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纸里有“黄金”,80后青年成“报款”!

唐俊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9-06-04 00:56:34

视频 | 唐俊 张劲夫

在普通人眼里“一文不值”的旧报纸,却能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这是连张立自己都没想到的。

与报纸的结缘,得益于父亲。从前父亲做瓦,每次都用旧报纸打底。张立在一旁看着,就开始读那些报纸。报纸打开了张立的视野,直至大学毕业,收报、藏报一直伴随着张立。

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张立开始在淘宝上开店,将旧报纸包装成“生日报”出售(“生日报”就是一个人出生当天出版的老报纸)。

当时,“生日报”在国外早已流行,但在国内还是“冷门”。刚开始一天只能卖出一、两份,能赚50元钱就很不错了。张立一个人打包、客服、销售、进货、发货,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顾客。随着时代发展,“生日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现在,张立的网店平均一天能售出200多份旧报纸,客户不仅遍布全国,连欧美等地都有客户。旧报纸的“钱途”也由“生日报”拓展到了礼物、藏品和文献资料。

根据年代和稀缺性,旧报纸的售价也不一样,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一些刊载了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事件的报纸,其价格则按收藏品计算。

收购、收藏,包装、销售。原来一个人经营,创业艰难;现在全家人参与,生意红火。张立已经将旧报纸做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目前,他储存了约1200万份旧报纸,在集报界颇有名气。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2017年,他收藏的旧报纸被故宫的古籍修复师修复后,作为国礼赠送给了越南。

旧报纸是历史,是文化,也是财富。张立对自己的事业信心满满。

图\文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通讯员 胡燕琦

5月20日,长沙金鹰机电大市场,张立在仓库里整理旧报纸。 目前,他储存了400多吨旧报纸,约1200万份。

手机拍摄旧报纸上的内容。

5月20日,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秘书长杨全胜从北京专程到长沙参观张立的藏报并了解收藏情况。

旧报纸分类管理需要标注好刊物单位、年份、主题等细节,方便查找。

5月22日,长沙金鹰机电大市场,报纸管理员在整理旧报纸。报纸保存难度大,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并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5月22日,长沙金鹰机电大市场,张立逐字逐句为顾客查找报道资料。

5月22日,长沙金鹰机电大市场,张立的妹妹张薇在打印快递单。由于开了淘宝店,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订单每天达200多单。生意越来越好,老婆、爸爸、岳父和妹妹都加入张立的“报纸产业”。

5月23日,大家在仓库里忙碌,找报、打包、发货、客服。

5月23日,员工在包装“生日报”。

5月24日,长沙县湘龙路,顾客彭女士收到张立送来的“生日报”。

彭女士是张立的老客户,订了10多年的“生日报”。

5月24日晚,长沙市万家丽北路,张立送完报纸后在车里睡了一会。

5月24日,张立在家里教儿子看报识字,她老婆则把这一幕拍下了发朋友圈。

恰逢周末,张立和妻子一起去接补习下课的儿子。

长沙市长沙县滨湖西路,张立的儿子抱起路边的“小羊”。张立喜欢体育,收集了很多关于体育的报纸。6岁的儿子张浩宇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力气,张立和妻子商量着从体育方面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

在他人眼中报纸就是一堆废纸,在张立眼中却是无限的资产。

长沙金鹰机电大市场,高铁列车从张立的藏报仓库小区外飞驰而过。藏报仓库从最初的学校宿舍到50平方米的小房子再到如今800多平方米的大仓库,张立的“藏报事业”在飞速发展。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