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腾地802亩,求索街道“天灯精神”再续新篇

陈春来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7-06 11:43:06

5月31日晚,天灯社区服务厅灯火辉煌,夜如白昼,新建组居民崔乐辉俩夫妻面带笑容,在青苗补偿协议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时钟指向凌晨零点零分。至此,天灯咀腾地工作终于在当日“零点”漂亮划上圆圈。

驻守在天灯咀的江河集团项目部张经理看到田间地头穿行的求索街道的工作人员身影,感触颇深。他说,“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工程投资项目,而工地上群众不扯皮,不阻工的这种情形,南湖天灯咀项目是该公司项目地目前唯一的孤例!街道这群干部操心了,辛苦了,了不起!”

短短60天,包括天灯咀一期项目征收户在内,该社区共签订708户青苗补偿、30户鱼塘补偿协议,迁移坟墓1300多座,802亩土地腾空。在杂草丛生荒芜的田间地头,在“最后一公里”弯曲而狭窄的田埂上,南湖新区求索街道充分发扬社区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再续传奇,用腾地速度,大写了用坚韧、智慧、汗水浇铸的“天灯精神”。

“弯下腰”“俯下身”

走出一条宽敞民生路

天灯咀征地是为岳阳市政府保护、修复南湖生态建设的重大民生项目腾地,被征地农民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天灯咀处于城市边缘地带,人多地少,天灯咀一期征地曾因社保问题,居民一度上访不断。

“不能让真正的失地农民吃亏,要让他们老有所养”“民生是头等大事”“该担当的不卸肩”,求索街道工委书记沈兰和呕心沥血,就出台天灯社区青苗补偿和土地安置费,积极寻找办法,他和街道办事处主任黎国和一起,多次召集街道、社区班子、地方老党员探讨,商议——其间甚至发生争议。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在社区书记潘继华建议下,拿出了一个大胆、实用、创新、惠民的最佳方案,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让真正靠土地生存的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的政策“通道”,深受失地农民欢迎。同时保障了天灯咀一方平安、和谐,腾地工作也很快峰回路转。

在出台天灯咀集体土地“村规民约”基础上,街道工委副书记曾新良自己熟读政策,“蹲下身”到田间地头向被征地农民宣传讲解,又特邀区人社局来社区办学习班,让社区劳保专干解析、吃透岳阳《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劳保站站长谢慧玲带领工作人员集体下沉,不让政策“锁”在抽屉里,在南湖农贸市场“摆摊设点”与居民面对面解惑释疑。“地方土办法”结合政府大政策,灵活、务实、惠民,两者相向而行,助推腾地工作。

传承“求索精神”,街道在布满荆棘的路上踩出一条别人不敢闯的新路,在天灯咀“最后一公里”,做到了仰,无愧于求索两字,俯,无愧于当地群众。

二期迎来新难度

依靠党建跑出新速度

站在天灯咀土地张望,如今已空无一人,断瓦残垣湮没在绿色草丛中。被拆迁户已分散安置到城市每一个角落。

近700户农民的土地,如衣服上的补丁,东一块、西一溜,还有一千多座墓地的石碑冷冷地立在山头。街道工作人员对青苗补偿即使是一户户联络、集拢、量地,已属不易。最后还要公平、公开地算账目、磨嘴皮做思想工作促签协议,而时间仅60天,这个腾地用努力挑战了“不可能”,必须创造出新速度、克服了新强度。

街道党委、天灯、渔光、南湖渔场支部,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这群天灯咀土地守望者以“一线工作法”为标杆,团结一心,重新焕发斗志,再次迎难而上,忘我牺牲,将新任务用新担当、新作为擦亮党建名片,诠释基层共产党员的奉献和担当。

天灯咀腾地分成六个组,青苗补偿(2个组)、鱼塘补偿组、迁坟组、渔光社区组、南湖渔场组,街道则派5名征迁“老手”支援他们。

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在腾地工作一线,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他们埋头苦干,一顶草帽,一把雨伞,一张嘴皮,奔波在天灯咀山水间,用“脚底板”一寸寸丈量土地。

“老皮匠”、书记潘继华“领衔”鱼塘组,南湖宾馆后面一口4亩多水面的小水库是由6户承包,有的户主散居市区,有的在乡下,召集拢来开一次协调会不易,而糟糕的是,协调会开了5次,6户内部诉求不一,期望值不一致,嘴巴说破皮,电话打烂,就是谈不拢,而项目方江河集团先行要施工的一百亩开工在即。行政强征,矛盾会加剧,都是父老乡亲,终究不是上策,潘继华于是一户户登门“拜访”,终于在推土机进场前签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协议。

“老三”徐青桥负责迁坟。中国人历来敬重祖先,清明祭祖,初一拜年,已成民俗。祖坟拆迁,各种情结揉杂,稍有不慎,被视为不恭、不敬、不孝。迁坟公告在岳阳日报刊发后,来天灯咀迁祖墓的人络绎不绝,老三很“贴心”地告之,墓前合掌跪拜三下、上香、焚纸钱,再动土,但千万不能燃放鞭炮。这2个月来,拍照登记,现场勘查,迁后拍照,化解扯皮,签订协议……他奔波在指挥部、天灯咀坟山与公墓之间,将1300多座坟墓悄然迁出——每天平均迁了20座。

天灯社区主任付志凌,黑加白,5+2,钉在天灯咀,他成了社区最“抠门”的人,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有一周姓居民山林量错了面积,他重新复尺,纠正错误,守护集体财产。

副书记陈四平,人称“一根筋”,并不是认死理的那种人,而是对工作的执着对原则的坚守。他是天灯咀青苗补偿协议签订最多的人,并把“难缠户”都揽到自己“责任田”里,一个郑姓居民,非要把一块开荒地说成责任承包地,他找到多位老住户了解证实不属于责任地,签订协议前,郑姓居民与他争论,他摆事实,讲证据,争得面红耳赤,颈部青筋凸起,最终那块土地被按开荒地价格补偿。

“黑旋风”张策,是腾地工作不可或缺的人,他是青苗二组组长。他经常是把被拆迁户叫来后,就到地里量完面积,再到社区服务大厅算账,来来往往,风里雨里。张策皮肤本来有点黑,二个月下来脸晒得更黑了,言语不多的他,干事的韧劲和责任心让人敬佩。张策父母年高且患病,小女儿不满2岁,但他舍小家为大家,忠诚履职,2个月来没有落下一天,为腾地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萍,社区里的“拼命三娘”,天灯青苗补偿款都经她一人手流出,有时一天有十几笔钱要付出去。繁琐、仔细,与钱打交道,不能出一点差错!一天下来,几乎要累得趴下。晚上还要加班,清算核对。遇到不签订合同户,她还要主动做工作,为其他组长们排忧解难。一个陈姓老人不识字,无银行卡,又不会用支票,李萍把他带到银行领补偿款,仍不放心,最后又“打的”送老人安全回家——小举动尽显大责任。

渔光社区书记杜笑红尽职尽责勇担当,充分发挥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南湖渔场资产办主任刘长青舍小家顾大家,在一线流汗、吃苦,天灯社区内还有“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的付宇奇,“ 拎着闹钟走路”的姚进,“铁娘子军团”王惠惠、唐湘丽、沈琴,充满活力的征拆“新锐”龚建、李勇、崔墨松,“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罗太山、刘东方,他们全身心投入腾地工作,齐心协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天灯精神”上色着彩,为街道党建默默增辉。(陈春来)

责编:周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