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迷糊的湘菜菜名

  大湘菜报   2020-03-31 17:19:04

新湖南·大湘菜报(文  李先平) 一菜一名,于常理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湘菜源远流长这么久,有些菜式恐怕早已不只有一个名字。如名菜剁椒鱼头,又有鸿运当头、喜盈门、满堂红等叫法,不知道的光听着都云里雾里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收集了一些难以分辨的酒类、腌品叫法,莫说你不知道,我们研究者都迷糊了。


“湖子酒”还是“胡子酒”

省散文学会会员黄老师的书稿正在二审,出版社编辑老师发微信询问:是写 “湖子酒”还是“胡子酒”还是其它?

于是黄老师在群里就请问各位师友,湘南有一种糯米做的 hu子酒,哪个“ hu ”字更合适?

道一老师说叫壶子酒,因为过去乡里用锡壶装酒,他们那里叫壶子酒,其实就是相对瓶装酒而言。

亦蓝老师觉得叫胡子酒有趣些。我一边附 “是的”,一边喝,一边捋胡子,说 “好酒,好酒”。

衡阳西渡湖之酒

胡子酒主要产于湖南省衡阳市,原名酃酒,又名张飞酒。是用糯米和酃湖水酿成,酒香四溢,清香可口。此酒千百年来一直受到饮者赞誉,其特点是既有浓度又不醉人,香甜爽口,醇香浓郁,味正甘顺,醇度适正。衡阳县城西渡有 “湖之酒" ,已注册商标。据说,西汉 开始便列为贡酒。

所以我觉得,还是依据方言叫会妥当一点,至少有根有据。


刨盐鱼、抱盐鱼、 腌鱼 ……

另外,或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最早制作者,大多是手工艺人,有些没有上过多少学。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或许压根就没有名字,你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时便随口回答,又因为方言原因,叫法自然五花八门。但用拼音讲,大致相同。

如同传统湘菜里的 “刨盐鱼”,其实是“抱盐鱼”,如果是香煎刨盐鱼则叫“爆腌鱼”。

湖南地处洞庭湖之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过去没有冰箱,人们捕鱼回来,有时候鱼太多一下子吃不完,就得想办法保存。

刨盐鱼只是其中的一种保存方法。据说刨盐鱼最早是用盐堆出来的,非常咸,可以在鱼肉上刨下一层一层的盐来。

长沙也叫抱盐鱼,说鱼身在洗净腌制时,会抱一层厚厚的盐来保护鱼肉,达到自然缩水、保鲜的效果。所以,很多的食客点菜时会叮嘱厨师,少放点盐。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刨盐鱼身上并非有一层盐。而是用盐腌制,让鱼肉 “抱紧”,所以叫抱盐鱼。

而香煎刨盐鱼被唤作爆腌鱼,是源于 “煎”这一种烹饪方法。当然还有清蒸和红烧等多种做法。


标准化还是方土化

诸如胡子酒、刨盐鱼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湘菜的头牌:剁椒鱼头。

按照配料不同,剁椒蒸鱼头又派生出很多叫法。譬如“鸿运当头”,“全国山河一片红”,“双椒鱼头”。根据不同的场合,又被冠以“喜盈门”、“满堂红”等吉祥的名字。

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化问题。

比如之前说湘菜的特点,有人说香辣兼有,重油重色重盐,其实这只是长沙菜的某些特点,不能当成湘菜的标准。根据《中国湘菜标准》一书介绍,湘菜的特点是 “酸辣香浓、熏腊味厚、质嫩色亮”。虽然不能囊括所有的湘菜,但总算有了一个官方标准,不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中国地大物博,由此带来了一些文化差异。就拿我们湖南来讲,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现象很常见。有时候,过条河,翻座山,就会出现 “鸡同鸭讲”的窘境。

所以,标准化和方土化并驾其驱,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一味方土化,不利于推广和交流;一味标准化,又失去了地方特色和传统。

对待传统,我们也要温柔以待。大文豪泰戈尔 先生就曾有诗言: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责编:曹婕妤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