岳麓山的生活水准,比长沙城内要低得多,稍稍省吃节用,用100元就完全可以在岳麓山上住上一年。


岳麓山上可住的地方,有湖南大学三舍旁的龚宪墓庐,有白鹤泉旁的黄兴墓庐、蔡锷墓庐等。当年湖南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就是住在黄兴墓庐,而写出一本《麓山集》来。1937年,黄兴墓庐食宿费,一月仅为六七元左右。此外,湖南大学工厂旁逸马塘民房也对外租赁,可自己开火自办伙食,也可搭餐。

当然,更多游客仅仅只是在满是人声的岳麓山踏青游玩一番,他们寻过一些古迹、听过一些故事——比如在云麓宫飞来石下的古树间,就相传有民国和尚苏曼殊,曾在一棵古树下埋过一只他所眷恋的女子的绣花鞋在一个石碣内——得到满足,便会兴尽而返。在夕阳斜照中,游客们陆续到牌楼口等船回城。此时,他们的手中,多了一束爱晚亭后青枫峡内采摘的映山红。


民国时期爱晚亭清风峡有“四宝”:一为深秋漫山红遍的红枫,一为初冬掉落草丛的毛栗子,一为兰涧石濑里的青枫蟹,一为春天满山盛放的映山红。

尤其初冬的红枫和春天的映山红,让爱晚亭在民国时期名声大振。好像是故意纵容人们在春初时节采摘映山红,当年民国长沙政府总是等到清明节时才开始下禁令,禁止人们在岳麓山上采摘山花野草。


而其实在清明节前,才是长沙人春游麓山的旺季。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游客的手上都捧着一束从爱晚亭背后山坡上采摘来的大束映山红。在牌楼口等船的时候,长沙城内出游的美女们,常常在这时候将山上采来的鲜艳花朵插满头上。

岳麓山的春天实在太美丽。但就在第二年,抗战烽火竟从空中烧到内地长沙的岳麓山间。1938年4月10日,当长沙人依旧在岳麓山上春游,享受美好春光时,忽有日机27架,轰隆隆飞临岳麓山间,向湖南大学及岳麓山投弹共计30余枚,炸死学生及游山市民38人,伤78人,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毁。

橘子洲上桃花灼灼开放,热爱春天的长沙美女,纷纷前往赏花,这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时节。而在七十多年前,长沙人踏春之地主要在岳麓山,岳麓山爱晚亭前,也以夭桃三千新种得及亭子后的映山红,而吸引民国时期不少春游的青年男女。

责编:刘瀚潞

来源: 大猛策湖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