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出旅途中的风光大片?这4个问题你得考虑

  摄影世界   2018-08-12 08:17:11

想把眼前的美好风光拍成风光大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至少,你得考虑这4个问题:

1.如何选择兴趣点?

许多教程都有提到过,一张好风光片,必须有一个能吸引人的“兴趣点”。别以为这是废话,在拍摄“大风光”时,缺乏兴趣点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事实上,你可能会觉得“面前的整个场景都很好看”,而并不会被某个具体景物吸引。不妨换个方式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你会被这场景吸引?是什么景物造就了它的魅力?

它可能是日出日落时的霞光;可能是汇聚流淌的溪流;可能是大片野花的色彩......花点时间想想,为什么你会想拍摄眼前这片风景。很快,一个故事就会在你脑海中形成。

再进一步思考:如果你的故事是关于光线的,那么光线会在什么地方最壮观?是在云层上,是在水面上的反射,还是被逆光点亮的山体轮廓?

确定了你画面中“最壮观,最吸引人”的所在——也就是“兴趣点”,再通过取景构图、调整拍摄角度等手段来让它更突出。

如下图,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山峰和它在水中倒影形成的对称,所以在构图时采用中心构图,以尽可能强化这种对称的感觉:

2.如何对景物进行取舍?

在进行取景构图时,决定画面中哪些景物应该保留,哪些景物应该除去,是一个最根本也最让人纠结的问题。

比如说,有时候你会想利用身边的树枝来玩一玩框架式构图,但树枝本身会不会过度分散主体的注意力?会过多阻挡观众视野吗?它应该占多少画面比例?用什么角度拍摄?

时刻记得你想要什么效果,再根据这个效果来决定景物的取舍。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上图所示,以色彩绚烂的天空为背景,树枝将作为框架,将观众视线引向主体——两个人的剪影。

而很显然,屏幕最左边的树木并没有起到任何突出主体的作用,反而形成了干扰——粗壮的垂直线条很有存在感,而又离主体很远。

所以,你不妨通过变焦、靠近等手段将左侧边缘的树木从画面中排除掉。

在画面中添加前景元素,也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恰当的前景元素,能起到引导视线或强调纵深感、提供空间标尺的作用。尤其是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前景物体会被放大,它的作用会更为显著,需要你更谨慎地选择。

当你面前存在一些形式美、有质感的景物,如一块光滑的大圆石,或纹路、质感明显的粗树干时,可以尝试把它们当成前景,并根据不同的用途决定它们的构图位置。

3.什么焦距最适合?

新手总喜欢问,“什么焦距最适合拍风光/人像?”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这取决于你面临的拍摄实际情况和你的拍摄需求。

比如说,当你需要用很宽广的视野,来展现山、海、草原等景物的宏大时;当你需要加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制造纵深感时,广角镜头都是最合适的。

50mm 则是最接近“眼前所见”的焦距,如果你想最大限度“还原”你肉眼所看见的风光,不妨用 50mm 镜头。

50mm 镜头很适合拍摄“以小见大”的隽永局部小景;在大光圈下,它的虚化能力也远远强于广角;在干扰景物较多的场景中,50mm 镜头用起来也比广角要方便。

长焦镜头则具有一种有趣的特性:“空间压缩”。它可以帮你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可以缩短不同景物之间的距离。

当画面中具有大量相同景物时,可以利用长焦镜头的这一特性,把不同距离上的景物“拉”到同一平面上,增强其规模感。

4. 应该拍横幅,还是拍竖辐?

这是一个常见的风光摄影师难题,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你完全可以横竖各拍一张,看看效果。

你会发现,横幅和竖辐拍摄的侧重点不同,蕴含的情感、氛围往往也会有差异。

广袤的大地

悠远的道路

当然,由于景物在水平方向的丰富程度和变化性更高,对风光这一题材来说,还是横幅更常用;但对一些特殊的拍摄对象而言,竖辐却更为适合。

责编:田甜

来源:摄影世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