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非洲猪瘟(二):不影响食品安全

    2019-02-12 16:00:38

起底非洲猪瘟(二):不影响食品安全

释疑一:非洲猪瘟是否会传染人?吃猪肉是否安全?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介绍,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同时也不会感染除了猪之外的其他动物,不影响食品安全。有关国家科研人员曾经将非洲猪瘟的病毒接种到犬、鼠、兔等10余种动物做感染实验,均未发生感染。

他表示,非洲猪瘟发现以来近一百年历史,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人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所以人们可以放心地消费食用经过检疫的猪肉。

对于为何还要将疫区生猪全部扑杀,冯忠武称,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危及更多的生猪养殖场户,保护生猪产业。疫区内的生猪是高风险传染源,绝不能允许活猪、猪肉或猪肉产品流出疫区,否则将很容易造成疫情扩散。

释疑二:现在采取的限制调运措施,是否会影响元旦春节的猪肉供应? 冯忠武介绍,按照2017年生猪出栏数据测算,目前,疫情处置中扑杀生猪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仅为0.087%,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市场供应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

从价格看,8月以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3.5元左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也没有脱销断档。只有浙江、上海等地猪肉价格出现了区域性上涨,不过自10月以来也有所下降。总体看,元旦春节期间产能充裕,猪肉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对于限制生猪调运对企业的影响,冯忠武说,首先,在确保疫情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尽量方便仔猪调运。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屠宰能力,引导就近就地屠宰,减轻疫区压栏压力。此外,加强主产省区和主销省区“点对点”调运,稳定市场价格。

释疑三:为何今年中国会第一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黄保续介绍,今年以前,中国一直没有非洲猪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他表示,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目前,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可能途径也主要是上述几类。

中国与发生非洲猪瘟国家人员交流、货物贸易往来频繁;猪肉价格高于周边国家,走私活动屡打不绝;边境地区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疫情传入的风险比其他国家更高。

释疑四:既然国内每起疫情都得到了有效处置,为何非洲猪瘟在国内还在不停发生?

冯忠武表示,针对已经发生的每一起疫情,农业农村部均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赴现场,指导协助疫情发生地坚决果断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应急处置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已发生的73家猪和1起野猪疫情均得到有效处置,没有发生二次扩散。

冯忠武介绍,之所以疫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可能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一是中国边境线长,国际交流频繁,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持续增大。来自疫情国家的猪肉及其产品走私、旅客携带物、国际航班班列及其餐厨垃圾、野猪越境等均有可能从境外带入病毒。二是非洲猪瘟具有明显的早期发现难、预防难等特点,该病潜伏期长,生猪感染后,可能在3周内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这期间由这些尚不为人知的病猪及其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屠宰、人员工具携带、长途调运、接触传播、餐厨剩余物饲喂等,多种途径传播病毒。三是我国居民普遍喜食热鲜肉,这就造成了大量生猪长途调运,同时车辆的消毒和经纪人的管理没有跟上,由此引发疫情。四是我国的生猪养殖中小散户的数量还很庞大。这些散养户生物安全条件差、措施不到位,且多有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的习惯,传入疫情的风险较高。

释疑五:中国未来非洲猪瘟疫情会呈现何种发展趋势?

冯忠武首先介绍了其他国家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情况。

他说,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近百年来,已有60个国家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今年,全球非洲猪瘟疫情明显重于往年,新增疫情国家数同比上升30%,疫情数同比增加10.7%。截至目前,全球已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南非等15个国家发生4400多起疫情,部分国家呈现大暴发、大流行态势。

在60个已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根除了疫情,根除时间多为5至36年,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俄罗斯从2007年首次发生非洲猪瘟至今已经有11年,共发生疫情超过1000起(其中2018年已发生107起),但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从今年8月以来,中国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72起。中国政府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不过,防空任务仍十分艰巨。

他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时期,或呈现点状散发态势,随着各地防疫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出现此前类似辽宁省小区域内暴发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更加不利局面、打好持久战的各项准备。

责编:刘跃兵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