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地理丨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且去常德寻禅

  潇湘晨报   2019-02-24 07:25:29

卷首语

浩荡的春意

立春已过,湖南却依然笼罩在冷冽凄迷的雨雾之中。

历史同期最少的日照量,让人们几乎要忘记了春天的模样,然而只要一个晴天,湖南的春天便会立刻到来。春天之于湖南,是极为盛大的季节,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时光。浩荡的春意,唤醒了沉睡的山脉、河流、平原、湖泊,一场缤纷花事,由南至北,漫卷而来,一扫冬日的暗淡,仿佛就是一瞬间,世界便换了新颜。然而,湖南的春天飘忽不定,令人难以捉摸。“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它太容易被错过。

春日何处去?

湖南的春天来去得如此猝不及防,如何规划一场春日之旅,才对得起这美好的季节?我们用曾经走过的路,拼成一个湖南春天的旅行地图,从湘西南的山间一直到湘北的大湖,在洞庭湖边成片野花间,在崀山丹霞的春色里,在怀化通道侗寨的古桥流水边,在常德澧阳平原遍布的禅意中,与春天热情相拥。

春天看什么?

关于湖南春天的旅行,风景自然不可或缺,春之山野,绿意也新鲜清爽,油菜花与紫云英花田是田野中最显眼的色彩,山青水碧,生命勃发,记录一下野花的种类,做一本自然笔记也是不错的想法。然而只有风景似乎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旅行的渴望,寻访文化古迹,感受人文之美,是春日里的另一乐事,春的生机与古迹的沧桑,既有强烈的对比感,又在美学上归于和谐,而古村落与油菜花,已然成为经典的摄影场景。一年一度春又来,我们却从不曾因此厌倦,湖南的春天里有穷其一生都不能尽观的美。文/常立军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春来一季,且去常德寻禅

图/丰子恺

熬过湖南冬季“天地如晦”的漫长阴冷,关于湖南春日的旅行自然应该是去山野中享受山水田园之美好,然而如果仅仅是看风景,似又辜负了大好春光,去山野中寻禅,来一场关乎心灵的寻访之旅,万物生长的春天,似乎更能领会到禅宗对生命独有的解释,于春日旅行而言,既应景又得时。

湖南作为禅宗南宗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一花五叶”中的五大流派,都与湖南密不可分。尤其是常德的澧水河流域,更被称为“禅意遍布的原野”。原野之中,有三座小山,山虽小,意象却广阔宏大,药山啸,德山棒,夹山境,在禅宗意象中三峰并立,令人神往。目标既定,只需等一个遍野花开的三月春日,便可来一场哲思和美学的漫步。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药山啸]连风景都是顿悟的意味

药山寺并没有在什么风景区内,药山也只是津市靠近鼎城区的一个小丘陵,这样的丘陵在澧阳平原上遍布,站在通往津市的路边,看着田野里耕作的农人,路上飞驰的中巴,这里如同任何一个湖南的乡野,大概初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不远处山下的田间,隐约可见寺庙,那是就是药山寺,古樟树之下,墙体红白交错,古朴清幽。药山寺历经毁建,如今寺内草丛中依然可见历代遗迹散落。离开药山寺,沿山路上行,绕了几个圈,来到一个山间的湖边,沿湖畔竹林中的小道行走,禅院在林间若隐若现,而竹林则深邃不可测,走着走着,似乎连自我的意识都可以抛弃,可以说是进入“无我之境”了。

仅仅是几百米的间隔,心境就如此大不同。

进到唐式建筑风格的竹林禅院,没有香火缭绕,这里平静得如同一所书院,却又更加自由。禅宗的意象其实也正是如此。这里的起居生活,一切均需自理。中午吃饭时,寺里的师父喊我们自己去斋堂,众人在斋堂里按照次序严肃端庄正坐,不乱讲话,认认真真吃饭,也是修行的规则,习惯了平时吃饭乱聊天的我们,开始颇有些不适应,然而一旦体会到安静吃饭的好处,却又很快融入这种氛围。饭后,碗筷自洗,洗碗的池边放了一盒泥土样的东西,据说是一种天然的洗洁材料。

深夜时,药山寺的禅意伴随着月亮一同升起。

悄然离开客堂,披衣在月下徘徊。山谷静谧,唯有风吹过林间时竹叶发出的声响。月亮升起在竹林之上,皎洁光华洒满山谷,竹林禅院也浸于这华光之中,此时,只想来一声长啸,与千年前的药山惟俨禅师隔空相应。“云在青天水在瓶”是真性的映照,“月下披云啸一声”,则是直抒胸怀的奔涌澎湃。曹洞宗的禅风,在药山惟俨一代,已然显现其精髓。

作为曹洞宗的始祖之一,药山惟俨是联系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禅师。他的化城塔,就在药山寺旁的山坡上,野草漫过了前去的道路,让它看起来有点荒凉孤独。

