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采菱角

  潇湘晨报   2019-09-22 07:11:37

在乡间,菱是一种寻常可见的野生水生植物。夏天菱开出细碎的小花,星星点点洒落在水草之间。对于馋嘴的乡村孩童来说,我们没兴趣欣赏那些清幽雅致的菱花,真正诱惑我们的是秋后那可口的菱角。

每年秋后,碧绿如玉的菱叶渐渐褪色了,埋藏在水中的菱角开始成熟。割草放牛归来,一个个农家娃挎着篮子,呼朋引伴,一路嬉闹着直奔村前小河采摘菱角。我们随便找只木船,兴高采烈地划着船桨去采菱角。到河中我们停下船横起桨,趴在船边将手伸进水里捞菱角。菱角和水草伴生,有时候费力捞出一大把水淋淋的水草,可里面却难见菱角的踪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采菱角亦是如此,心急火燎,容易被尖尖的菱角刺刺破手指。我们轻轻翻开翠绿的菱叶,小心翼翼地摘下绿莹莹的菱角,顺手扔在脚下的竹篮里,简单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后累得胳膊都酸了。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晚了,菱角装满了篮子,我们开始返回。菱角可以生吃,我们从篮子里挑出嫩一些的菱角,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菱角下面两个角,咬掉上面两个角,然后上下齿轻轻一嗑,一块白生生的菱肉便露了出来。脆嫩的生菱角刚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苦涩,但嚼上一会儿苦味便散去了,满嘴只留下甜津津的清香。

提着竹篮回到家里已是晚上,母亲做好了饭正等着我回来吃。吃过晚饭,在我的央求下母亲开始煮菱角。如豆的煤油灯光映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生起了火,我蹲坐在热气腾腾的锅台旁一边往灶膛里加柴火,一边盯着那口煮菱角的大黑锅。经过焦急的漫长等待,母亲终于掀开了锅盖,一缕缕菱角独有的醉人清香伴随着氤氲的热气弥漫了整个灶房,直往我的鼻孔里钻。母亲用笊篱捞出煮熟的菱角,放入竹筐里,并吩咐我端到堂屋里让家人品尝。我一手拿着筐,一手迫不及待地抓了一个热乎乎的菱角,咬掉壳,啃一口,粉粉糯糯,满颊留香。

后来,我离开故乡,再也没有吃过来自故乡水域的菱角,只是在书中无数次看到关于菱角的介绍,每每此时心中总是油然升起亲切之情。据资料显示,菱角又称“水中落花生”,去果壳后,其果肉状若下弦月,色如象牙白,味同雏藕而不涩,可生煮两种吃法,皆颇有滋味。据《本草纲目》记载:吃菱角能“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生吃鲜菱角能“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晒干后碾成粉食用,能“补中延年”。南宋大诗人陆游退居故乡后,每年都采食菱角。他在《夜归》一诗中写道:“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岁月荏苒,白驹过隙,当年去河塘捞菱角的孩童如今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每每读到“菱儿个个相依生,秋水有情终觉冷”等与菱角有关的诗句,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生长着大片野菱角的故乡河塘,以及母亲为我煮菱角的温馨场景,那是一种淡淡的乡愁和亲情的味道,温暖慰藉着我的记忆和梦境。

文/梁永刚

责编:肖秀芬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