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湘西丨古道溪梁家寨

  湘西网   2019-07-22 11:17:56

梁厚能

梁家寨,是湘鄂渝边陲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寨,属龙山县桂塘镇古道溪村。

据梁家寨始祖梁天璋的墓碑和梁氏家譜记载,以及族人相传:康熙年间,湖南靖州府会同县永安乡大坡冲族人密谋造反,惊动官府,官军将于大年三十派重兵镇压。梁氏族人得知消息,商议趁天还未亮悄悄把年饭吃了,分头逃命。

当时,梁天璋十八九岁,与几个兄弟逃出后,只身逃至现在的龙山县桂塘镇,看这里风水不错,于是结庐定居。距今已有311年。梁天璋原名祚嵂,字炯。为躲避追杀,改名为天璋。300多年来,梁氏在此繁衍生息,筚路蓝缕,历经11代,子孙达300余人。

梁家寨,是一块风水宝地,世外桃源。寨后卧虎山因酷似一卧虎而得名,寨前小山堡,酷似趴着的老鼠,名老鼠堡,故寨中有猫捕老鼠的传说。

卧虎山,在梁家人的心目中是一座圣山,300余年保持着山上的清净,山上的一草一木不准任何人砍,从山顶到寨上,没有一座坟茔。

梁家寨居于卧虎山下的卧虎坪,周围松竹苍翠,花草果木繁杂相生,四季景致呼应。寨前是一坝肥沃的稻田。春夏之时,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田野禾苗绿油油的,与四周漫山遍野的森林相映成趣。秋收时节,稻田一片金黄,微风吹拂,稻浪滚滚,香飘四野,一派丰收景象。

古道溪沿坝子边缘蜿蜒前行,缓缓而过。沿岸绿树成荫,杨柳依依,随风摇曳。小溪水流不大,但从不断流。河水清澈见底,间或有细鱼小虾在水草里嬉戏。在溪边,有暮归的老牛洗澡,有放学的村童嬉戏,有村姑村嫂浣衣。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搬一把椅子,坐在村头的高处,向前眺望,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的马鹿塘,向右上方眺望,可以看见犹如笔架一样的三脚岩。放飞自己的思绪,作无限的遐想,山、水、田、林、路,构成了一幅秀美和谐的山水画卷。

桂塘一带曾有好事者,编了一个桂塘有三个好屋场的段子,其中一个就是梁家寨。

梁家寨人敬畏每一寸土地,不乱占耕地,还在村头醒目处竖石碑,刻有“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警示族人与路人,珍惜土地,从而保留了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

长期以来,梁家寨人与周边各寨各姓和睦相处,300多年来从未发生冲突,每有红白喜事,周边各寨各姓村民都自发前来道喜、祭奠,无偿帮忙帮厨。一家人的事变成了全村人的事。

梁家寨所处的桂塘,旧称“明溪二梭”,地处湘鄂渝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地方政府无能为力,成为一个“三不管”地带。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更是土匪横行,杀人越货,走私鸦片,无恶不作。曾有三任乡长被杀于任上,听说甚至还发生过土匪屠村惨案,国民党曾派一团兵力进驻剿匪,最后无功而返。

梁家寨屡遭强人欺负,房屋被烧多次。在距离梁家寨半公里远的长二沟,住着一支梁氏族人。因生活富足,被土匪觊觎。一天深夜,两伙土匪将长二沟洗劫一空,一把火烧毁了长五间的大房子,火光冲天,烧了一天一夜。从此,长二沟改名为火烧沟。无奈之下,梁家寨人只好一边在山头修筑寨堡及其他防御工事,一边储备食物,抱团保命。

在明溪二梭这个土匪窝窝,少有人能独善其身。但梁家寨人,即便饿死也没有一人落草为匪、祸害乡邻。土匪曾多次攻打梁家寨堡,均未得逞。有一年冬天深夜,土匪买通住在寨堡内对梁家有成见的亲戚,里应外合攻打梁家寨堡。土匪过了刺门、吊桥,已进入第二道卡门,被起夜的族人看见,马上敲锣高喊:“土匪打进来了。”“土匪打进来了。”族人纷纷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把百余土匪赶下山。梁家寨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有一年春节,我到重庆走亲戚时,遇到80岁的彭承喜老人,他告诉我一件他亲眼所见的事。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父亲赶场卖鸭蛋回来,土匪李老三带领两个人拦路抢劫,父亲不肯。土匪恼羞成怒,对着我父亲就是一枪,子弹卡壳,土匪又用枪柄狂砸父亲的背,尽管血肉模糊,但我父亲始终没有被打趴下。他宁死不屈的气势吓到了土匪,最后灰溜溜地逃跑了。父亲徒手一人斗三匪,一战成名。此后,他只身一人在湘川边境放鸭,平安无事。

梁家寨把国家和教师放在崇高位置。

“好男儿,就要去当兵”的理念已渗透梁家寨人的血液。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11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为国尽忠。

