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预示“三九”将至,天寒地冻时,特别要养精蓄锐护好阳气

  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2020-01-06 16:56:33

今日已经到了廿四节气的小寒。民间谚语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预示着天气已经很冷,“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即将到来。天寒地冻之时,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起居等来进行养生。

食宜温、杂、苦,调脾暖胃

小寒是心肾阳气容易不足之时,要多吃能帮助散风寒的温补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烹饪时适当放些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等调味品。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和深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苔、菠菜、茄子等。阳虚体质者可选用羊肉、鸡肉等进补,偏于阴气不足的人食补以鸭肉为好。

食宜“杂”意为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季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习惯,容易忽视对粗粮、蔬菜、瓜果等的摄入,这样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便秘、上火等身体症状。而做饭时用部分五谷杂粮替代精白米面,每餐菜肴变换着搭配一些绿叶类、根茎类、果实类和水生类素菜,就能缓解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维持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

此时饮食还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小寒节气适宜调养脾胃,切不可贪凉吃冷饮,少吃凉拌菜、少喝凉水和冷凉的饮料等。膳食应以温和暖胃的食物为主,如糯米、板栗、淮山、大枣等。需要注意的是,滋补食物易碍脾滞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以保持正常消化系统功能。

早睡晚起保暖,御寒防病

小寒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使体内阴阳平衡。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腿脚一冷会使全身皆冷。因此,每晚入睡前一小时不妨用热水泡泡脚,泡上半小时即可。这样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泡完后休息半小时再就寝,能增进睡眠质量。

防寒保暖是小寒时节不可怠慢的工作。到室外去可以戴顶帽子,防止体热从头部散去。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很多人外出时喜欢戴口罩,既有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又能抵御寒冷。但必须注意口罩的日常清洁工作,必要情况下还需定时更换。

还要提醒一些怕冷的朋友,不要在睡觉时把头蒙进被子,将口鼻全盖住。被子里没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空气污浊,新鲜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易产生缺氧症状,导致呼吸困难做噩梦、精神恐惧易惊醒等。久而久之,甚至可引起神经衰弱等后遗症。

规范治疗冻疮,别用“偏方”

寒冷的季节,一些人手脚上的冻疮又准时来“报到”。需提醒大家的是,一旦发生冻疮,最好使用专门的冻疮和消肿药膏治疗,严重者需去医院进行诊治。而传言可用生姜、雪水、冰块搓手,或用辣椒水涂抹等“偏方”,其目的都是为了加速血液循环,并不能帮助治疗冻疮。若使用不当,甚至还会引起皮肤溃烂,导致病情更为严重。

轻度冻疮患者可用热毛巾,以能耐受的程度将患处热敷10-20分钟,擦干后用冻疮膏涂擦患处,并轻轻按摩数分钟,每天1-2次。中重度患者可用双氧水冲洗患处后,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干净,再涂上药膏,并予以包扎,每天换药1次。

动起来护肾阳,坚持适量

生命在于运动。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此时节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抵抗力。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宜过大;室外运动时要注意加强保暖,以防感冒;碰上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改在室内锻炼。



闲时可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人体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平日可趁天气晴好时多出门走走,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尤其要注意背部保暖,可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

(杭州市中医院-何迎春、陶承军,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

责编:王思贤

来源: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