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择人,做好“该用谁”文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2-21 07:11:19

彭冠彰

古人云,“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选人用人事关国之根基、事关吏治兴衰。因此,要弄清楚“谁该用”,把握好“该用谁”,从而确保“用得好”。

“谁该用”注重以人择事,很容易将选人的视野局限于某类人,甚至是盯着某些人。不可否认,这其中部分人的确优秀表现突出,应该脱颖而出,但这种做法实难让整个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由此还可能造成导向偏差,使得“圈内人”“身边人”“自己人”往往优先考虑,其他同志则是靠边站、晾一晾、等等看,所谓的干部提拔“私人定制”、预设晋升路线图等便有了市场,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随之滋生。去年查处的江西鹰潭团市委原书记就是佐证,档案造假、8年轮换8岗、步步“火箭提拔”,“谁该用”衍变成“只用谁”,其背后的猫腻不言而喻,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倘若“谁该用”成为风向标,那么搞投机取巧、搞亲亲疏疏、搞又跑又送的就会占得先机,那些认真工作、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必然吃亏,选人用人风气也会变得污浊,继而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该用谁”坚持事业至上,要求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选贤任能、量才授任。过去战争年代,谁能打仗谁就上,而不是考虑谁的资历老、级别高、关系近谁才上。毛泽东主席用人讲究五湖四海、知人善任,聚拢了大批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先进分子;蒋介石强调个人恩怨、任用私人,导致国民党内将帅之间离心离德;两种用人的观念在战场上得到最直接检验,一定程度决定了胜负的走向。和平年代,虽说不是时刻面临生死抉择,但我们当下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需要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只要将“该用谁”的立场站稳,选人用人的取舍就会变得简单清晰,“潜规则”便难以大行其道。这需要我们把事业摆在第一位,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唯有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才能最大化激发、人民群众的诉求才能最大化解决、党的事业才能最大化落实。

“该用谁”与“谁该用”还考验着组织部门的担当和本领。曾几何时,选人用人出现过这样的不良倾向,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成为通行做法,唯票、唯资历成为惯用法则,选人用人自然而然地按“谁该用”操作。表面上看是一团和气,争议貌似不大,因为票和资历摆在那里,谁上都能说得过去。于单位而言,或许省事没有风险,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干部思想波澜。背后却难以让人服气,“降格以求”渐而变成普遍现象,严重挫伤了干部积极性,甚至让“千里马”歇步、老黄牛撂挑,长此以往贻误的是事业的发展。组织部门应多思“该用谁”,把坚持公道正派、公正用人的职责扛在肩上,提升察德辨才、知事识人的看家本领,致力打破干部选任中的惯性思维和固化藩篱。要走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桎梏,做到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那么“狮子型”“李云龙式”的干部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干部工作根本职能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人。正确理解这一原则,把“该用谁”挺在前面,一切从事业发展大局着眼,干部才能选得准、用得好,选出的干部才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责编:吴武林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