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最早的商路——望浮驿新道

  益阳日报   2018-12-06 11:36:26

万成

隋唐盛世,交通远迈前朝。唐代全国置水陆驿1639处,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各地区之间人员的往来、朝廷政令及军情的传递、大批量商品的运输以及脚力佣资、驿道桥路的修葺管理等,都有完备的规制。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朝廷特置湖南观察使,治衡州,后移治潭州(今长沙市),管潭、衡、柳、连、道、永、邵等州,益阳属潭州长沙郡。湖南观察使的设置让“湖南”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道路随之拓展。

翌年,即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由潭州都督翟灌率士卒吏民开望浮驿道,将资水下游的益阳与湘水支流涟水流域的湘乡联成一线。《新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是这样记载的:永泰元年,都督翟灌自望浮驿,开新道,经浮邱至湘乡。

望浮驿为哪处驿站?据《隋书·地理志》:“益阳有浮梁山。”又据《通志》:“浮邱一名浮梁,今俗呼无量山。”嘉庆《益阳县志》明确考证:“驿站为桃花驿,旧置哨船,为外委驻扎之所,相传旧驿道实经期间,地与浮丘相望。”由此得知,望浮驿即桃花驿,设今天的桃江县城郊区杨家坳,与海拔752米之浮邱山相望,故名。

修筑望浮驿新道,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艰难处,民国《益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浮丘新道,因浮丘山峡,高数十仞,里人甃石级以上,势若云梯。”这个山峡,就是今天称为穿天坳的地方。穿天坳位于浮邱山南麓高桥乡境,离县城约15公里,正当两山夹峙处,梯级石径从中穿过,隐约可见青石铺砌之驿道。此地有“楚梓穿天坳,离天三尺高”之民谚。可想而知,修筑这条“新道”工程之艰巨。大道连通桃花江,经双江、浮邱山、高桥、石井头、天井山等地,入安化境的大福坪、梅城,直达湘乡,向南延伸至邵阳,成为贯通湘中的通衢。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益阳知县江闿组织人力物力,重修望浮驿新道。

“新道”在桃江县境蜿蜒50多公里,今穿天坳、草子坳等处尚有古道遗迹可寻。商路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商路的开辟、发展与同时代社会经济的性质、发展水平相对应,传统商路对应的是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商贸是传统商路的灵魂。

责编:廖慧文

来源:益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