[德山棒]回荡在沅江之上的千年棒喝

德山不高,所谓的主峰“孤峰岭”海拔还不足百米。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十分在意山的高度,人文才是更被看中的方面。“常德德山山有德”说的就是这里。德山的人文,至少与三者有关。屈原曾在此山下的枉渚乘船前往辰阳,这是他流浪沅澧流域诸多行程中的一段;德山宣鉴禅师在此发出让人顿悟的棒喝,猛烈的禅风千载激荡;明荣定王墓就在德山北麓,原常德地区粮油加工里面,明朝的藩王制度在此可见一斑。

游览德山,看似轻松,了解它的人文后却又让人感叹历史的厚重沧桑。由德山寺上孤峰岭,可见沅江寥廓。德山是屈原的“朝发枉渚”之地,《九歌》的创作酝酿就在这里完成,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屈原,在流浪的历程中,把楚文化的浪漫气息带到了沅澧之地。站在德山之上,透过凌乱的草木看沅水浩浩,可以感受到屈原在此出发时的迷离心境。唐时,被贬谪到此的诗人刘禹锡也曾在这里吟咏,大概是因为这里有着观览沅江最好的视野和心境吧。

从一个叫“七一厂”的公交站下车,七一厂是常德的老工厂,在德山一片,这样有着上世纪风格的工厂依然还有不少。离开七一厂不远,就可以看到乾明寺。这里是德山宣鉴禅师的驻锡之地,当年的声声棒喝,就是从这里传出,回荡在沅水之上。乾明寺小隐于德山之中,平和,不张扬,这也正是一座寺庙的本真面目。远看并不大的乾明寺,走进去却是另有洞天,院中古木参天,林间曲径通幽,是一个修行的好居所。

德山宣鉴禅师的悟道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大反转”的剧情。

宣鉴禅师俗姓周,20岁时出家,研习北禅,经常向僧众宣讲《金刚经》。因此德山在很年轻时就得了个绰号,叫“周金刚”。他参禅的心得“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降,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已成为佛门中的经典语句。宣鉴对自己的修持颇为自负,他来南方,并非为了学禅,而是为了挑战,而挑战的结果却是让他皈依了南宗。德山宣鉴皈依南宗之后,形成了以棒喝开悟的凌厉禅风。

如今湖南常德市的乾明寺,尚保存着当年德山宣鉴焚烧《青龙疏抄》一书的焚经坛。后人研究德山宣鉴,曾为他焚烧此书惋惜不已,而他自己却早已舍弃这些曾经的成就,走向了更为高远的禅境。

[夹山境]艺文气息浓厚的夹山禅

从常德城区向西,离开沅水流域就进入了澧水河沿岸,澧水河的中游,是石门县,县城不远处隐秘的山林中,有夹山寺。

夹山比德山略高一点,海拔大约150米,但也算不上是什么山。闯王墓就在山路的旁边,关于李自成兵败入夹山成为一代高僧的传说一直在这里流传。一首据说为李自成所作的诗,立意惊世骇俗。

诗曰:

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

与其他两座禅寺不同,夹山的禅宗带着浓郁的艺文风格,在这里诞生了禅宗名著《碧岩录》,并定义了夹山禅宗的美学风格。作为不立文字的禅宗,很少建立自己系统化的理论,公案是它的主要传播方式。宋代夹山寺圆悟克勤禅师写的这本《碧岩录》,里面记录了雪窦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并加以评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释禅宗的奥义,不依赖于繁琐庞杂的理论体系,是夹山禅学的基本风格。

夹山寺对禅学的贡献,除了碧岩录,还有禅茶和禅宗美学。

禅与茶,本不相关,各自发展,但“正、和、清、雅”是它们共同的气质,圆悟克勤禅师在夹山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禅宗正是在夹山与茶道结缘,于茶道中开悟禅意,于禅宗中品味茶道,这样独特的方式,开创了“禅茶一味”的全新意境。

当年,有僧问夹山善会:“如何是夹山境?”善会用两句诗回答:“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自然美学是禅宗对于美的最好阐释,而夹山禅茶一味所达到的境界,与这种从自然中获得的美学体验,殊途同归,夹山也因此以一座仅150米高的小山而得以挺立于禅林群峰万壑之中。

攻略

修行之旅,吃住当然最好都是在寺里

像药山寺这样远离城区的古寺,寺中的竹林禅院有着口味很不错的素斋饭食与安静舒适住宿条件,住在禅院内,夜晚可赏山间明月,晨起可绕湖散步。德山乾明寺就在城区,附近是老厂区,生活气息浓厚,吃住都可就近解决,附近景点众多,可一并游览。夹山寺距离石门县城也有不短的距离,吃住一般都是在寺内解决,除了可在寺内挂单住宿外,夹山寺还可体验传说中的夹山“禅茶一味”的茶道。

撰文/记者 常立军


责编:张璐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