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拍与不拍 六个方面见高下

  摄影评论家   2018-11-19 16:34:32

摄影没有东西可拍,成为很多人绕不过的难题。而有的人却可以不分场景,不究设备,总能找到按下快门的兴奋点,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为什么他们能这样的自信,这6个方面一定是下了足功夫的:

一、 能识别题材价值:于时代、于社会、于人生的意义与思考-----

聚焦生死爱。有人说文艺是撩妹的鼻祖,生死相许成就多少经典,如水的时光中对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追问,对死的恐惧、无畏、从容,对爱的期待、付出与追求等内容是不会过期与贬值的。

关注天地人。从远古的天人合一,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加快,自然环境恶化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下,呼唤生态道德,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以及对天地人的敬畏,这也是今天方兴未艾的主题。

感受新旧变。社会的发展就是新与旧的交替与与共融,对立与统一,传承与创新,以潮流的名义呈现思想、技术、生活方式的变革、改革等给人与社会的冲击、刺痛、快感与红利,形成的畸形与蜕变是很好的题材。

节选自----扶贫村音乐课

二、 能发现细节意义:或表情、或寓意、或象征其背后的内涵----

拍特征之人:人是最丰富最生动的主体,个性、气质、修养、阅历、服饰,无不打上角色的标签,浸染了社会的影响。举手投足之间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摄特色环境:环境是最直观最真实的历史和标签,建筑、装饰,氛围等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叠上地域的吊牌。每一处都有鲜明的区隔。

看特别物件:每一个物件,都能折射出社会定位,生活状况,教育与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广告与文字,是疾驰行进的中国的微缩的写照,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

三、 能谋划布局:让前期准备,中期拍摄,最终展示如你所见-----

好的策划。策与不策、天壤之别,其实就是一种提前预测、系统思考、周密计划、精准把控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摄影减少盲目,更有方向、目标,靠近成功。

精的调控。将策划好的摄影的选题、创意、场景、装置、拍摄、输出和展示的每一个方面都能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在现实拍摄中得到印证或及时修正。

妙的编辑。摄影师只有学会编辑照片才能做自己照片的主人,才能在拍摄找得准逻辑、关系、故事、细节,自然就知道怎么拍,拍什么,当然就会有东西可拍。

节选自----广告元素

四、 能把控效果:熟练眼睛与相机技术转换呈现,拍出你想要的样子-----

组合点线面体。通过虚实、疏散、整齐、均衡、重复、变异,节奏旋律、远近透视的构成美感。

渲染光影色调。通过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过渡与照应、变化与统一、铺陈和烘托营造意境。

运用变形错觉。通过道具、设局、借代等手法强化夸张、陌生、趣味性的新意视觉。

五、 能创意出新:关键体现出建立在新“意”的基础上的“创”造-----

善跨界,在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美、电影等艺术门类吸取精华、找到突破口;从互联网、数字技术等科技形态或复古元素中找到新的结合点。

会融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动态影像、纪录片等多种表现方式,力图“完整、立体、鲜活”地呈现当代摄影的特质。

敢突破,我新故我在,不重复同质化的主题、习惯性的观看立场,不盲从对结构美学的过分追求,乃至把形式美误做了摄影的核心的做派。

节选自----城失系列

六、 能追求风格:形成自我个性的烙印,作品有带入感和走心的记忆要素---

个性化表达,内容和形式不管是写实、诗意、走心。还是优美、崇高、悲壮、幽默。总有自己立场,内在有自己的喜好,外观有自我的设计特征。

直觉化探索,对摄影表现能力的探索成为一种有设计的自觉行为,并坚持按照自己认定的特征进行系统化的创作、践行,很少跟风扎堆。

持续性主题,以个人独特观察方式的持续关注某个内容,用哲学和美学上的视角发现摄影的新大陆,持续坚守,甚至毕生。

文/杨徽

责编:李梓延

来源:摄影评论家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