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30 06:56:45
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
—— 从天心区3次扩城看70年沧桑巨变
张福芳 王若飞
(刊载于2019年9月30日《湖南日报》12-13连版)
湘水奔腾,潮涌两岸。
浓缩着长沙3000年历史的天心区,矗立在湘江东岸,惊涛拍岸。
▲湘江东岸崛起的金融外滩。 邹 麟 摄
70年来,从南区到天心区,再到融城核心;从34.4平方公里“长大”到73.64平方公里,再到141平方公里;从发展受阻到拔节生长,从“绿心”区工业退出到转型升级,7大产业齐头并进。天心,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奋进。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76元,九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天心,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满意答卷。
格局之变—— 北提南进
经过3次区划调整的天心区,版图增加了4倍多,江岸线延长到32公里,无缝对接株洲、湘潭。70年,天心“长大”了。
1954年,跟随父母从常德津市来到长沙市的李小兵第一站的落脚点就在现在的天心区坡子街西文庙坪一带。
▲天心阁上红旗飘扬。
“那时的长沙真的好小,有句老话叫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就是从长沙南门走到北门,7.3华里。”回忆当时对长沙的印象,李小兵只觉得小。
而天心区,当时还叫南区,是长沙城的核心区之一,主要辖坡子街、城南路街道、东塘那一块,版图呈一面红旗状。整个辖区从北到南,仅34.4平方公里。
1996年,长沙市进行区划调整,原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郊区改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和雨花区。
▲田汉大剧院。
南区更名为天心区,沿湘江往南的很大一部分农田划入天心区,天心区域面积增加到73.64平方公里。
“虽然天心区面积增加了不少,但其实经济基础还变薄弱了。”从郊区嫁入天心区的沈芝英说,“因为把当时的井湾子、东塘等工业、商贸发达的重镇划到了雨花区,天心区仅剩下坡子街、城南路街道这些商业繁华地段,南部大部分都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天心一下子从“南帝”到了“南丐”。
但浸润着湖湘文化成长起来的天心人没有后退,没有抱怨。2000年,天心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繁北拓南”战略。
繁北——打造湘江金融外滩;拓南——打造长株潭融城核心。
思路对头天地宽。
▲杜甫江阁夜景。
特别是芙蓉南路向南拉通,湘江中路的修建,把天心区由北往南串了起来,天心向南拓展,有了基础和空间。
2015年,南托、暮云由长沙县划入天心区,天心的版图再次扩张,达到141平方公里,直接与株洲、湘潭实现了无缝对接。
“2016年,我坐公交车,从黄土岭到友阿奥特莱斯,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天心,再也不是我刚来的样子了,版图变了、格局变了,有了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李小兵是天心区3次扩张的见证者。
特别是2016年8月,朱东铁履新天心区委书记后,召开天心区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天心区旗帜鲜明提出:实施“北提南进、服务引领、民生造福”战略。
至此,“北提南进”战略进入实施的快车道。
▲南郊公园。
“北提”——提质升级北部城区、商圈品质,“南进”——打造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向南部片区要发展空间。
此时的天心区版图,北接五一路,东挨雨花区,南与株洲、湘潭接壤,沿湘江呈狭长走势。
如今站在天心阁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绿意盎然的湘江风光带一路向南延伸……此时的天心,像青春勃发的巨人,生机勃勃、风光无限。
产业之变—— 服务引领
从商贸物流的一枝独秀,到工业、商贸物流两足鼎立,再到金融业、地理信息、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等7大产业齐头并进。70年,天心产业结构更优了。
连续这几年,天心区每年新春上班后的一个会都是项目建设推进会。
今年,营商环境优化暨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一并召开,在会上就发布了营商环境优化的“天心30条”。一直以来,产业项目,就是天心发展的生命线、动力之源。
也难怪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从开园到升级为省级园区,再到迈入“国家队”仅用了1年多时间,如今已吸引75家国内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
也难怪中信保诚湖南分公司在选择落户天心区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决定在天心区再买一层办公楼,让湖南分公司的总部扎根天心区。
还有天心经开区,从响应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的要求,退出工业企业361家,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个个优质项目争先落户,形成一“主”一“特”园区产业新格局,成功“腾笼换鸟”。
热火朝天的产业发展背后,是天心区委、区政府深思熟虑的谋划。
1996年,天心区区划调整后,版图扩大了一倍多,但实际上,一大部分工业区被划走。如何破解困局?
