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从大汉集团的成长路径看企业公民的价值取向

  湖南日报   2018-10-23 14:49:05

大汉金桥国际1.1-1.2期效果图。(资料图片)

原标题:归去来兮 ——从大汉集团的成长路径看企业公民的价值取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颂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交响乐,始于1978年的序曲,已经进入了主题乐章。从野蛮生长到大浪淘沙,企业公民的面容开始在庞大的影像群中显现出来,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领唱。

伟大,往往建立在时代的坐标上。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而言,对财富追求的狂热渴望逐步让位对生命价值的沉静拷问。这是时代的影响,反之,他们也在影响这个时代。

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他就考上了大学;1981年大学毕业赶上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20岁就担任了大型军工企业的团委书记;1992年东方风来,他毅然成为了“92派”的一员。也就是这一年,大汉集团在娄底萌芽。而今天,以“大汉”命名的工匠院又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大汉”不再只是傅胜龙的标志,而是青春中国的一个符号。

傅胜龙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大汉集团也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破题当下,商业价值的回归:“大汉模式”兼济天下

与其说是探路,不如说是破题。

1998年,在娄底市娄星北路打下的第一根桩,就奠定了大汉集团发展的基石,开创了娄底市民营企业投资市政建设的先河。

正是这“一路一市”,启动了娄底城北新区的建设,打造了辐射周边几个县市的钢材市场,上万农民也陆续盖起了房子,成了市民,并在市场门店和企业中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当他人还在造房的时候,大汉已经在造市。

情怀,决定着高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上有着浓厚传统儒家情怀的傅胜龙,在选择路径时,没有将目光盯在流光溢彩的城市,而是低头前行,俯身于资本“大鳄”不屑一顾的县城。

在资本游戏的一度泛滥中,大汉仍然保有着实业的初心。先后参与了娄底、双峰、株洲、邵阳、邵东、溆浦、湘潭、宁远、吉首、怀化等地城镇开发,总投资超过40亿元。作为县域经济、城镇开发的先行者,大汉也从中获益匪浅。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无数企业被外需骤减带来的经济“泥石流”所掩埋,而依托于强劲内需的大汉不但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再次品尝到城镇开发带来的甜美果实。

“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大汉集团的产城融合开发实践引来了中央调研组,总结出了“大汉模式”的要义:通过“一路一市”,“一项目一城市”,或“一路一市一园”,极大地加快了县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初步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县域城镇开发之路。从深层次看,大汉集团近年的实践,是民营资本参与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县域城镇化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以生产要素互换为基础,自行融资开发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包括城镇的关键道路、防洪堤坝、街心广场等),以市场化经营城市为手段,主动承担市场风险,通过项目运作(如商业地产开发、住宅房地产开发、专业市场开发等多种表现形式),实现企业、农民、政府、社会四方的互利共赢。

大汉的“大汉模式”和“百城战略”,通过开发建设城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激活内需,将人和钱都留在当地。一方面解决县城自身积累不足,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题,一方面扩大了内需,为中国经济再次踏上高速发展轨道寻找到新的“火车头”。同时,在提升了县城生活品质和经济地位之后,能够避免以往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城市急剧膨胀带来的贫民窟现象与农村空洞化现象。

2014年,长沙湘江新区大汉金桥国际未来城的启动,为“大汉模式”赋予了更为强大的“芯”。

踏准时代的节拍,才能与时代一道前行。26年来,支撑大汉集团蓬勃发展背后的商业密码就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迭代的大汉模式1.0、大汉模式2.0,以及大汉集团目前最新商业模式——大汉模式3.0。

基于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重构变革的环境下,中国500强企业大汉集团依托自身强大的产业优势基础,以互联网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网一校一中心”新模式,将大汉金桥国际未来城打造成一个集企业、商家、产品体验中心、工匠师、博览会、旅游于一体的新商业生态城。

迄今,已有近6000家商户与企业入驻到了这座包括“九城十网”(即九座商业生态城、十大互联网平台)的大汉金桥国际未来城,成千上万人把工作地搬到这里,把家安在了这里。

问道未来,工匠精神的重塑:“大汉国际工匠院”立心天地

与其说是问道,不如说是出发。

2018年1月1日,大汉集团高管远赴梁家河“问道”,开启了大汉集团再一次出发的新征程。

在延安立志敢愿会上,傅胜龙发表了《顶天立地,成就社会,走向伟大》的演讲。他指出:大汉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顶的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天,立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地。

中国要在未来3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全面小康社会迈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承载着这一伟大使命的主体正是成千上万的一线劳动者。现在的职校学生,未来将是产品的制造者、服务的提供者。所以,大汉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使命,培养更具匠心、匠能的职校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夯实基石。

问道,不是为了跟随,而是为了引领。

于是,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辞去了大汉金桥国际总经理、大汉城建董事长、大汉物流董事长诸多职务,任职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院长,再次投身于教育事业。

大汉国际工匠院横空出世,它的宏大,并不是因为仅一期工程投资即逾50亿元,或是拥有90万平方米的超大体量。它要做的,是以“一网一校一中心”的模式,用大汉工匠云平台,将职业院校、工匠大师、培训机构、用人单位有机连接起来,为职校学子灌输工匠精神,打磨职业技能,一条龙为国家输送兼具匠心、匠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匠人,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傅胜龙的设计蓝图里,大汉国际工匠院对接的是1.23万所职业学校、超过2600万的职校在校生,对接的是近1000万个全国高级技工缺口,对接的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未来。

在傅胜龙的实现路径中,大汉国际工匠院以“一网一校一中心”商业模式为核心,构建大师中心、国际培训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等三大平台。

大师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打造中国工匠精神培育高地,由一座匠心坛、八座匠研所、三十二座匠承塾等构成,通过引进各行业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构建一个世界级工匠大师资源聚合平台,创建一个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工匠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

国际培训中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打造中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通过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教育、传统工艺、健康养生等领域的国际国内各行业顶级培训机构,旨在为社会培养优秀工匠型人才,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基地。

产业孵化中心,打造中国工匠创业产业集群。为对接的产业链提供场地、政策、金融、人力资源等全方位服务,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与创业发展,打造各行各业匠心企业创业孵化器,为匠人、中小企业赋能。

大师中心、国际培训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均可通过“工匠云”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线上体验与交易,工匠院云端无边界地为职业学校、职校生、工匠大师、用人企业提供无缝对接,能为更广大的社会主体服务,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大汉国际工匠院扬帆激进,已硕果初现,已经与长沙财经学校、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常德财经学校、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潇湘职业学院等9所职校以及中建三局达成战略合作,大汉国际工匠院在工匠精神教育与培训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同时,在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民族企业积极谋求“走出去”的当下,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工匠精神传播高地的大汉国际工匠院,已与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实质性合作,迈出了国际化征途的第一步。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表示,一个民营企业以这样一种开拓的精神来办职业教育,意义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大汉国际工匠院倡导的工匠精神,将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改善人才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并最终更新社会观念。

“工匠精神”首次写进了全国党代会报告。

大汉集团率先创建了“大汉国际工匠院”。

归去来兮,作为企业的大汉集团,践行的是企业公民的国家观念。作为企业主的傅胜龙,践行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我希望通过我的践行,能够影响我周边的企业家,影响我们一群企业家去实现工匠院这个目标。”这是傅胜龙对这个时代的信心。

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未来已来。(李俊)

责编:陈丽丹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