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求真 师恩绵长——记恩师郭世佑教授的返湘学术讲座

徐鹏宇   新湖南客户端   2019-11-09 11:21:36

徐鹏宇

历史由人民创造。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东方古国被裹挟着进入全球化进程,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屈辱与磨难不期而至。好在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沉淀养育了一代代敢为人先、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精英,他们猛然惊醒,挺起民族的脊梁,在惊涛骇浪中英勇搏击,书写了近代中国的辉煌。其中三湘四水的热血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甚至成就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的历史佳话。

2019年10月19日下午,集学术性、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著名湘籍学者郭世佑教授做客长沙博物馆市民讲堂,以“近代湘籍人才的多样性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座无虚席的讲座现场,还有讲座公告发出仅过一天之后长沙博物馆微信公号“预约已满”的温馨提示,不禁将我的记忆推回到2008年9月大一《中华文明通论》的课堂——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学者,一口略带湘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讲课时他时而把头微微倾斜、视线微微向上,思考的力量时而迸发出连珠妙语,在场的同学们既感觉陌生又有些震惊,不时困惑又觉得十分入理。哦!原来讲台上这位一直坚持站着授课、不做PPT,只提供干货、擅长临场发挥,目光始终带有真诚、睿智而又不失严厉的老师,就是师兄师姐们口中鼎鼎有名的郭世佑教授!第一堂课后,在教室前排桌椅上提前“占座”便成了我等《中华文明通论》学子的课前规定动作。

这次返湘的讲座,只见郭教授仍然力辞主办方的讲座坐席,坚持站着,完成时长近三小时的讲座(含一小时与听众问答互动环节),不管台下是晚辈学生还是白发苍苍的普通民众,他说过,这是一位人文学者对听众的基本尊重。不仅如此,郭教授坚持一贯的无稿演讲风格,凭借胸中丘壑,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严谨周密的逻辑和精炼扎实的史实,一气呵成。他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兼顾革命与建设两个维度,把众多可能被后人甚或不少近代史专业研究者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湘籍顶级人才随手推出,用客观公正的历史叙事,把他们在各自领域拓荒式的贡献展示在听众面前,引人深思。

郭教授秉持彻底的唯物史观,对如何辩证看待湖湘文化、如何评价错综复杂的近代历史人物等问题亦发表了独到的学术见解。在他看来,近代湘籍人才辈出并不能构成过度渲染和美化湖湘文化的合理依据,其他省市的地域文化与“精神”选拔也是如此。

讲座现场的听众不仅有来自长沙、湘潭、株洲、邵阳、益阳、永州等地的市民、公务员与在校学生,还有从上海、南京、广东等地慕名赶来的知名学者、律师和商界精英等。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任教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蒂诺分校的何绍义博士是郭教授的资深粉丝,他不顾郭教授的劝阻,于讲座当天早晨自洛杉矶飞抵长沙,讲座结束的第二天立即返美授课。他在点评时就说:听世佑老师谈近代湘籍人物,once in a lifetime,旅途劳顿一点也是值得的。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国外学者因为一场学术讲座特地回国,实属罕见,本场讲座之吸引力就可见一斑。

浙大与法大的几位教授曾经提示,郭教授的讲座除了陈述精彩,答问环节更精彩,其知识积累之厚度、人文底蕴之深度、临场反应之速度,让人折服,他特别注意尊重每一位提问者,不会躲躲闪闪,把问题扯开。郭教授的这一风格再次展现于长沙讲座的全过程。在问答互动环节,听众的提问十分踊跃,问题多样,深浅不一,郭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积淀,详略得当地回答每一位听众的提问,还一一应允家乡听众合影与签名的请求,再延时一个多小时之后,最后一个离开报告厅,他只是无法满足听众要求给点时间聚餐致敬的愿望,表示歉意。

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郑佳明教授作为另一位重要嘉宾,以郭教授的朋友之身份,做了精彩的点评。郭教授立足于史实,打开了另一扇了解近代湘籍人才的窗,这无疑对我们更准确地定位近代湘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坐标,启发对历史复杂性与多样性的深层思考,大有裨益。

历史是每一位公民(市民)的必修课,而对历史的了解不应止于某一个或某一类历史人物,应尽可能观察多个领域,互相比较,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走近历史的本真,感受历史的复杂与厚重。早在16年前,郭教授就已是通识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和有力推动者。2003年,作为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掌门人的郭教授为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的真诚所动,离开西子湖畔,加盟法大,一时间引起轰动。法大学子就以敏锐的辨别力,迅速给予郭教授以高度的尊重、密切的关注和由衷的敬意——连续两届入选全校“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虽然这只是学生自发评选的“民间荣誉”,但却是多数教师和校领导一致认可的分量最重的奖励。

求真即是郭教授最重要和最闪光的学术品格,亦是其本次返湘讲座的精神主旨之所在。所有的价值评判或均可商榷,具体的事实陈述却不容置疑。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说真话是一种习惯,这是郭教授的人生和学术信条,也是他作为师长对学生的要求,作为学者对公众的期盼。

拜识恩师十余年,其学识、思想与风骨对众弟子的影响犹如恩师曾说的一句话——“既然曾经拥有,必将天长地久”。收笔之际,恩师此次返湘讲学时在餐桌上对数名返湘弟子以赠诗的方式提供的谆谆教诲与殷殷叮嘱言犹在耳,常思常新:

“三湘子弟燕山营,暑往寒来不做声。

反哺南归仁里怨,法音擦亮洞庭星。”

(本文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08级本科学子,现就职于长沙某法律实务部门)

责编:吴武林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