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贴士|日系电影感的色调怎么调?

  旅拍誌   2019-01-10 02:30:44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

超给力的人像拍摄干货

来自@村上两颗树 同学

超详细讲解两组日系片子的前后期过程

喜欢日系、热爱调色的小伙伴们

快记好小笔记啦

前 言  

讲一讲最近两组片子的前后期吧。其实是某次修片时偶然间调出了一张偏暗低饱和的片子 ,后来发现有点类似日本电影的色调 ,之后又尝试修了两次,觉得效果还不错,就想写出了分享给大家。

之前在上海拍的这组片子反响还不错,后来在没拍片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人第一眼就能感受到照片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一张片子真的有它要表现的东西吗?我个人觉得是有的。

有时候大家看完一些片子,会联系到很多可能的故事,但我这样的想法有点矫情。或许他原本只是想拍雾天、雨天、候车等场景,你如果延伸出去想很多,我觉得就是矫情。或许因为我就是从矫情里挣扎过来的,所以我不喜欢矫情。可能你会觉得我是个很表面很浅显的人,但是我只是表达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已。好啦,接下来咱们进入调色正题~

前 期 拍 摄

很多人会提及电影感,其实我拍片前想的只是拍出感觉来,脑海里想的就是下雨撑伞、田野奔跑等场景。后来看到 B 站“日影日剧混剪”时,脑中的那些场景都找到了它们对应的地点、人物及它要表现的状态。我觉得照片无法用整部电影故事作支撑,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它真实地发生,且让我们在看到的时候感同身受。

b站电影混剪截图

接下来我想讲下如何让一张照片保持它的故事性 。(不是真的故事,就是感觉,你懂的)。

动 态  

上面这张片是东海边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我记得当时雨很大,模特在雨中奔跑,而我边跑边拍。

其实当片子处于动态的状态时,那它绝大部分是很自然的。 这张片子有两个动态的地方,第一是模特在跑,第二是我在跑,这也导致背景有一种往后的虛化,也就使整张片子看起来相当自然。

这张片子是在南京中山体育公园拍的。拍摄那几天是大雾天 ,朋友木宽(@一棵木宽)觉得这种天气拍摄会很有感觉,我也相信极端天气下的拍摄会有不同的感觉。拍摄时正好赶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刻,透过厚厚的雾气,每个地方都是蒙着淡黄的色泽。

我记得《情书》有个大场景——女主站在雪地里对着远方的雪山对话。那天拍摄没好意思让模特大喊,就让她一直往前走,走进大雾里。但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拍摄时的感觉就出来了。

其实我最初拍的照片的感觉是从极简摄影开始的, 有兴趣的盆友可以了解下这种风格的照片,对于表现整个片子的意境帮助很大。

这些片子是我比较喜欢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动态的片子更耐看

不 看 镜 头

先讲下我理解的拍摄:当我们拍一个故事的时候,应该是给演员一个脚本,让她自由发挥去表现内心戏和情绪。因为她不会从头到尾,每一秒都看着镜头。

而我们作为拍摄者,只是记录她们每个时间段在做的事情,只是生活外的一个记录者,而不是和她一起生活。这就区别于男友或者女友视角,而是以一个记录着的视角去拍摄。

动态和不看镜头这两点,最主要的目的仍是自然。 看不到脸的片,是不是都很自然鸭。

情 绪

一种是外在环境造成的情绪表达, 也可以称为是意境;另一种是内在情绪, 人物本身的情绪。

我讲下这张片子,可能大家看完会想到这些关键词:女孩、长途汽车、靠窗,看窗外等。 我相信大家坐长途车时都是这样的状态,可能这时你脑子里在回忆或者发呆。

这整个场景烘托出的气氛就是情绪。 我们不要去管这是什么情绪,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这样的场景其实每个人有经历过。

出镜:@一棵木宽

拍摄前,我想表现一种孤独感。 当时我想了几个场景,有些场景是再听陈奕迅《k歌之王》时想到的,而在拍宽宽时,我也跟她讲了想记录一些悲伤的情绪。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在这种境况下孤独呢?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孤独的吧。

这张片子的外在点,就是那个手机,包括手机照在脸上的一点点微光,这两个是触发点,是外在去触发某个情境的点。

这是阴天拍的片子,用窗帘和挡板布出来的光线。

电影截图

这是我从“致郁系”的视频里截出来的。这张片的基调是以悲情为主的,片中的光线是起到整张片子情绪升华的部分。 所以我也是尽量去布出类似表现情绪的光线,然后让模特自身去表达情绪。

在拍这张片子时挺费劲的,因为当时模特哭不出来。其实隐忍的情绪在照片中很难引起共鸣,而大笑、大哭、哭到涕泗横流更容易让人感受到饱满的情绪。所以这张片子我更想拍大哭,但是最后考虑到要好看,就拍成了这样。我希望大家拍照的时候不要妥协,不要偏离最初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张片子实际上情绪更丰满些,但有一个缺漏——如果是躺着的话,那一滴眼泪应该往下流,而不是留在脸上。所以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后 期 调 色

提及后期,我觉得后期不是说还原最真实的色彩就是最好看的。 当大家谈起王家卫、岩井俊二时,大家会说他们的标志性是调色;但是你在看电影时,真的会仔细去研究他们的色调是怎么回事吗?不都是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嘛。所以内容相对于后期更重要,而是不是原本的色彩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更加地注重前期的拍摄,而不要本末倒置。

前后期对比图

调色步骤

1、首先将画面二次裁剪成 16:9 电影比例,我之前尝试了很多比例,不过还是觉得 16:9 更有故事感。

2、进入 ACR 部分,一些日系电影色调是偏暗、饱和度偏低、对比度偏低、也会有一点儿偏色。 我个人调色会比较猛,我不会在意画质怎么样,只在意这个色调会不会让整张片子突出来。

步骤效果图

3、继续导入 ACR 调基本参数,这张图我试了几个色调,在调成偏洋红会更舒服一点儿。个人调色习惯是大部分片子我都会把白色色阶往上拉,而且动的幅度会很大,白色色阶上提会使整个片子对比加强,整个片子会变透。

步骤效果图

到这里基本色彩已经差不多了,这就要归功于前期拍摄的干净,但有轻微强迫症的我觉得还差点,总觉得应该再动几下。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我基本上只是对几个基本参数:白平衡、对比度、曝光、自然饱和度、白色色阶 进行了一些基础的调整。我的调色思路就是低对比、低饱和、偏暗、偏色。

其他片子的调色步骤

黄色过于扎眼,所以降黄色饱和度。

如果按照之前所说的前期拍摄,后期这样调会很合适, 但如果只是学习这样的后期调色的话,对于其他片子什么效果,我还真说不好。还是那句话,后期不是绝对的。

作者介绍

村上两颗树

日系摄影师

微博:@村上两颗树

你喜欢这样日系低饱和风格的照片吗?

快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责编:田甜

来源:旅拍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