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革命老区80多年前曾上演现实版“潜伏” 揭开尘封的历史!

  纳兰小鱼   2019-08-23 12:49:46

大云山,位于湖南省衡阳、邵东、祁东三县交界处,鸡鸣一声闻三县。

大云山一带,湖南著名的革命老区,这是一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热土,也是一座英雄山。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这里,曾有无数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在大云山山脚,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清潭中学校内,有一栋青瓦屋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普普通通的外观下,看似不起眼。

然而,石碑上“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几个大字,却凝聚着令人感慨的过往,隐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这里曾经是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被誉为湖南的“小苏区”,有着衡阳唯一一个自抗战时期建立,直到解放前都没有中断过的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的地下党员,曾在这里上演过衡阳现实版的“潜伏”,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为何被誉为湖南的“小苏区”?在清潭地下党支部,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原为当地熊氏家族的祠堂,建于清代,为二进二横的四合院式建筑,二横为木架结构,二进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

1937年,武汉失守,长沙连遭敌机轰炸,难民云集,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民不聊生,混乱不堪。日寇势力长驱直入,情况十分险恶。于是,党组织决定把长沙的据点转移到衡阳。

大云山山脚的长乐地区(现为衡阳县井头镇),四面环山,挺拔险峻,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境内贫苦农民居多,最适宜建立革命武装根据地。但同时,这里地主恶霸为非作歹,国民党特务张牙舞爪。要在这个落后山区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活动,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适合群众需要的公开机构作为掩护。

清潭熊氏家族为长乐地区的名门望族。熊氏家族祠堂,背倚大山,林密幽深,可攻可守可藏身。熊氏家族成员革命志士熊子烈向党组织建议,可将祠堂创办为族校,并以之做掩护,实为我党的新据点。

熊子烈的办学计划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拥护,秘密行动也得到上级的批准。于是,他借回乡省亲之机,多渠道募集资金,个人又捐款400银元,于1938年之秋,正式创办了“衡阳县永康乡熊族私立清潭小学”。与此同时,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也正式成立,隶属中央特科,由湖南工作组负责人刘道衡直接领导,熊子烈为第一任书记。

清潭地下党支部以清潭小学为掩护,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利用矛盾,展开斗争;曾先后掩护了20多位党员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开展反“三征”(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斗争,解除地方反动武装,为衡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潭小学自创办以来,每年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当地贫困人家的子弟。学校先后聘请了30多名老师授课。这些老师大多是当时由各地转移至此的隐蔽的地下党骨干,或是由上级党委派遣的文化政治素质较高的党员及进步人士,如:许鲁民、张干、周政、易秀娟等。

老师们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民主革命思想,共培养学生500多名,不少学生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省部级干部10人,厅级干部17人,专家教授6人,县处级干部数十人,清潭及周边地区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达30多人。因此,清潭地下党支部被誉为湖南的“小苏区”。

清潭地下党支部成立后,虽然活动严密,但反动派从未放松过对它的监视,曾多次对党支部进行破坏进攻,手段相当阴险毒辣,但党支部的地下活动从未因此停止。清潭地下党支部的后山,有一处秘密山洞,山上还有一个叫鸟土寨的丛林石窟,曾经让党员们躲避过了好几次搜捕。据说在当年,为了保持绝对的机密,党员们都以“寻柴”、“扯草”为名,在鸟土寨秘密开会,研究部署工作。

历史的脚步转瞬即逝,8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硝烟早已散去,但一代又一代的长乐人民,并没有忘记那段历史,继续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10年,清潭地下党支部重修,周边的群众捐出了多件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及老家具。

如今的旧址,尽最大可能还原了当年的模样。2012年4月,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及学生慕名前来瞻仰参观。

来清潭地下党支部,不仅可以重温那段红色革命史,享受海拔998.4米的大云山的惬意清凉。

还可以品尝衡阳县的特色美食,如霉豆渣汤、鱼丸、鱼粉、薯粉、荷折皮、夫子肉、夫子辣椒、土头碗等,色香味俱全,让你过口难忘,回味无穷。

责编:田甜

来源:纳兰小鱼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