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湘水文学的继往开来

  湖南日报   2017-12-22 09:08:01

甘建华

近日有幸获赠任东华教授的《衡岳作家群研究》(上、下册),这是关于衡岳湘水本土作家文学评论的开山之作,也是任东华的扛鼎之作。

作为一个知名文学评论家,萦绕在任东华头上的光环很多,我最看重他的三点是: 雷达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衡阳本土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他当年以博士论文结题出版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这样一个填补空白选题的深入研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表现了一个青年学人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对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比较研究,廓清了许多人的学术视野,大胆预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是2010年之前的事情。2012年10月11日,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一书,也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7届优秀成果奖,这可能也是衡阳高校专家学者获得文学研究类的最高奖。

从茅盾文学奖这样一个中国文学的高度,再来回望衡阳本土的作家群,对于任东华来说,可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甚至可以说是“牛刀小试”。然而,这里面有他的治学方向在,有他的美学追求在,更有他的家乡情怀在。湖湘文化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其中一个引人注目之处,便是互相提携,共同提高。我们必须承认,《衡岳作家群研究》这部新著,其实提携了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衡阳作家,我宁愿把它看作是任东华对我们这些写作者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因此,我更愿意对衡岳湘水的文脉做一番简单的检索,借此向前贤先哲致敬,并明了现今衡阳作家与古圣今贤(出衡阳者)的距离。

公元105年,东汉耒阳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蔡侯纸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公元4世纪的东晋,耒阳罗含成为与陶渊明齐名的文人,名载《晋书·文苑传》。罗含撰写的《湘中记》(三卷),又称《湘中山水记》,是古代衡阳最早的文学作品,尤其以湘中文化地理的描写见长,为中国山水散文的形成,具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在湖湘文化的人物谱和时间谱上,罗含的出现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空白。王夫之则是湖湘文化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学者,与德国黑格尔并称“辉映在东西方哲学夜空的双子星座”。除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其诗文佳作是衡阳文学的一座丰富宝库,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景仰。

从2004年到今天,转眼13年时光过去了,我在做湖湘文化尤其是衡阳地方文化研究时,常常为衡阳的璀璨文明而惊叹,常常为衡阳的名人高士而折服,常常为外地文人谈及湖南不知衡阳而愤慨,常常为一些衡阳人不知衡阳文化而羞惭。为了弥补这种缺憾,我与许多专家学者反复商榷,精心编撰了一个《湖湘文化名人衡阳十字歌诀》,既简明易记,又朗朗上口,这就是:一纸圣、二状元、三学宗、四耆宿、五书家、六僧道、七贤人、八画师、九文士、十世家。其中九位文士分别为:陈衡哲、洛夫、琼瑶、唐翼明、唐浩明、龙应台、残雪、刘和平、海岩。关于他们的创作成就和文学贡献,网上都有介绍,无需我再赘言。

这就回到了任东华的《衡岳作家群研究》。事实上,他这部新著的研究对象,就是承接我上述介绍的人物,接续衡阳文脉,可谓衡岳湘水文学的继往开来。通读全书,我不时为之赞叹,并想起几年前,龙应台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兄弟,你还要努力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呀!”

(《衡岳作家群研究》 任东华 著 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编: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