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岁男孩读百本书识千字 称“不感谢妈妈”

  辽沈晚报   2018-03-22 10:22:59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写出什么水平的作文?上一年级不满 7 周岁的他就写出了 " 我不感谢妈妈 " 的诗,历数妈妈逼着他刻苦学习,对他严厉管教," 逼我写练习册 "、" 每天给我出卷纸 "、" 每天让我写生字 ",但最后神转折出现了 ……

5 岁时认识 2000 多个字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神转折诗作的作者——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杨锦麟,今年不满 8 岁的杨锦麟说:" 我将来要当科学家,可不是诗人。"

杨锦麟的妈妈陈萍女士是大学老师,平时注重孩子语文教育。锦麟在 5 岁时就认识了 2000 多个汉字,《小牛顿科学馆》就看了 200 多本,还有《不一样的卡梅利多》等儿童书籍,四大名著等经典的儿童版也都翻过。在锦麟的书架上,有多本 " 大字注音多图提示、我的第一本口头作文书:说说事、说说物、说说景、编故事 ",还有小学生想象作文、话题作文、分类作文等。陈女士说:" 孩子看得书真的很多,但我们不想让他看太多了,因为他已经戴近视镜了,已经 200 度了。"

" 我们不但让他认字看书,还鼓励他写字,把知道的和想到的写出来,注重听说读写的衔接。" 陈女士介绍:孩子写几个字词容易,要想写整段的话比较难,尤其是描述整个事情的过程就更难了。刚上一年级,妈妈让锦麟尝试写作文,在一次榨果汁时,妈妈引导孩子参与和观察,把橙子带着皮放进榨汁机里,喝了带皮的橙汁后,在 2017 年 3 月 4 日的日记里,锦麟写了第一篇作文《榨果汁》:我们还尝了带皮的橙汁,特别的苦,妈妈不相信,非要试试,结果,妈妈喝完后,妈妈也苦的吐了。妈妈说:以后再也不榨带皮的橙汁了。

陈女士保留着《榨果汁》的原件,一年前锦麟的字迹比现在稚嫩得多,字体大小不一,歪歪斜斜在田字格里乱窜,标点符号下笔很重。

让他写 " 谢谢妈妈 " 的诗

他写出了如此转折 ……

陈女士回忆,2017 年暑假,她让孩子尝试其他写作手段:" 锦麟你写一首诗呗,你知道什么是诗不?"" 我咋不知道,不就是分成一行一行那样的吗,那比写作文还简单省事。"" 那你就就写一首谢谢妈妈的诗。" 锦麟不高兴地念叨:我不写,妈妈太厉害了,老让我做这做那 ……

妈妈先是惊讶然后就鼓励他把这些感受写下来,锦麟在 2 个小时后小心翼翼地拿来了第一首诗

《我不感谢妈妈》: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罚我站墙角。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逼我写练习册。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给我上语文课。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给我出卷纸。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每天让我写生字。

我不感谢妈妈,

是她教我每天背古诗。

没有妈妈,

就没有现在的我。

我不感谢她,

我还能感谢谁呢?

陈女士看了这首诗先是笑,慢慢看到最后红了眼睛:" 孩子对妈妈的感情真是又爱又恨,结尾说没有妈妈就没有现在的我,让我感到孩子长大了 "。

这首诗拿到学校给锦麟的班主任刘欣老师看,刘老师在锦麟写作的基础上,把一些重复的字词进行删减,,但主体尤其是结尾没有改动。刘欣老师介绍,杨锦麟在学校是个不起眼的 " 小豆包 ",平时就爱看书," 课间和我讨论相对论、黑洞和白洞。寒暑假的德育作业,他都写得言之有物。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诗没有超出我的意料,但我没想到他能表达得如此完整。"

刘欣老师说,很多学生的认字程度、表达能力并不比杨锦麟差,但在写作能力上还有欠缺,因为小学一二年级还没有开设作文课,所以杨锦麟能把想到的写出来,就显得很突出了。

杨锦麟的同学吴嘉悦妈妈在朋友圈转发了杨锦麟的诗,并配上这样一段话:有才的男孩最有魅力,我女儿同班同学!

网友看了《我不感谢妈妈》之后,觉得孩子的情感很真实,前面的对比和铺垫让结尾更加感人,也体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声音。网友 " 锦荣 " 说:小伙子太可爱了!能写出这样的诗,大人也服气!

认字多也经常有念错的字

虽然杨锦麟认识很多字,但念错字闹笑话的事儿也不少,妈妈告诉他不要太着急,不认识的字多请教别人。

前些天,杨锦麟又根据念错字这事儿写了一首诗《仓颉造字》:我把仓颉造字读成 " 仓 yan 造字 "/ 家里人都笑了 / 因为我曾经把时髦读成 " 时宅 "/ 这样的笑话闹了不少 / 妈妈说:你是太着急与知识做朋友了 / 但没学的字还不识你 / 另外,你也不会谦虚 / 请请别人,教教自己 / 我羞红了脸暗自决定:随身带字典!

刘欣老师说:" 这么小的孩子能够自我反省甚至是自我批评,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这些都写出来确实不容易。但我觉得不能定义为 " 智力超常 ",而是孩子从小的知识积累很厚实,只有他心里有这些东西,他才能说出来写出来。"

对于爱写诗这件事,杨锦麟有些不好意思:" 我平时看书挺多,看见别人写,我就背诵,有时候也记下来。我不知道我写得好不好,反正是自己心里的想法。"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张君:

经过媒体的传播和挖掘,各种显得超常的儿童被发现,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欣慰和惬意的现象,引来众人 " 围观 " 也在意料之中。

类似的事情越多,越能说明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他们的特长有机会健康地发展和展示,同时也证明他们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 围观 " 之后更应该思考的是: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儿童的天性都差不多,关键在于发现和引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超常儿童都是 " 习得 " 的而非天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基于儿童的天性,在 " 习 " 上面下功夫。儿童的天性虽差别不大但取向却不尽相同,有的长于写作,有的长于表演,因此发现每个孩子的 " 潜力股 " 十分重要,这是教育的最初起点。

当然,儿童成长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我们在乐见大量超常儿童出现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儿童的成长留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责编:胡泽汇

来源:辽沈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