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对话丨篆刻家文佐:用篆刻讴歌伟大时代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5-26 15:02:36

新湖南客户端5月26日讯(记者 廖慧文)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亮相。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视觉艺术的重头戏,展览作品总量近1200件,其中篆刻作品70件。每位篆刻作者都创作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和讲话中运用的国学经典名句,用艺术弘扬了新时代的主旋律。

今天上午,《光明日报》选取了五枚优秀篆刻作品进行了刊登。这5枚印的作者都是本届艺术节特邀作者。其中一枚“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印章以古玺风格创作,巧妙地运用线条的曲直粗细与疏密来穿插布局,尽显写意篆刻风范。它的作者,是湘籍“80后”篆刻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长沙市书协副主席文佐。新湖南客户端与他进行了对话。

(文佐)

》》》"不畏浮云遮望眼",启迪我创作应立足人民、扎根群众。

新湖南:请介绍一下您此次参加展览的作品。

文佐:本次中国艺术节,我是作为特邀作者参加,倍感荣耀。这件印屏上作品,是我从去年中旬到今年上旬创作的10方印作,其中作品"终始如一"一印为本次展览命题作品,"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印有幸选登2019年5月26日的光明日报。

“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一句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进行引用。意思是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

(不畏浮云遮望眼 篆刻)

新湖南:您为什么要选择这句话?

文佐:这两句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来说,它启迪我应该立足人民、扎根群众。人民与文艺是相互需要、不可分割,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传承发展。

》》》写意很容易感动我的内心

新湖南:这件作品是以“写意古玺”风格进行创作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风格?

文佐:写意印风之"意"本源于古法,秦汉玺印的金石神韵,将军印、封泥、押印华丽古风,明清流派印的文雅飘逸。这是古代每一个时期人们最智慧最先锋的表现。在方寸之内他们巧妙运用线条的曲直粗细与疏密来穿插布局,字法、章法以及刀法上又和谐的统一,这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要学习的正是古人的这份智慧。字法雄肆疏野,夸张变形,既古拙又飘逸;布局落落随意,不假经营,既生动又自然;刀法冲切有序,爽利痛快,既粗犷奔放而又不失文雅。古人的别具匠心,胆大心细,虚静空灵,鲜活生动,给人率意酣畅的直觉,很容易感动我的内心,开阔我的视野,激发我的个性。


(始终如一 篆刻)

》》》艺术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面貌

新湖南:您认为写意具有时代性。

文佐:对,我一直钟情于写意印风,(就是因为)写意最具有时代性,也吻合我个人随性的性格。艺术创作应该明显的时代性、独创性,有着其特定的时代文化个性理念和意趣的表达。当今社会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而又伟大的变革,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审美观念。艺术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潮流里碰撞洗礼,应该会具有强烈的社会面貌。

新湖南:您一直以来喜欢引用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为什么?

文佐:它反映了从艺者追随时代潮流、唯恐落于时代之后的进取之心,对我们艺术创作来说,很有意义。

艺术家介绍:

文佐,硕士。2017“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对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沙市书协副主席,长沙市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岳麓印社社委会成员,得涧书画研究会会员,石鼓印社副社长,第十一届湖南省青联委员。出版个人作品集《文佐篆刻作品集》、《滴水穿石—文佐篆刻艺术》。

作品获奖: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齐白石艺术奖” (湖南省政府奖)

作品特邀: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

作品入展:

全国当代写意篆刻研究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全国第七届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五届篆刻作品展

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

全国中青年名家书法邀请展

第四届湖南艺术节

第五届湖南艺术节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