“北部我们有成熟的商贸物流,人流量大,但发展空间有限,可引入金融机构,向楼宇要效益;南部有广袤的土地,但基础设施落后,可再造一个工业园区。”
说干就干。从新世纪开始,天心区相继启动南湖片区棚改项目、北部棚改项目,在北部这个黄金地段里,开辟出天心区发展的新空间,用全新理念建设一座南湖新城,打造属于长沙的“外滩”。
南部新城则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带动新区经济的发展。于是2002年9月30日,湖南天心环保工业园成立;4年后,园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2012年,达到了146亿元。
而随着省政府的南迁,天心区依托省府资源,打造了靓丽的省府片区,在环境、品质、总部经济上发力,让省府“客厅”实至名归。
十几年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如今,老天心人熟悉的棚户区,变成了华远华中心、保利国际、海信广场等高端商务楼宇,成为展示长沙外滩现代繁荣的新地标。汇丰、花旗、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纷至沓来,外滩片区由最大的棚户区逐渐变成最具活力的现代滨江新城,湘江金融外滩开始屹立于天心北部。
▲提质提档后的天心阁社区。
随着湘江金融外滩的形成,还有芙蓉路金融聚集带。沿芙蓉路、湘江中路由北往南,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产业核心,以投资、信托、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为重要补充,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为产业支撑的多元发展格局。
湘江金融外滩,开始享誉国际。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天心金融业增加值103.4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10.14%,金融业税收37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的31%,为全区第一大税源。
而此时的省府片区,经过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后,城市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成为总部经济的引擎,十几座总部楼宇,其中税收过亿元的占到了一半以上,撑起了区域经济的一片天。
广袤的暮云片区,依托现有的资源,独具慧眼成立我省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打造湖南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心、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长沙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鑫创国际地理信息小镇、人才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鑫远国际地信大厦、气象大数据产业基地等9大招商平台,形成一带(万家丽路带)一谷(天心数谷)一镇(地理小镇)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有望入驻企业达100余家,到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最终发展成为千亿产业集群。”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
而2018年7月2日才起航的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则是天心经开区布局的“特色”园区,该产业园实现了当年开园当年即升级为省级园区,第二年就进入“国家队”的目标。
还有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截至目前,已吸引614家企业入园,培育发展了中广天择等6家上市挂牌企业,和光传媒等38家规上服务企业,艺尚源文化等18家高新技术企业。未来3年,园区将以“三个倍增,进军百亿”为奋斗目标,努力打造“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级文化广告产业示范园区。
▲南城崛起“人力湘军”。
此时,再来看天心区的产业布局图:北部,五一商圈的商贸物流,湘江金融外滩,芙蓉南路金融产业一条街;省府片区,五凌电力大厦、水电八局、省电力大厦等,总部经济集聚;暮云片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长沙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心数谷……
不靠房地产,工业相对薄弱的天心区,通过打造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涅槃重生。
2018年,天心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1:27.1:72.8,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区域税收贡献率达到80%,GDP占比达79%。
福祉之变—— 民生造福
从出行难到地铁、城铁、磁浮、高架桥、快速路……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对接、内外循环;从生活不便,到买菜、就医、上学、看病、锻炼……步行15分钟内都可到达;从精神生活单一,到三馆一厅、24小时自助书店、惠民演出,无处不在的精神食粮。70年,天心更幸福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句话虽然在天心地图上找不到,却实实在在刻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里。
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追求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3大件;上世纪80年代变成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上世纪90年代变为手机、电脑、摩托车;跨入新世纪,买车买房成时尚。
现在天心区居民生活硬件怎样呢?举两组数据。一、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0元,居长沙市内五区前列。二、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长沙房价与收入比最小;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45.5平方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让群众“有活干,多赚钱;有房住,住得好;有学上,上好学;好看病,看好病;有保障,享安康”。70年来,天心区用实实在在的话语,奋斗不止的姿态,书写着民生温度。
犹记得,去年12月27日,天心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滔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去年,我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税收入总量跃居内五区第二位,完成进度和质量居全市前列;城市有机更新7大片区项目全面启动,老城区更有长沙味、老百姓更具幸福感;‘一圈两场三道’建设成效显著,建成27个15分钟生活圈,市民可就近享受安全、便捷、舒适、品质的都市生活;‘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天心‘加速度’,公布便民服务事项清单736项,社区服务实现全覆盖、零距离……”
