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8-03-08 17:48:19
△ 3 月 7 日,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正在洗手。图 / 记者陈正
两会期间,一瓶名叫 " 十八洞村 " 的山泉水走进了湖南厅,成为湖南代表团的专用水。这瓶走出大山的水,也成为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脱贫发展的缩影。
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地方,作为 " 精准扶贫 " 的发源地,数年间,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 年 2 月,十八洞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两年以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里发生的变化,也见证着湖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 要求带来的显著变化。
" 观音洞 " 山泉水成了村中致富水
从十八洞村梨子寨出发,绕着盘山路往下走,便到了夯街大峡谷。雨雾弥漫中,野樱桃花从半山腰钻出来,一排排桤木吐出新芽,扮嫩了整个峡谷。谷底的平地上,一栋蓝色厂房立在那里," 十八洞村 " 山泉水便是从这里走出湖南,走向北京,来到两会会场。
3 月 7 日,44 岁的十八洞村村民施六金在水厂值班。顺着峡谷一条小路往里走,会看到一个弓形的、通透的山洞,山洞下方有山泉水汩汩流出。这里被称为 " 观音洞 ",施六金自小就在这里玩耍," 水甜得很呢!" 他说。
这瓶走出大山的水已成为十八洞村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 山泉水的产量达到一小时 1 万瓶,现在订单供不应求。" 步步高集团湘西区负责人谢文军满脸笑意地说。
从山泉水变成瓶装水的思路,起源于 2017 年 4 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提议,去十八洞村看看有没有可以发展的产业。
很快,王填和一些企业家到花垣县考察扶贫工作," 我发现了好水,要建一座水厂,让十八洞村有一个持久的产业,让当地村民脱贫不返贫。" 在当天的扶贫座谈会上,王填下了决心。
水厂确实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像施六金一样的当地员工,水厂里有 30 来名," 往年他们可能背着大包小包外出务工了,现在他们都留在老家上班。" 谢文军说,水厂每年按 "50+1" 的形式给村集体分红,即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 50 万元,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 1 分钱注入村扶贫基金,实现共享发展、互利共赢。仅 2017 年,十八洞村集体经济的账户上就收到了 501800 元分红。" 观音洞 " 里的山泉水,真正成为了十八洞村的致富水。
村民将领到猕猴桃项目首批 75 万元分红
十八洞村的产业扶贫项目,还有一个 " 明星产品 ",那就是猕猴桃。
再过几天,十八洞村就要迎来一件 " 喜事 ":2014 年种植、2017 年初果收获以来,猕猴桃项目首批 75 万元现金分红,将发到村民手中。
" 贫困户每人 1000 元,非贫困户每人 500 元。" 十八洞村第一书记石登高说。届时,村里会召集村民召开分红大会,将这笔钱一一发放," 发现金,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分红的喜悦 "。
50 岁的十八洞村村民、技术骨干龙新贵期待这一天很久了。2014 年起,他便在猕猴桃种植基地上班。他被村民问得最多的便是 " 补贴还有吗?什么时候发?"
实际上,猕猴桃基地并非在十八洞村,而是在二十公里外的道二村,那里有大山中难得的平地,附近还有天然的水源地。为发展猕猴桃产业," 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 " 的十八洞村选择了流转这块土地搞 " 飞地经济 "。
村民们如何从这一产业中得利?" 入股分红 " 是最长远的方法。于是,十八洞村走了一步险棋,将财政补贴的每人 3000 元资金入股猕猴桃种植。
2014 年,1000 亩猕猴桃开始种植,2017 年收获初果,2017 年 9 月,首批优质猕猴桃被送往港澳,这也是湖南省的猕猴桃首次出口。" 今年明年进入盛果期,到时候发给村民的分红就能达到 5000 元每人。" 这笔账,石登高早已在心里算好。
责编:胡紫薇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