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9-04 14:33:16
(一)
现如今,湘潭餐饮老字号年代最久远者,当属福星楼,1938年建,走过80个春秋。
《福星楼记》碑文言:“原名福星园,主业者林德卿先生艰苦创业,悉心经营,使之旧时已成餐饮名店”。
奇怪的是,在湘潭市图书馆翻遍《湘潭市志》、《雨湖区志》等相关史料,未见有福星楼的记载,多的是诸如九香阁、祥华斋、洞庭春、裕兴阁、韶山饭店等酒家。然而,这些老品牌店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反倒是未见记载的福星楼脱颖而出,现如今,成为了湘潭老字号NO.1。
福星楼的浮华起落照见历史。它几度公私合营,后又改为国营,而今私营,也几度翻修。
解放初期,百业凋零,诸多餐店难以为继,福星园算是鹤立鸡群。1986年,湘潭市饮食服务公司任命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肖厚培接手濒临倒闭的福星楼。肖厚培抱着“我来了就不走了”的理念,重新装修开张,把关提质菜肴,人员精细化管理,通达市场并上承政府,将其扭亏为盈,全然盘活。
2004年,罗荣耀主理福星楼,重装翻修,斥资加装四层电梯,耗资几十万元,请来苏州手艺人雕梁画栋,这便有了如今福星楼的大体模样。2012年,罗荣耀之女罗玲正式接手掌舵福星楼,同年,福星楼河东店——福星楼大酒店开业。
罗玲原做布料生意,跨界转行餐饮,还是老字号,从零开始,压力自然不小。但她信心满满,立志将福星楼做成百年老店。她的经营宗旨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二)
隔着解放南路,福星楼老店看上去并没想象的那般大,但古朴庄严,烫金字体,红瓦屋角,红灯笼一溜儿排开,颇有老字号的意蕴。走进去更是别有洞天,2000个平方,四层,修建了多年的电梯上、下,能容下700人吃喝。一、二楼主题宴会,三、四楼包厢,人均价45~50元,宴席均价700元/桌。
因而,福星楼在湘潭本地,是一个符号,是一个代名词。
湘潭的老百姓,若有喜庆事,满月宴、升学宴、生日宴、婚寿宴等宴席,想按传统中式宴席来操办,大多选在福星楼添个喜气。
毕竟,福星楼是一直传承其“福”文化的。福缘、福禄、福贵、福祉、福禧、福佑……宴会厅还有100个毛体“福”字背景,或是万里长城、清明上河图等黄金铂木雕,当然,还有不少名家字画,寓意古老,样样考究。
总店门店经理旷燕来福星楼时19岁,这个地道湘潭妹子从小听闻福星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旷燕心里刻下了“大气,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印象。
如今的旷燕,成为了福星楼的管理者。福星楼大酒店以人为本,店员相亲相爱,能找到“家”的感觉。她们都自称“福星楼人”,这便是受了“福”文化相生的“家”文化洗礼与熏陶。
(三)
罗玲自己也曾多方探究福星楼的前世今生。福星楼最辉煌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它的传统外卖在湘潭餐饮市场赫赫有名,到了开门营业时,许多客人拿着自家盆钵等器皿,来到福星楼买全家福、扣肉、福星肉包等打包带走。而提及福星包子,至今仍是客人到福星楼的必点,纯手工,比如福星盐菜包,包子内馅,是福星楼人到王羲之《兰亭序集》所在地兰亭的田间地里寻味而来,请腌制高手多道工序制成。那时,湘潭的宴席、宴请接待也多集中在福星楼。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整个餐饮行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湘潭时尚餐饮店雨后春笋般涌现,福星楼的接待对象从50后、60后、70后,开始追加、拉动新一代主力军——80后、90后。这意味着,福星楼面临大方位调整。
若转为时尚餐饮,则会砸了福星楼的老字号招牌和其核心竞争优势。罗玲决定,适当融入时尚元素,但传统餐饮文化的根不变,基本的味型不能变:以湘菜为主,兼纳川菜、粤菜、徽菜、淮扬菜、杭帮菜等。比如头牌菜全家福,蛋卷、酥肉由一个团队打造,海参必须是福星楼30多年的老工匠“桥满爹”的刀工,薄厚匀称。当然,管理、器皿、装修也都与时俱进了,她甚至在附近成立了副品牌客来嘉,从时尚餐饮中反思老字号的经营之道。
罗玲一直憧憬并构想着未来的福星楼,她想打造成四合院式样,有天井,有不同的功能区,一部分带动早茶,一部分正餐,一部分夜宵,从早到晚都有客人来吃喝……
父辈一直想将福星楼传承下去,在罗玲接手的这一代,既想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和方式,又不想丢掉福星楼的根和本,着实不易。罗玲希望多些支持和动力,抓住机会,再创辉煌。
文/陈潇 图/周佳珉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