桩桩件件,事关民生。
特别是近两年来,天心区大力实施“民生造福”战略,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托底、食品安全、平安畅通、学校建设、社区提质、绿色城市、美丽乡村、生态环保、文体健康九大民生工程和五项重点民生实事,铺排了172个民生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只为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还有几组数据,足以说明“民生造福”战略带来的红利。
▲热闹繁华的五一商圈。
2018年,天心区城镇新增就业111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72人。社会救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完成提标,持续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帮扶困难群众1.8万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家,新增养老床位420张,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670户。
在学校建设上,推广“名校+”办学模式,成立青园、仰天湖教育集团和幼幼幼教集团;投入8亿多元,新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9140个,在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推动“书香天心”建设,我省首家公园里的新华书店落户天心区,仅2018年,就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多功能运动站场9个,湘府文化公园、悦方等地3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开馆。
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一组组民生数据的积累汇聚,凝聚着天心广大干群的辛勤汗水和智慧。
还有今年5月11日,我省首个5G网络全域覆盖区AI应用发布会在天心区举行,标志着天心区作为全省首个完成5G基础网络全覆盖的城区,率先进入5G发展的快车道。
还有今年9月8日,我省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天心区夜间经济服务中心的启动运行。为打造“安全、方便、温暖、时尚”的最美“不夜天心”品牌,天心区设立“夜间管家”,在每晚8时至次日凌晨2时,为市民及广大游客、商家服务。
还有蓝天保卫战,持续向纵深推进,狠抓控尘、严格控烧、开展高排放车辆集中整治等,打出一组“组合拳”,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践行着“生态环境优美,是我们对天心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蓝天保卫战,是天心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重要责任和担当”。
……
美好生活,字简单,容量无边。
此时,再来看天心地图,宛如一条红色飘带,集聚着幸福、温暖、希望的力量,飘扬在湘江东岸,崛起于三湘大地,靓丽,璀璨!
见微知著
先锋村变身真“先锋”
张福芳
▲原先锋村村貌。
几排凌乱的矮房屋,几条狭窄坑洼的水泥路,户户冒烟的烟囱,卷起裤腿在田间劳动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以前,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先锋村(后被改为先锋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大多数农村一样,闭塞、落后。
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
随着长沙城市的发展、南移以及区划调整,先锋村从长沙市的郊区划到了天心区,随后,芙蓉南路拉通,横穿先锋村。
“芙蓉南路没有拉通前,路过我们村的只有一条老韶山路(现中意一路),也是长沙连接湘潭、株洲的主干道。” 土生土长的先锋村村民,如今是先锋集资办党委副书记的吴湘晖回忆,“那时出行真的太不方便了,得坐长株潭的大巴车到井湾子,或者到东塘,然后转市内公交车才能进城。”
随着芙蓉南路的拉通,先锋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期。2008年,湖南友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看中了先锋村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打算在这里再造一个商业帝国——友阿奥特莱斯。
▲入驻先锋集资办的友阿奥特莱斯一角。
“我们2008年与友阿签约,2009年他们动工建设,2010年就实现开门营业。友阿奥特莱斯的入驻,可以说在我们先锋村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聚集了人气更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我们村还有200多人在那里就业,其成为了我们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吴湘晖说。
也正是从2008年以后,先锋村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托子冲路、果子园路、新谷路、书院南路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地铁1号线相继开通,友阿奥特莱斯入驻后,与随后入驻的鑫远鑫悦汇,中海环宇城形成了新的长株潭商圈。湘府中学、先锋小学就在村民安置小区周边,实现了真正的在家门口上学。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的湘雅五医院,离先锋村的安置小区先锋新宇也仅一条马路的距离,还有仙姑岭公园,小区内的休闲活动室,都成了先锋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出门有地铁、城铁、公交,家门口有商场、学校、公园,买菜、就医、逛街走几步路就到,先锋集资办每个月还给我们发生活补贴,看病有报销,日子过得那叫无忧无虑。”今年80岁的张嗲,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如今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先锋村是赶上了好时代,没有这个好时代,就没有如今的先锋。” 吴湘晖感慨地说。
2016年,先锋村积极响应上级政策改为先锋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划由新成立的新宇社区负责,先锋集资办上上下下则集中精力,聚精会神谋民生,一心一意搞发展。
2018年,先锋集资办集体收入突破1400万元,全村小车保有量突破1000台。这个如今拥有3200多人口的社区,成为了天心区名副其实的“先锋”。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天心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