族侄梁高万上过几年私塾,被抓壮丁。1949年12月, 梁高万随陈明仁将军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参加了广西剿匪、解放海岛、荆江分洪、甘肃赶军马、抗美援朝等大小数次战斗,并多此立功,其中有荆江分洪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先念亲笔签发的立功奖状。

1956年,梁高万复员回乡,终身务农。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从不以功臣自居,而是把立功奖章、证书锁入柜中,秘不示人,就连爱人、儿女也不知道,即使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未向任何人提及。

2015年,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我去看望他时拿出500元钱,说是代表上级组织慰问来的。他很是感动,说感谢组织还记得他这个老兵。当时他已89岁高龄。给我们讲述起他的过往,那些荣光,那些委屈,那些苦难,他平静如水,而我却泪眼蒙眬。他翻出生锈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我惊奇地说:“你原来是一个大功臣啊。”他说:“我算什么功臣?真正的功臣是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快离开时,我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向上级组织转告的。他说:没有困难,请组织放心,他现在能吃能喝。

2017年冬天,他一人在家烤火时起火,腿脚被烧坏,命悬一线。家人发现后,送他到长沙救治,病情太重,长沙也无能为力,亲人们只好含泪将他带回。今年4月,他以92岁高龄去世,家人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那些锈迹斑斑的军功章、褪色的立功奖状,无不动容。

梁家寨还有梁厚祥、梁明海等人在部队表现突出,受到了不同的奖励,令家族倍感荣光。

过去,梁家寨贫穷,无钱读书,吃尽了没文化的亏。新中国成立后,条件好起来,请书法家书写了“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并刻入梁家寨碑林醒目处。以此提醒族人即使再穷,也要送子女读书。通过寒窗苦读,先后有33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古往今来,梁家寨人虽然普普通通,但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尽忠。

1958年冬,我的父亲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几百村民奋战一个冬天,忍者饥饿和寒冷,用简单的工具,修成了洞山水库,至今仍灌溉全村千余亩稻田。后来,他还又当了20多年生产队长,带领社员与贫困作斗争,种双季稻,搞“双抢”,粮食年年丰收。

1961年,曾担任过桂塘乡总支书记、区委委员的博龙开始任大队、村支部书。在往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社员修水库、建电站、改河、办加工厂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公社前面。他大公无私,公道正派,不偏护梁家人,是村民称赞的“老书记”。此后,几任书记以“老支书”为榜样,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负众望,带领村民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面貌,彻底告别了贫困。

梁高树今年已80岁高龄。梁高树有兄弟姊妹7个,母亲又瘫痪在床,家里仅父亲一个劳动力,家庭特别困难。他父亲举债供他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江农校,成为寨中第一个大中专生,还是袁隆平的学生,带了一个好头,树立了榜样。

梁高山厌学逃回家。我回乡度假得知此事,将其喊到碑林处,指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碑刻叫他念,要他解释其意。他解释不出来,我说:“年轻时要努力读书,不然老了会后悔。这么浅显的道理,你都不懂,赶快回去读书去。”此后, 梁高山回校读书,勤奋学习,考取大学,后来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现在部队服役。

百善孝为先,梁家寨人在外为国尽忠,在家为父母尽孝。寨里儿女孝敬父母,媳妇孝敬公婆,晚辈孝敬长辈,长辈爱护晚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家庭比比皆是。

1951年,族叔梁博龙辞掉了桂塘乡总支书记、区委委员的职务,回乡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当了一辈子农民而无怨无悔。

父母健在时,每年过春节回老家,我和爱人都要给二老剪指甲、洗脚。受我们的影响,侄儿侄女及他们的子女也加入进来。

梁家寨现仍保留贴春联、打年粑、做团馓、唱山歌、哭嫁、过早年、摆龙门阵等传统习俗。过早年很简单,就是6张青菜,6根大蒜,9两粉丝,9片豆腐,9两瘦肉,分别炒好,炖做一锅。菜的数量寓意生活六六大顺、久长久远,做人做事要清清白白。将这些菜放在一锅,叫合菜,其寓意是做人要和气和善,家庭要和和美美。从小父辈们就给子女灌输做人的道理,这样代代相传,形成风尚。

几年前,我们编纂了首部梁家寨志暨《梁氏宗谱》。在族人的支持下,我筹集资金在寨内打造了一处百米书法碑林,镌刻书法作品70余幅。内容大多为国学经典。立碑时,全寨劳力齐上阵,奋战,几天建成。现在寨上人开始喜欢字画,家家户户墙壁悬挂有名家书画作品。

梁家寨的厚重文化底蕴,闻名远近,吸引了天津、广西、长沙、吉首及湘鄂渝边区众多慕名参观者,其中包括谢大光、田耳、蔡测海文化名人。

梁家寨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前,大多为茅草房,少量瓦房,后来都撤除或垮掉了。现有10余栋木瓦房,为五六十年代后建造的。现存的古迹有分散在各山的数座老碑和寨中两口古井,这古井,滋养了我梁氏家族11代人,族人感念其恩泽,集资修葺,并建亭保护。

梁家寨,被传统文化沁润,根植于骨髓,流淌在血液里的家风族风,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湘西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