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机器人会“炒”掉大师吗

  大湘菜报   2018-05-03 09:05:56

炒菜机器人

备受餐饮界瞩目的湘菜(湘点、服务)大师评选活动刚刚落下帷幕,新的一批大师诞生,湘菜产业的发展又增添了力量。“湘菜大师”作为代表湖南厨师行业“工匠精神”的符号性头衔,历来为人们尤其是餐饮界人士所艳羡。但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很多领域逐渐取代了人工劳动,就连厨师这一倚重技艺与传承的职业,如今也面临智能机器的强势挑战。于是有人发出疑问,加入未来炒菜都将由机器人替代,那厨师会不会失业?烹饪大师这一餐饮业至高荣誉,会不会变成历史呢?

炒菜机器人占据厨房

机器人厨师扫描

长沙思必客机器人餐厅号称全国第一家机器人主题麻辣香锅餐厅,目前,餐厅的炒菜、传菜、迎宾等工作已全部实现智能化,都由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按照客人的点餐要求,通过电脑控制可自动送去饮料、菜品。

长沙市长雅中学食堂也采用了机器人炒菜。打饭窗口上方,四格监控视频正播放着食堂内部炒菜的情况。在炒菜间,陈放着一台台功能不同、可进行操作设置的机器。炒菜机器人内部的菜肴跟着机器翻滚着。

武汉工商学院一食堂近日也新开了一家“机器人餐厅”,机器人储藏箱里提前放置好佐料,餐厅师傅只需把学生所点的菜搭配好放到制菜箱内,点击对应开始按钮,机器人从制菜到出菜便自动完成。现在一个点餐窗口,四台炒菜机器人同时运作,耗时是两名厨师人工制菜用时的一半,但出餐率却高了一倍。

在天津农学院,炒菜机器人是学校智能化厨房的一部分,现在已经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未来学校还将建成自动化的加工中心,由机器来清洗和加工蔬菜等原材料,从洗菜、切配到包装,整个食堂生产线都自动化、标准化。

北京交大厨师往炒菜机器人中倒菜

机器人只适合炒大锅菜

记者了解到,现在机器人炒菜多用于大型食堂,主要是学校,因为食堂炒菜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一炒就二三十斤的食材,食堂师傅炒几十个菜特别消耗体力。用了炒菜机器人之后,也降低了食堂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而且一个厨师完全可以同时盯着两台锅,节省了一半的人工。

不容否认,炒菜机器人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一部分烹饪的人力。但是,对于面向对口味有一定讲究的食客的餐厅,机器人炒的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在长沙思必客王府井机器人餐厅消费的王先生说:“我们三个人来吃饭,点菜时发现套餐都是固定的,每一项只能选4个,想多加点也不行,说是机器人炒菜设置好了不能改变,只能按菜单点。”也有顾客打趣道:“该换厨师了,太咸了,是不是机器人入侵,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干掉地球人啊?”该餐厅在某点评网站上只有3分评分。如此看来,机器人只适合炒那些对口味要求不高的大锅菜,其变通能力是有限的,厨师始终是不可替代的。

“亲眼见识过一些机器人炒菜。”湘菜大师石定桂说,一些简单的炒菜可能机器人的确能够根据设置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比如辣椒炒肉这样的菜,人先给机器做好准备工作,然后设定机器人炒。但是机器人炒菜会有个很大的局限性。“要做出真正地道的中式菜,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表示,15年前有一次湖南代表团去意大利做厨艺交流,有意大利厨师夸口说只要中国厨师将制菜流程及调料详细写出来,他就能做出地道湘菜,结果哪怕是每种调料精确到克,做出来的菜也大相径庭。人且如此,何况是不懂变通的机器人呢。

某高校食堂后厨

匠人匠心无可替代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以烹饪方法为例,常见的就有炒、烤、蒸、煎、煨等40多种方式,而每种方式在烹饪中都可进行主观上的发挥,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炒,也可分为清炒、爆炒、煸炒等多个细别。

“炒菜机器人通常作为快餐制作或者商业噱头方面用的较多。”说起炒菜机器人,湘菜大师任伟政说道:“对于每道菜,每个厨师都有不同的理解,相应作出的味道也是不同的,炒菜机器人只是简单地设定炒的程序,很难做出味道精髓。”他认为,机器发明与厨师是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即便机器人能胜任所有的烹调技术工作,但设置程序的还得是人。对于菜品的制作,只有厨师才懂得从食材、配料、火候乃至装盘等各方面去把控。

烹饪大师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湘菜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在炒煮等技术环节,更在于对食品制作的理解与创造,这些是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即便那些承载着无数匠人匠心的食物能被机器人制作出来,但菜品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印记,则是机器人永远也无法诠释出来的。所以,大师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历久弥新。

文/达庆玙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