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商闯老挝(二):创业艰难百战多

  湖南卫视   2018-12-01 23:33:00

在老挝,十万湘商如今已是各领域中重要的一股建设力量。他们中许多人从挑货郎担、流动摆摊做起,一步一步在湄公河边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湘商们在老挝能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先行者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创业精神。

长沙到万象,1500公里的直线距离,如今有了直航航班,两个半小时可以抵达。而上世纪90年代,从湖南去老挝,山高路远,险象环生,路上要颠簸一个星期。

1992年,42岁的田抗美带着300多斤小商品,从邵东火车站出发,踏上了闯老挝之路。

湖南商人 田抗美:

“从这里一天一晚坐到昆明,昆明坐三天再坐到勐腊,勐腊之后在那边还要坐车,到里面(老挝)去还要坐两天、三天。”

老挝靠近中国的这片大山,是当年湘商到老挝的必经之路。山林里的山蚂蟥,至今仍让不少老挝湘商闻之色变。

老挝雅宋家具公司董事长 赵亦军:

“走山路最怕的就是山上的蚂蟥,蚂蟥几乎是遍地都是。”

老挝湘商 李朝晖:

“我现在一看到山蚂蟥,一听到山蚂蟥,这几个字我就起那个鸡皮疙瘩。”

跨过中老边境的山林20公里,便到了老挝勐醒,这座老挝北部的边境小城,是不少湘商进入老挝的第一站。当时,老挝刚刚实行革新开放政策,物资比较匮乏,湖南人带来的各种小商品大受欢迎。1989年,18岁的卿科渊带着两大包衣服到勐醒摆摊,一天就卖了一万六千块钱。

老挝科晨集团董事长 卿科渊:

“抢购得很厉害。老百姓来了都是抢着买,排着队,围着市场抢着买。”

中国和老挝都在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步伐相对要快。湘商就不断将中国相对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模式输送到老挝。最初,从卖衣服到卖小五金,再到卖手机、摩托车,老挝湘商群体逐渐壮大。他们,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湖南邵东。

邵东,湘中的一座小城,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就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就诞生于此。

湖南邵东县委书记 沈志定:

“邵东人能够吃苦,能吃苦耐劳。有这么一句话,邵东老板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

第一批来老挝创业的湖南人,是从挑货郎担起步的。在陌生的地方,湘商扛着日用品,由老挝北部的勐醒小城一路向南。今年34岁的金晓银,18年前每天挑着100多斤货物,在万象周边的村子摆摊。因为习惯用右肩挑担,几年下来,他的肩膀已明显一高一低。

老挝DCD建筑公司总经理 金晓银:

“挑扁担我挑这边又痛,挑这边我感觉就扎实点。挑了4年吧,就是万象几乎方圆百里,我全部去过,都是走路去的。”

文化不同,语言不通,湘商初来老挝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第一批来老挝的湘商,都没学过老挝语,只能通过打手势和当地人交流。贸易付款结账,都只能用计算器按数字。风餐露宿,寄人篱下也是创业者经常要面对的。

湖南商人 田抗美:

“摆地摊,就睡在市场旁边,晚上就睡在货堆里面。”

老挝DCD建筑公司总经理 金晓银:

“最痛苦的就是住在那个屋檐下,又冷,没有被子,有时候会下雨,就会冷嘛,那个时候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凄凉。”

老挝科晨集团董事长 卿科渊:

“晚上回来吃饭,就在河边上打个地铺,用河里面的水煮饭,就在这边做饭吃。”

用矿泉水瓶煮方便面,则是张坤,在原始森林里呆了五天五夜后,总结出来的一套生活经验。

老挝鲲鹏实业董事长 张坤:

“要靠这个小火的余温慢慢给水加温,大概加热到50度左右,让它这个泡面能软就行。”

如今已经回湖南发展的李朝晖,每次回到老挝,都要吃上一碗当地米粉。米粉,在老挝话里,叫——烤鳖,往往会被湖南人误解为烤甲鱼。

老挝湘商 李朝晖:

" 我们家里人都问我在老挝吃些什么?我说早上吃烤鳖,烤鳖是米粉,中午吃烤鸟,晚上吃烤鸡。烤鳖是米粉,烤鸟就是糯米饭,烤鸡就是面包。"

老挝人民,包容友善,能够善待远道而来的外乡人,这也是湘商能够在老挝创业的重要原因。糯米饭,是大部分老挝湘商心中最温馨的回忆。老挝人一日三餐都喜欢吃糯米饭,并且吃的时候要用手使劲揉捏,越揉越有劲道。当年走村串户的湖南商人,饥肠辘辘之际,往往可以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里,饱餐一顿糯米饭。

老挝雅宋家具公司 赵亦军:

"我们每到一个村庄,基本上就在老百姓家里吃饭啊,喝水呀,只要你路过他家,他吃饭的时候,哎呀,同志你过来吃饭呐,一起吃饭。"

如今,许多湘商都和老挝人成了好朋友。43岁的李松志,在万象做电器生意。刚到老挝时,当地人康拉帮了他不少忙,后来李松志也帮助康拉成为一家中国空调在老挝的代理商。

老挝创维空调代理商 康拉:

" 阿松是我的兄弟,好朋友,通过这么多年的接触,我觉得他是个很不错的人。"

“创业艰难百战多”,到老挝闯荡的湘商,都要面对挫折、失败、疾病和苦难。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乐观,则是在逆境中最好的营养品。凭借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凭着对市场和产业的敏锐,湘商慢慢在老挝站稳了脚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不同的地域文化,往往养育出不同性格的人。湖南这片土地,养育出来的人,(切)能吃苦,霸得蛮,敢闯荡。这些精神在湘商身上显露无疑。他们敏于市场,善于捕捉商机;一旦认定目标,他们敢于闯荡;就算万般艰难,他们也能负重前行。湘商,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和老挝革新开放风口,把中国产品和经验带到老挝,推动了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闯劲、这股韧劲,依然需要这种吃苦霸蛮的精神。(切)唯有如此,才能将改革开放的大业进行到底。

责编:秦慧英

来源:湖南卫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