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农村”——谷友利的乡土情结

  大湘菜报   2018-07-17 11:05:51

抬头有果木,低头见鱼塘,走过四季,腊味飘香……在湘潭县,邻着彭德怀故里乌石镇的排头乡,有个吃与游结合的去处,便是湘之坊生态农庄。它的创始人是“70后”谷友利,地地道道的湘潭县人,出身农村,外头打拼多年又回到农村,与其说湘之坊是他的作品,不如说是他的情怀与寄托。

整合农村好资源

成年以后,谷友利曾在湘潭市待了20年,开过饭店,经营过二手车,也当过专职司机,在外头的应酬多,吃得多,他发现,食材好坏和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而他自己出身农村,对绿色好食材有着天然的嗅觉与敏感。

“农村的家禽果蔬,都是极好的东西,但农村人不懂,不知道怎样整合资源。”谷友利想到了走品牌化推广道路,通过吃与游,休闲助推产品,回馈家乡。

2013年,谷友利回乡创业,成立了湖南湘之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运用伟人效应进行推广,他于同年注册了“乌石情”农产品商标,以便旅游推动品牌,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初衷原是想做农业,种点蔬菜瓜果,选用自家山、塘、田等现有的200多亩地,整体规划500亩。

怎样打造出个性化与产业化?谷友利又在农庄后头建立了乌石情腊制品厂,工艺、厂房都是其自己设计,传统生态烟熏工艺,用茶树、米糠和果木熏,程序繁琐,但熏味更醇厚。比如腊肉,均匀切片,撒上辣椒和豆豉,柴火咸香味直抵味蕾。

搭建城乡连接平台

湘之坊的坐落处,是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的,也有排头乡隐山文化及名人故里的历史优势。去年,到彭德怀纪念馆的游客达150万人,加之,今年是彭德怀诞辰120周年,谷友利预计,2019年到湘之坊消费的客人将有20万。

土鸡蛋、河鱼等稀缺或时令食材,体量只能供应湘之坊生态农庄,而腊制品等,则可以达到食用和礼品展示,这是谷友利成立公司的第一个缘由。第二个目的,是整合农村资源,带动村民就业,为大家增收,搭建一个城乡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算下来,谷友利在老家和湘潭市分别待了20年,把农村的想法通过城里的做法来大方呈现,定下这个目标后,谷有利发现,村民们不一定都能接受自己的建议,有的老乡,因为交通和信息资源闭塞,难免倔强的秉性,“十个里头有两个不统一,就很难调和。”为此,谷有利常常在自家农庄举办了“中国好邻居节”宴请乡亲,旨在和睦邻里乡亲的感情,实现“好邻居、好家园、好生活”的理念。他甚至协助了村里修路灯、桥等基础设施。

腊味独领风骚

十九大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谷友利紧跟政策,快速创立餐饮企业,比别人早行一步,如今,其公司也是湘潭唯一一家参加了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

回到核心,湘之坊的独特之处,还得落到其腊味上来。从分开腌制到成品,至少35天,室外15~20℃时,最好做腊制品。谷友利有经验:春天易回潮,要做真空包装;夏天气温太高,可以晒腊肉,但要做真空包装冷藏保鲜。秋冬季节最为适宜。

较之闻名在外的湘西腊味,谷友利坦言,在他的考察过程中,湘西农户家民间腊味好吃,但有局限:体量不大,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走入市场受限。而他的腊味厂,则有安全生产规范,其制作者也都是拥有传统技艺的老乡。去年生产的20万斤腊味,腊肉、腊牛肉、腊鱼、腊鸡等20几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当地所有的活禽。

谷友利将农民种植与养殖结合,包括李子皮、茄子皮、苦瓜皮、蜂蜜等,整合利用起来批量生产小食品,在农庄展销售卖。

如今,该农庄可容纳47桌,只做本土菜、时令菜,食材为农庄即采即食,就连3名厨师也都是乌石镇排头乡的地道乡厨,腊肉,河鱼,生姜炒土鸡,豆角……地地道道的家乡菜,地地道道的乡土味。

文/陈潇 图/周佳珉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