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致富示范户】之“销售能手”廖爱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1-13 17:00: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3日讯(记者 尹舒艺) “2019年,我把村里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组织起来,做好合作社和销售店,让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廖爱分,在自己脱贫后,还立志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每每说起这些他的脸上总是神采飞扬。

行动都不能自如的他,为何能率先脱贫呢?

精准扶贫改命运

廖爱分是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清桥村人,15岁以前,他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1992年,他以全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然而,命运多舛。15岁那年,他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导致二级重度肢残,生活艰难。有差不多整整十年时间,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家里除了一个操劳的母亲,还有一个患矽肺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一个比自己小5岁的弟弟和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妹妹。

他感到这辈子完了。

25岁那年,在时任村支书的帮助下,廖爱分到外省求医,遏制了病情恶化,摆脱了身体上的疼痛。遗憾的是,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关节已经融在一起,脊柱连成一根骨头。站立依赖拐杖、没法弯下腰去、上下台阶都难……他再也不能行动自如,什么活都干不了。

廖爱分的人生轨迹,在精准扶贫启动后开始改写。

2014年,在市、区、乡、村四级的悉心关怀与扶助下,廖爱分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进行了危房改造。

“谁不想脱贫?可我走路都困难,能有什么发展?”廖爱分心里清楚,光是“等靠要”永远也无法实现脱贫致富梦。针对廖爱分的“穷根”,2016年,娄星区扶贫办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娄星区财政局和人武部等单位的领导一起商量研究,针对他勤快、热心、会开车的优势,让他承包村农业发展公司的活鹅推销送货业务。廖爱分看到自己能在村里被派上用场,十分高兴,一口应承。

自强不息谋脱贫

2017年,5000只小鹅长成了大鹅,廖爱分毅然报废了自己用了多年的电动车,参加了机动车驾驶培训并拿到了驾驶证,然后筹资10余万元,购回了一辆小轿车,从此风雨无阻为公司送鹅。

每天早上5点半,廖爱分就披衣起床,拄着拐杖出门,驾驶四轮助残车,跑在出山的路上。最先,他每天只能卖出七八只大鹅到娄底城区的机关食堂,每送一次货公司给他100元成本兼劳务费。为了不断扩大销售,他挨家挨户去找各家餐饮店和农家乐,还去农贸市场推销。几个月后,销售量成倍上升。这期间,他结识了“湘村万乐”电商平台,借助平台力量,进一步打开销路。到2017年底,仅半年时间,他就为公司销售活鹅5000多只,个人也获劳动纯收入2万多元。

在送鹅的过程中,廖爱分顺便把村里的土特产拿到城里一并销售。村民的土鸡、土鸭、土鸡蛋、坛子菜等源源不断送到廖爱分手中,廖爱分帮着销售,再把卖得的收入交给村民。共同致富众人乐,当年,廖爱分被评为娄底市“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先进个人。

2017年11月,廖爱分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贫困户主动要脱贫,这在清桥村还是第一次。村民们有些惊讶,廖爱分说:“现在有好政策,又有帮扶单位支持,还有爱心人士的帮助,我可以创业挣钱,有能力养活自己,不想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知恩图报勇创业

自己腰包鼓了之后,廖爱分又想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于是他决定尝试创业。

去年初,在政府、残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廖爱分注册成立了娄底乌云山红薯专业合作社,他们多方筹措资金50多万元,建好厂房,购买设备,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200亩土地,带动全村80余户贫困村民用来种植红薯。

流转土地的钱从哪里来?“我们鼓励清桥村的乡亲们种红薯。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每种植一亩红薯,乡里奖励200元,村里再奖励100元。”双江乡党委书记罗建湘说,这些奖励资金,为廖爱分减轻了经济负担。

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200亩地收获了70万斤红薯。廖爱分又从贫困户家中收购了20万斤,从非贫困户家收购了10万斤,全都用来加工红薯片。本地的优质土特产红薯精心制作成口感糯甜、营养丰富的红薯干,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制成红薯干3万余公斤,销售收入达110多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实现脱贫,解决20余位村民就业,其中残疾村民11户。

许多从来赚不到钱的村民拿到了工资和收入,负责架锅蒸薯的贫困残疾人廖桥民一次领到了8200元,负责切薯烘干的老奶奶李桃英领到了12200元……他们的脸上笑出了幸福的花朵!

除此之外,廖爱分没有忘了自己的销售老本行,相继在娄底城区一南一北开办了两家“湘村万乐”土菜店,把全村的绿色土特产全部进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店里还开辟了贫困户专区,免费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身体残疾后,我荒废了20多年。如今我只想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干出一番事业,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好意,对得起关心帮助我的人。”廖爱分说,“富起来更不能忘本,还要继续领着贫困老乡们脱贫致富。”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