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孔雀葡萄纹铜镜: “中西合璧”,盛唐的气魄

  长沙晚报   2019-07-12 10:52:57

△名称:海兽孔雀葡萄纹铜镜   级别:一级   时代:唐   规格:直径18厘米,厚1.6厘米   来源:宁乡唐墓出土   今藏:长沙博物馆

这面唐代的海兽孔雀葡萄纹铜镜,出土于长沙宁乡的唐墓。如今,它已经不复当时的光鲜,呈现着石黑色清冷的光泽,但依然保持着盛唐的光辉——浑厚、精致、大气、包容。体型厚重,纹饰以高浮雕艺术形式表现了大唐盛世的流光溢彩,包括瑞兽祥禽、卷草图案在内的动植物纹饰尤为精美绝伦;海兽、孔雀与葡萄,这三种完全异质的文明因素,成为了它的主题。

海兽是唐代葡萄纹铜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纹饰。因为这些动植物都不是中原地区的土产,而是由海外、西域流传进来,所以通称为“海兽”。鲁迅先生就曾在《坟看镜有感》中说过:“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红花,海棠之类,海即现在所谓洋。”虽然名为“海兽”,却不是真的海生动物,只是古人的一种地域概念罢了。

人类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和创造葡萄文化的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葡萄较早栽培地之一。我国古代的葡萄栽培, 是外来的物质文明, 其原生地在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细亚地区。大约五六千年以前, 在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的酿制, 后来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 向东传播到东亚。先秦时期,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引进大宛葡萄品种, 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 葡萄酒的酿造也开始出现, 葡萄、葡萄酒有关的文化逐渐发展。

隋唐时期, 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如葡萄称谓的写法基本确定。唐代诗歌、史籍中,把葡萄通常写作“蒲陶”或者“蒲桃”; 就唐诗所见,唐人“蒲萄”“葡萄”名称在关内的使用已成主要趋势了, 这表明“葡萄”称谓在唐代内地已确定和流行使用, 也标志着葡萄物质文化在唐代的成熟和丰富。唐代还出现了河东的葡萄酒品牌“乾和葡萄”。唐代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题材明显增加,包括陈子昂、岑参、崔颢、王维、王绩、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 都为葡萄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句。

葡萄这样受欢迎,自然也会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去。进入唐代,葡萄纹饰的范围逐渐扩展, 葡萄是锦缎、壁画、铜镜等物品上使用的图样, 成为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之一。

孔雀出现在铜镜纹饰上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是一定与葡萄镜一起出现,单独作为纹饰的情况并不存在。在这面铜镜上,四只巨大的孔雀,纤毫毕现,神态栩栩如生,与周边的葡萄纹与蔓枝纹一起,形成了赏心悦目的构图。作为铜镜纹饰,孔雀比不上凤凰、鸾鸟甚至鸟雀之类的传统吉祥鸟类,但是它与葡萄纹一起,“中西合璧”,这是唐代的旋律,也是盛唐的气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这首诗中我们对唐代日常生活中“葡萄”为何如此风行可以窥见一斑。葡萄酿造的美酒,征服了诗人的心、士兵的心,还有平民百姓的心。在盛唐夜唱的背景下,觥筹交错、错锦繁花;在荒凉的西北大漠,得胜归来后,士兵们高声吟唱,钟情欢呼;或是在夜深寂静,围着篝火,也能一人独酌,别有风味;还有在佳节盛宴,亲人团聚,一起共饮美酒,心中酣畅淋漓。

责编:王铭俊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